图书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论 领导干部需要把握的十个基本体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论 领导干部需要把握的十个基本体系
  • 张文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287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环境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文明建设论 领导干部需要把握的十个基本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生态文明的政治保障:组织领导、政策导向和法律保障1

导言:中国共产党是生态文明的领导力量3

一、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3

二、和谐社会亟待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5

三、两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5

四、生态文明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启了人类生态文明的新征程6

第一章 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9

第一节 思想建设、执政能力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9

一、深化思想认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9

二、执政能力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13

三、以解放思想为法宝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18

第二节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22

一、建设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23

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关注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素质25

第三节 制度建设是确保生态文明有序推进的根本保障28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制度建设28

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度安排29

三、夯实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及其举措30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领导机制及其建设重点31

第四节 科学考评是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试金石33

一、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33

二、建立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36

第二章 完善的政策引导体系40

第一节 以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41

一、生态补偿及其机制理论与实践41

二、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及其实践44

三、建立健全综合性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45

四、关于实施生态补偿的若干政策建议46

第二节 以规范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资源和环境的使用效率49

一、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49

二、深化资源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思路51

第三节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低碳绿色的生产消费方式52

一、财政政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54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及其机制建设54

三、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配套措施58

第四节 以约束性的税收政策调控当代社会生产消费行为59

一、加快推进绿色税制改革60

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间接税62

三、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绿色产品和行为的激励作用64

第五节 以绿色金融政策调整产业结构65

一、运用“绿色信贷”提供有效的激励作用66

二、以“绿色证券”考验企业融资能力67

三、以“绿色保险”为环境污染加保险68

第三章 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70

第一节 科学立法完善法律制度71

一、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已成体系71

二、生态法制建设任重道远76

第二节 严格执法保障生态安全79

一、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79

二、坚决执法,严肃惩治违法80

三、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工作的建议82

第三节 环境司法维护生态正义84

一、理念为先:开展环境司法研究的基本思考84

二、任重道远:环境司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85

三、积极探索:开拓环境司法发展的新思路87

第四节 强化监督保障法律实施90

一、全面推进人民监督工作及其举措90

二、主动监督,履行生态文明建设本位职能93

三、全程监督,不断完善监督的长效机制94

第二编 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绿色经济、绿色技术和绿色企业97

导言:时代的呼唤和转折点上的时代的抉择99

一、历史性转变和时代的呼唤99

二、转折点上的历史性抉择100

第四章 绿色的生态经济体系104

第一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104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04

二、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05

三、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途径107

第二节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108

一、正确把握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109

二、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111

三、促进循环经济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112

四、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学习、合作与借鉴机制114

第三节 高度重视低碳经济116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116

二、低碳经济概念的发展117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演进与发展117

四、低碳经济的产业化实践119

第四节 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引导结合机制,促进绿色经济体系形成119

一、市场机制与绿色经济的发展120

二、政府行为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21

三、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122

第五章 现代化的绿色科技支撑体系124

第一节 高度关注绿色壁垒,提高技术创新水平125

一、基于环境保护的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125

二、绿色壁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128

三、美国非关税壁垒向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演进对我国的影响128

四、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引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130

第二节 构筑现代化的绿色科技体系133

一、由技术革命引起经济基础的飞跃是产业革命133

二、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体系135

三、与当前节能减排、优化资源结构紧迫要求相关的几项关键技术137

第三节 发展和培育面向未来的新能源及其技术139

一、新能源的内涵、现状与发展139

二、新能源的环境意义和能源安全战略意义141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新能源战略走向及对策建议141

第六章 规范的绿色企业运营体系145

第一节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145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发展与创建意义145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全球化共识148

三、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绿色演化148

第二节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承担150

一、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不足与问题150

二、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战略及其管理机制的定位151

三、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战略及其管理机制的目标定位153

四、生态文明时代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战略及其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154

第三节 绿色企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157

一、绿色企业的含义、构成要义及其特征157

二、发展绿色企业的战略选择158

三、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取向159

第四节 绿色财富观:生态文明时代人类的理性选择161

一、财富观的嬗变161

二、构建绿色财富观的理由162

三、绿色财富观的界定162

四、绿色财富观的构建策略164

第三编 生态文明的精神动力:生态文化、社会参与和合作基石167

导言:精神文明为生态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69

一、精神文明是人类智慧和道德的进步状态169

二、生态文明是反映精神文明状况的一面明镜,生态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169

三、文明是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人类文化积累的进步状态170

第七章 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172

第一节 建立全民生态文化教育试验平台172

一、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回归172

二、生态文化是在生态文明时代崛起的新型文化173

三、加强生态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全民生态文化教育试验平台176

第二节 做好完善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工作178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178

二、大力加强环境新闻宣传工作179

三、积极推进面向公众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179

四、重视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作180

五、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和组织保障181

第三节 拓展生态文化建设领域181

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学习和贯彻181

二、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发展183

三、加强生态文化继承设施建设185

四、对国际生态文化吸收和借鉴186

第八章 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体系187

第一节 树立“生态文明,匹夫有责”的生态公民观187

一、生态公民是具有环境人权意识的公民188

二、生态公民是具有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的公民188

三、生态公民是具有世界主义理念的公民189

四、生态公民是具有生态意识的公民190

第二节 强化思想意识加大全社会自觉参与191

一、强化资源短缺、环境脆弱、污染严重的国情意识教育191

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195

第三节 推进机制建设确保全社会广泛参与196

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196

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促进生态文明机制建设198

第九章 跨区域的交流合作体系204

第一节 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204

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化区域生态合作治理204

二、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206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创新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机制208

第二节 加强区域立法协作,创建政策协调机制211

一、加强区域立法协作,建立具有共同约束力的规章211

二、创新政策导向机制,制定具有共同约束力的政策213

第三节 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建设216

一、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建设的必要性216

二、完善机制,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组织建设217

三、强化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的顺利开展218

四、完善解决跨区域纠纷的调节协调机制218

五、注重长效,构建预警信息系统220

第四节 借鉴与超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探索与经验221

一、泛珠三角区域及其合作机制形成的背景221

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专项规划纲要225

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新经验228

四、区域合作新模式:大跨度多圈层区域协同推进229

第十章 国际化的交流合作体系231

第一节 推进生态文明国际合作主体多元化236

一、立法方面:宣传与借鉴并重237

二、政府方面:交流与合作同步238

三、企业方面:“请进来”与“走出去”239

四、科研方面:创新与学习结合243

第二节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重点战略244

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44

二、加强能源开发利用247

三、提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249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251

一、坚持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52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253

三、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253

四、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254

参考文献255

后记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