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原理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原理 第3版
  • 陈桂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9659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原理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 教育组织2

前言2

1 教育的简单要素3

引言:“教育的简单要素”问题3

一 前人考察“教育简单要素”的尝试4

二 教育过程演变逻辑的展开7

2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9

一 教育中“人”的发现9

二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属性11

3 “教育资料”的分解14

引言:“教育资料”问题14

一 分解“教育资料”的视角15

二 “教育资料”的构成19

三 “教育资料”:人类教育文明的“测量器”21

四 从“文化资料”到“教育资料”22

五 驾驭“教育资料”的主体24

4 教育过程与教育实体25

引言:“教育组织”问题25

一 教育形态的形成与教育实体的产生26

二 “学校”的出现27

三 教育过程结构性的变化28

四 教育实体内部结构的变化38

五 当代关于“学校教育”的反思41

5 学校系统43

引言:“制度化教育”问题43

一 各级学校系统发生的路线44

二 各类学校系统的形成46

三 教育系统对教育实体、教育过程的影响49

四 教育组织演变的趋势50

五 “制度化教育”在中国54

[后记一]57

Ⅱ 不同社会一文化背景下的教育60

前言60

1 教育与传播媒介65

引言:传播媒介在教育上的意义65

一 有声语言与教育的发生66

二 文字与正式教育的形成66

三 大众传播媒介开辟的教育前景及引发的教育问题68

四 传播媒介在教育上的运用69

2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71

引言:考察“教育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的视角71

一 从劳动的技术基础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72

二 从劳动的社会属性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生产”属性问题77

三 生产力作为教育占有人口资源与物质资源的限度80

四 教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状态82

五 教育在现代生产中的地位84

3 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86

引言:考察“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关系问题”的视角86

一 社会经济结构与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社会的不平等与教育的不平等89

二 社会经济结构与教育的社会性质:不平等的社会与不平等的教育92

三 前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平等”问题的判断98

4 教育与政治101

引言:考察“教育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视角101

一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发生102

二 政治作为教育的动因、教育的政治控制与调节103

三 教育中的政治: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107

四 教育民主化的实质与趋势111

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14

引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问题114

一 不充足的理由114

二 宿命的决定论115

三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历史性变化117

四 “教育相对独立性”要义118

6 教育的“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120

引言:教育的“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问题120

一 教育“自我保存”的属性120

二 教育“自我更新”的潜力124

三 着眼于教育“自我保存”、“自我更新”的教育方略125

7 学校与家庭128

引言:考察“学校与家庭关系问题”的视角128

一 “家庭教育”的概念130

二 家庭在“教育机构群”中地位的变化131

三 现代家庭与学校职能的错位133

四 家庭教育的趋向135

五 家庭与学校关系形态的演变138

8 教育与闲暇141

引言:“闲暇教育”:当代教育的新课题141

一 教育与闲暇关系的演变141

二 “闲暇教育”性质的转变145

三 基于现代“闲暇”观念的闲暇教育150

[后记二]152

Ⅲ 教育价值诸问题154

前言154

1 “教育”概念157

引言:“教育概念”问题157

一 三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辨析158

二 “教育”概念的内涵160

三 “教育”概念层次161

四 一种操作性的“教育”定义163

2 教育价值取向165

引言:“教育价值”问题165

一 近代以来教育价值观念的变化166

二 有代表性的教育价值观辨析173

三 教育在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统合174

3 教育目的177

引言:“教育目的”观念问题177

一 教育目的取向的演变178

二 当代“终身教育”的目的取向185

三 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188

四 教育目的机制问题191

4 “教育”内涵的分解193

引言:教育理论上的一个误区193

一 “教育”内涵分解的过程194

二 在什么意义上分解“教育”的内涵198

三 确立“全方位教育”观念199

5 学校的功能201

引言:“学校功能”问题201

一 考察“学校功能”的视角202

二 现代学校“教育”内涵缺失现象207

[后记三]210

Ⅳ 中国当代教育取向212

前言212

1 关于现今中国教育性质问题215

一 研究“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思路215

二 考察“社会主义本质”的视角218

三 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特征”的表述219

四 “资本主义教育”的定性222

五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教育”要义226

2 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229

一 “教育的战略地位”的含义229

二 “教育的战略地位”的立论230

三 关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的澄清234

四 “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落实235

3 关于教育“三个面向”问题238

一 不可忽视的基本前提238

二 老传统与新课题240

三 教育“三个面向”的新意241

4 关于公民素养问题244

一 “四有”提法的变化244

二 “四有”要义248

三 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教育250

四 关于“最大的失误”的告诫251

5 关于尊重知识与人才问题253

一 “拨乱反正”的基调253

二 “人才”观念255

三 在经济发展战略意义上的“知识”与“人才”257

四 人才与教育259

6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261

一 我国教育体制问题261

二 “教育体制”的形式框架262

三 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前提263

四 办学主体的结构265

五 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266

六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267

七 学校管理体制269

[后记四]273

余论277

1 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本质”问题争议的再认识277

一 论争中的歧见277

二 超越各方歧见的见识283

2 “教育对象”问题的再认识286

一 以什么“教育”影响对象286

二 缺失“教育”内涵的缘由287

三 对象未必被“教育”287

3 “教育价值”问题的再认识289

一 历史形成的“教育”内涵289

二 “教育”内涵缺失的内在缘由290

三 “教育”内涵缺失的外在动因292

4 “教育目的”问题的再认识293

一 “教育目的”陈述中的疑问293

二 “教育目的”诸问题的再认识294

5 “学校功能”问题的再认识300

一 “学校功能”问题301

二 对“学校功能”认识的过程301

三 不同教育行政体制下学校的功能303

6 学校“自我保存”问题的再认识306

一 对学校“自我保存功能”认识的过程307

二 现今的“学校自我保存”现象308

第二版跋 教育理论“专业性”问题311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