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地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北京师范大学,武吉华,上海师范大学,张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2012·014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植物的生活4
第一节 植物细胞和组织4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4
二、植物组织7
第二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1
一、光合作用12
二、呼吸作用13
三、酶的意义14
第三节 植物的器官和生长发育14
一、种子和幼苗15
二、营养器官的生长16
三、花的发育和植物繁殖20
一、概述26
第一节 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26
第二章 植物的基本类群26
二、低等植物28
三、高等植物31
第二节 被子植物形态和分科概述38
一、叶、花、果实的形态类型38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概述46
第三章 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61
第一节 概述61
一、环境和生态因子61
二、限制因子62
第二节 水分条件63
一、陆生植物的水分平衡63
二、干旱条件的生态作用66
三、渍水土壤和水体的生态作用72
一、光和光合作用73
第三节 光照条件73
二、光和植物的生长发育77
第四节 温度条件78
一、温度条件和植物的生长发育78
二、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82
第五节 空气条件和土壤条件84
一、碳素营养条件84
二、风的生态意义85
三、土壤营养条件85
四、土壤酸度的生态意义88
第六节 生物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89
一、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89
二、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90
三、人类活动的影响92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93
第七节 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分析93
二、生态因子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分析96
第八节 植物类群对环境的适应98
一、植物的综合适应类型——生活型99
二、适应与进化101
第四章 植物的分布105
第一节 分布区105
一、种的分布区105
二、属的分布区109
三、科的分布区113
四、植物分布的若干规律116
第二节 植物区系分区119
一、世界植物区系的区划119
二、中国植物区系123
一、植物群落的外貌128
第五章 植物群落128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128
二、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种群131
三、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135
四、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140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生态143
一、植物群落的植物环境143
二、植物群落对土壤和气候的影响149
三、植物和植物群落对环境的指示意义152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动态155
一、植物群落的形成155
二、植物群落的波动156
三、植物群落的演替157
第四节 植物群落的分类160
一、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160
二、植物群落分类的系统161
第五节 植物群落的研究方法164
一、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法与室内工作165
二、植物群落的定位研究168
三、植被图169
第六章 世界植被地理172
第一节 热带的植被类型174
一、热带雨林174
二、季雨林182
三、稀树草原187
四、红树林190
第二节 亚热带的植被类型193
一、常绿阔叶林194
二、常绿硬叶林199
三、竹林205
四、荒漠206
第三节 温带的植被类型212
一、落叶阔叶林212
二、针叶林217
三、草原220
第四节 寒带的植被类型224
苔原224
第五节 隐域植被类型228
一、草甸228
二、沼泽232
第六节 世界植被分布的一般规律234
一、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235
二、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性240
第七节 中国植被概述241
一、中国的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242
二、中国植被的区划243
第七章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55
第一节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55
一、生物群落的基本性质255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255
三、生物圈的基本性质258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259
一、食物链与营养级259
二、能量流和生产效率261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循环)267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272
一、种群的增长272
二、生态系统演替273
主要参考书目278
编后记280
热门推荐
- 2396440.html
- 1022983.html
- 2182420.html
- 691923.html
- 195577.html
- 2653537.html
- 3723604.html
- 873991.html
- 2170177.html
- 2277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2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2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9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99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8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3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0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4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0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