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针灸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启业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73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7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络1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概念1
一、经络系统的内容3
第二节 经络系统3
二、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概况6
三、十二经脉浅出部分循行分布概况25
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关系38
五、奇经八脉循行分布概况40
六、络脉概念48
一、经络功能49
第三节 经络功能与病候49
二、经络病候与脏腑病候51
一、经络现象诊断56
第四节 经络诊断56
二、经络穴位测定诊断60
三、知热感度测定诊断65
四、经络触诊67
二、大肠、手阳明大肠经74
一、肺、手太阴肺经74
第五节 脏腑、经脉治疗原则74
四、胃、足阳明胃经75
三、脾、足太阴脾经75
七、肾、足少阴肾经76
六、小肠、手太阳小肠经76
五、心、手少阴心经;心包、手厥阴心包经76
十、三焦、手少阳三焦经77
九、肝、足厥阴肝经77
八、膀胱、足太阳膀胱经77
附:对经络实质研究的不同见解提示78
十一、胆、足少阳胆经78
第一节 穴位概述79
第二章 穴位79
第二节 穴位分类81
一、经穴82
二、经外奇穴、阿是穴、新穴102
一、体表分区、体表部位名称103
第三节 取穴法103
二、穴位定位法及取穴法110
一、十四经脉所属穴位主治范围131
第四节 穴位主治范围131
二、特定穴的运用138
三、配穴法则152
四神聪158
百会158
第五节 常用穴位158
一、头面颈部158
头维159
上星159
耳上160
阳白161
率谷161
攒竹162
睛明162
印堂162
丝竹空163
鱼腰163
太阳164
瞳子髎164
上明165
上迎香165
球後166
内明166
外明166
四白167
承泣167
迎香168
内迎香168
水沟169
素髎169
鼻通169
承浆170
巨髎170
金津170
玉液170
下关171
地仓171
颊车172
耳门173
耳尖173
翳风174
听会174
听宫174
翳明175
安眠1176
後听宫176
後听会176
廉泉177
上廉泉177
安眠2177
颈臂178
痄灵178
哑门179
风府180
风池181
天柱181
百劳182
天突185
中府185
二、胸腹部185
膻中186
期门187
乳根187
通气187
中脘188
水分189
下脘189
上脘189
建里189
胃上190
关元191
中极191
神阙191
气海192
天枢193
梁门193
水道194
大巨194
腹四穴195
归来195
三角灸196
子宫197
大横197
章门198
维胞198
提托198
带脉199
天宗201
三、背腰部201
肩井202
曲垣202
陶道203
大椎203
心舒1204
至阳205
心舒2205
身柱205
腰阳关206
命门206
腰俞207
长强207
大杼208
肺俞210
厥阴俞211
心俞211
膈俞211
肝俞212
胆俞212
脾俞212
胃俞213
三焦俞213
肾俞213
气海俞214
大肠俞214
关元俞214
小肠俞215
膀胱俞215
膏肓215
志室216
十七椎下216
秩边216
上髎217
次髎217
八髎218
风门218
下髎218
中髎218
肩外俞219
肩中俞219
喘息219
佗脊220
痞根221
腰眼221
臑俞223
四、臂部223
肩髃224
巨骨224
秉风224
肩髎225
曲池226
臂臑226
偏历227
三里(手)227
鹰上228
天井228
三阳络229
四渎229
肩贞230
外关230
支沟230
支正231
小海231
极泉232
养老232
肱中233
天泉233
肩内陵233
太渊234
尺泽234
列缺235
孔最235
大陵236
曲泽236
郄门237
手逆注237
内关238
间使238
二白238
少海239
阴郄240
通里240
神门240
灵道241
中冲248
商阳248
五、手部248
少商248
少泽249
少冲249
关冲249
手四穴250
十宣250
劳宫251
少府251
四缝251
三间252
二间252
鱼际252
合谷253
阳溪254
虎边254
後溪255
阳池255
腕骨256
阳谷256
三字穴257
落枕穴258
八邪258
中渚258
迈步261
脾关261
六、腿部261
伏兔262
鹤顶264
梁丘264
阴市264
新伏兔265
四强266
健膝266
足三里267
膝眼267
上巨虚269
足二里半269
条口270
下巨虚270
阑尾270
解溪271
丰隆271
环跳272
居髎272
膝阳关274
风市274
阳陵泉275
悬钟276
光明(足)276
胆囊276
承扶277
丘墟277
殷门278
委中278
飞扬279
承山279
委阳279
血海280
跟平280
昆仑280
三阴交281
阴陵泉281
商丘282
筑宾283
阴谷283
太溪284
复溜284
蠡沟285
膝关285
曲泉285
至阴286
外踝尖286
中封286
七、足部286
内踝尖286
隐白287
窍阴(足)287
厉兑288
涌泉289
大敦289
八风290
里内庭290
失眠290
京骨291
内庭291
陷谷291
公孙292
临泣(足)292
申脉292
然谷293
照海293
大钟293
水泉293
太冲294
行间294
前顶300
囟会300
第六节 备用穴位300
一、头面颈部300
(一)经穴300
神庭300
强间301
後顶301
络却301
天冲302
脑户302
玉枕302
脑空303
浮白303
承灵303
正营304
完骨304
窍阴(头)304
颔厌305
临泣(头)305
目窗305
本神305
眉冲306
悬厘306
悬颅306
瘈脉307
颅息307
角孙307
承光308
五处308
和髎308
曲差308
颧髎309
大迎309
通天309
兑端310
禾髎310
上关310
水突311
人迎311
龈交311
天牖312
缺盆312
气舍312
天鼎313
扶突313
天容313
天窗313
东风314
下风池314
(二)经外奇穴 新穴314
明堂314
夹承浆315
立命315
头颞315
牵正315
见阳1316
见阳316
正光316
新攒竹316
上睛明316
鱼尾317
见阳4317
见阳2317
见阳3317
聚泉318
悬命318
内睛明318
定神318
听灵319
新眼穴319
新八号319
治聋1319
治聋2319
腮穴320
外玉液320
治聋3320
治聋4320
外金津320
头缝321
发际321
增音321
天听321
翳明下321
哑点322
新识322
耳根322
落颈322
渊液323
(一)经穴323
止血四穴323
二、胸腹部323
京门324
日月324
辄筋324
屋翳325
库房325
急脉325
气户325
神封326
步廊326
膺窗326
乳中326
彧中327
神藏327
灵墟327
紫宫328
华盖328
俞府328
璇玑328
云门329
鸠尾329
玉堂329
天溪330
胸乡330
天池330
周荣330
五枢331
食窦331
大包331
巨阙332
石门332
维道332
阴交332
承满333
不容333
曲骨333
外陵334
滑肉门334
关门334
太乙334
腹结335
腹哀335
气冲335
石关336
中注336
冲门336
府舍336
阴都337
幽门337
通谷337
四满338
肓俞338
商曲338
会阴339
横骨339
气穴339
大赫339
纪门340
肩前340
(二)经外奇穴 新穴340
通谷(胸)340
肝房341
止泻341
镇蛔341
肝阳341
提宫341
提胃穴342
胃底穴342
肝室342
长谷342
气门342
魄户343
附分343
下垂穴343
三、背腰骶部343
(一)经穴343
天髎343
膈关344
譩譆344
神堂344
意舍345
阳纲345
魂门345
中膂俞346
胞肓346
胃仓346
肓门346
会阳347
督俞347
白环俞347
中枢348
筋缩348
神道348
灵台348
肩角349
下百劳349
脊中349
悬枢349
(二)经外奇穴 新穴349
肩後349
胃热穴350
肺热穴350
肩点350
东风2350
八华351
胃管下输三穴351
肝热穴351
脾热穴351
肾热穴351
喘息2352
平癎穴352
咳嗽352
中喘352
溃疡点353
输胆穴353
血压点353
结核穴353
定喘353
脊三354
外定喘354
肾脊354
跳跃354
腰奇354
青灵355
侠白355
肝三针355
四、上肢部355
(一)经穴355
天府355
清冷渊356
肘髎356
五里(手)356
会宗357
经渠357
消泺357
臑会357
上廉358
下廉358
温溜358
泽前359
泽中359
前谷359
(二)经外奇穴 新穴359
三角肌359
郄上359
小鱼际360
治瘫3360
下侠白360
举臂360
抬肩360
寸桡361
寸平361
屈阳委361
尺桡361
中桡361
小骨空362
中都362
鹰下362
一窝风362
大骨空362
活络通瘀363
小天心363
外劳宫363
疟门363
八会363
五里(足)364
中渎364
指掌364
五、下肢部364
(一)经穴364
箕门364
漏谷365
地机365
阴廉365
阴包365
中都(足)366
阳辅366
阳交366
外丘366
冲阳367
承筋367
交信367
合阳367
束骨368
金门368
仆参368
太白369
大都369
通谷369
地五会369
侠溪369
股内370
治瘫9370
(二)经外奇穴 新穴370
维胞370
治瘫8370
灵宝371
四连371
阴委1371
阴委2371
阴委3371
委上372
百虫窝372
上风市372
前风市372
上阳关372
治瘫6373
治瘫5373
直立373
阴亢373
前进373
纠外翻1374
中平(足)374
健胃374
万里374
陵下374
降压375
落地375
治瘫7375
纠外翻2375
腓肠375
女膝376
大趾甲下376
趾平376
脑根376
第一节 疗法概述377
第三章 针灸疗法377
第二节 针刺疗法378
一、毫针疗法381
二、三棱针疗法402
三、皮肤针疗法403
四、皮内针疗法407
六、芒针疗法409
五、磁珠疗法409
七、火针疗法411
八、过梁针法412
九、蜡针疗法413
十、指针疗法414
一、火热灸法416
第三节 灸法416
二、无热灸法426
三、灸法须知427
一、基本拔罐法428
第四节 拔罐疗法428
二、新罐疗法429
四、竹罐疗法432
三、水气罐疗法432
五、八针一罐疗法433
一、头针疗法434
第五节 其他针刺疗法434
二、面针疗法440
三、鼻针疗法442
四、耳针疗法447
五、颈针疗法453
六、手针疗法454
七、腕踝针疗法457
八、足针疗法464
九、经络——穴区带疗法469
十、神经针刺疗法478
一、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疗法481
第六节 穴位注射疗法481
三、水针疗法482
二、穴位封闭疗法482
五、空针疗法484
四、穴位充氧疗法484
六、经络疗法485
一、电针疗法487
第七节 穴位电流疗法487
三、穴位电兴奋点送疗法489
二、穴位电兴奋疗法489
四、穴位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490
五、淋巴结刺激疗法492
一、穴位埋藏疗法495
第八节 穴位埋藏、刺激结扎疗法495
二、穴位刺激结扎疗法497
三、三八结扎埋线疗法499
一、割治疗法500
第九节 割治、挑治等疗法500
二、割点疗法502
三、挑治疗法503
第十节 针刺麻醉505
第一节 概述511
第四章 临床治疗511
第二节 传染病516
一、流行性感冒516
二、流行性腮腺炎518
三、小儿麻痹後遗症519
四、小舞蹈病525
五、肺结核526
六、结核性胸膜炎529
七、颈淋巴结结核530
八、急性肝炎533
九、细菌性痢疾535
十、疟疾537
十一、布鲁氏杆菌病538
一、支气管炎539
第三节 内科疾病539
二、支气管哮喘546
三、支气管扩张549
四、肺炎550
五、急性单纯性胃炎552
六、慢性胃炎555
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58
八、神经性胃痛562
九、胃下垂564
十、胃扩张566
十一、胃肠神经官能症568
十二、神经性呕吐569
十三、胃酸过多与胃酸缺乏症571
十四、慢性肝炎572
十五、急性肠炎574
十六、慢性肠炎576
十七、肠痉挛及肠神经绞痛578
十八、习惯性便秘579
十九、腹泻580
二十、急性、慢性血管球性肾炎583
二一、肾盂炎和肾盂肾炎585
二二、遗尿症586
二三、贫血589
二四、慢性风湿性心脏病591
二五、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593
二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96
附一 心绞痛599
附三 窦性心动过速600
附二 心律不整600
二七、低血压602
二八、心脏神经官能症603
二九、单纯性甲状腺肿604
三十、甲状腺机能亢进606
三一、遗精、阳萎608
三二、三叉神经痛611
三三、面神经麻痹614
三四、脑血管意外616
三五、肋间神经痛620
三六、坐骨神经痛622
三七、多发性神经炎624
三八、癫癎625
三九、癔病628
四十、神经衰弱630
四一、精神分裂症633
四二、头痛636
一、阑尾炎640
第四节 外科疾病640
二、急性肠梗阻641
三、胆囊炎643
四、胆石症645
五、胆道蛔虫症646
六、急性胰腺炎647
七、尿道炎648
八、膀胱炎650
九、血尿651
十、泌尿系统结石病652
十一、尿潴留654
十二、前列腺炎656
十三、痔疮657
十四、直肠脱垂659
十五、关节痛661
十六、颈椎综合徵665
十七、落枕666
十八、慢性腰痛668
十九、扭伤673
二十、腰椎间盘脱出症675
二一、腱鞘炎及腱鞘囊肿676
二二、荨麻疹677
二三、破伤风679
二四、急性乳腺炎680
一、休克681
第五节 急症681
二、一氧化碳中毒683
三、中暑684
四、晕车和晕船686
一、痛经687
第六节 妇科、产科疾病687
二、闭经688
三、月经过多690
四、白带691
五、妊娠呕吐693
六、胎位不正694
七、滞产695
八、胎盘不下696
九、产後流血697
十、产後缺乳698
十一、子宫脱垂699
二、婴幼儿腹泻702
一、喉气管支气管炎702
第七节 儿科疾病702
三、慢性营养紊乱(营养不良)705
四、小儿惊厥706
五、鹅口疮707
六、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708
七、婴幼儿疝气709
一、睑缘炎710
第八节 五官科疾病710
二、上睑下垂711
三、结膜炎712
四、角膜炎714
五、角膜溃疡715
六、虹膜睫状体炎716
七、麦粒肿717
八、白内障718
九、青光眼719
十、视神经萎缩720
十一、脉络膜视网膜炎722
十二、电光性眼炎723
十三、近视724
十四、急性中耳炎725
十五、耳病性眩晕726
十六、耳聋和聋哑728
十七、急性鼻炎731
十八、嗅觉失灵733
二十、急性扁桃腺炎734
十九、酒糟鼻734
二一、牙痛736
热门推荐
- 2496165.html
- 135006.html
- 178854.html
- 3516511.html
- 2316858.html
- 3385051.html
- 3829778.html
- 176658.html
- 2359244.html
- 1607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4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8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4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5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05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9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8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