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液病鉴别诊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血液病鉴别诊断学
  • 叶民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202·17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血液病鉴别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篇3

血液病症状鉴别诊断3

第一章血液病鉴别诊断方法3

第二章血液病一般症状的鉴别10

第一节发热10

第二节淋巴结肿大16

第三节出血倾向23

第一节皮肤颜色异常29

第三章血液病的皮肤表现29

(一)皮肤苍白31

(二)皮肤黄染32

(三)皮肤红色36

(四)皮肤棕色37

(五)皮肤紫色38

(六)皮肤蓝色40

(七)皮肤灰黑色40

第二节各种皮损形态的鉴别41

第三节皮肤肿瘤43

(四)皮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44

(三)皮肤浆细胞瘤44

(一)皮肤白血病44

(二)皮肤淋巴瘤44

第四节皮肤炎症及溃疡47

(一)皮肤病毒感染48

(二)皮肤细菌感染48

(三)皮肤真菌感染48

(四)非感染性皮肤溃疡48

第五节毛发及爪甲损害52

(一)血液病脱发53

(二)治疗药物引起的脱发53

(五)爪甲损害54

第六节 血液免疫异常病的皮肤表现54

(四)治疗药物引起的多毛症54

(三)血液病多毛症54

(一)免疫功能亢进症55

(二)免疫缺陷症55

第四章血液病消化系统症状56

第一节吞咽困难56

(一)咽喉部病变57

(二)中枢病变58

(二)食道病变58

(四)其他原因59

第二节食欲异常60

(一)食欲减退61

(二)嗜异食62

第三节恶心与呕吐63

(一)中枢性呕吐64

(二)周围性恶心与呕吐65

第四节腹痛66

第五节消化道出血70

第六节感染性腹泻75

(一)细菌性腹泻75

(二)霉菌性腹泻76

(三)病毒性腹泻76

第七节脾肿大77

第八节腹水84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症状87

第一节血尿87

(一)泌尿系统感染88

(二)泌尿系结石88

(三)泌尿系结核88

(四)泌尿系肿瘤89

(五)血液病89

(六)传染病89

(七)药物性血尿90

第二节酱色尿90

(一)血红蛋白尿91

(二)非血红蛋白酱色尿92

第三节蛋白尿93

第四节尿量异常98

(一)少尿或无尿99

(二)多尿99

第五节生殖系统症状100

(一)月经异常100

(四)死胎101

(五)阴茎异常勃起101

(三)性腺机能减退101

(二)分娩出血101

第六章血液病呼吸系统症状102

第一节呼吸困难102

第二节咯血106

第三节胸痛110

第四节 咳嗽与咳痰113

(一)与血液病有关的咳嗽与咳痰114

(二)其他原因咳嗽与咳痰114

第五节呼吸系统其他表现115

(一)呃逆115

(二)胸腔积液115

(三)心室肥大117

(二)心律紊乱117

(四)精神性心悸117

第七章血液病心血管系统症状117

(一)心搏增强117

第一节心悸117

第二节心脏杂音119

(一)贫血性心脏病120

(二)血液高粘度引起的心脏病121

第三节心律失常122

(一)血液病引起的心律失常123

(二)其他与血液病有关的心律失常125

(二)血液病引起的心包炎126

(一)血液病引起的心肌损害126

第四节心脏其它异常126

(三)血液病引起的心力衰竭127

第八章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症状129

第一节发育迟缓129

第二节消瘦132

第九章血液病骨骼、肌肉症状136

第一节骨痛136

第二节关节肿痛、畸形140

第三节肌无力症143

第一节头痛146

第十章血液病神经、精神症状146

第二节瘫痪149

第三节其它神经症状151

(一)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炎)152

(二)颅神经损害153

(三)共济运动失调154

第四节精神发育不全155

第十一章血液病眼及口腔症状158

第一节血液病眼部症状158

(一)眼球突出158

(五)斜视159

(六)眼底改变159

(二)眼睑水肿159

(四)青光眼159

(三)泪腺肿大159

第二节血液病口腔伴发症161

(一)舌痛症162

(二)口角炎162

(三)膜性口炎162

(四)念珠菌感染162

(五)口腔粘膜出血162

(六)口腔粘膜糜烂及溃疡162

(七)口腔浸润性症状163

(八)口炎性腹泻164

(九)咽炎及口炎164

中 篇167

造血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167

第十二章红细胞系统疾病167

第一节贫血鉴别诊断概论167

第二节小细胞性贫血173

(六)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74

(五)慢性病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174

(四)异常血红蛋白和地中海贫血174

(三)运铁蛋白缺乏性贫血174

(二)铁失利用性贫血174

(一)缺铁性贫血174

第三节大红细胞贫血178

(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181

(二)妊娠巨幼细胞贫血182

(三)婴幼儿巨幼细胞贫血182

(四)非热带脂肪痢182

(五)热带脂肪痢182

(六)药物性巨幼细胞贫血183

(七)内科慢性病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183

(九)其他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184

(八)恶性贫血184

第四节 三系细胞减少性贫血185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188

(二)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89

(三)骨髓病性贫血190

(四)脾功能亢进190

(五)伊文(Evan s)综合征191

(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191

(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191

(八)系统性红斑狼疮192

第五节红细胞一系减少193

(一)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197

(二)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197

(三)急性造血停滞197

(四)锌缺乏性贫血198

第六节溶血性贫血199

(一)红细胞膜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203

(二)红细胞酶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205

(三)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9

(四)红细胞机械损伤性溶血性贫血215

第七节血红蛋白异常218

(一)异常血红蛋白221

(二)地中海贫血223

(三)血红蛋白其他异常225

第八节 卟啉代谢异常226

(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卟啉病228

(二)急性间歇性卟啉病228

(三)混合型卟啉病229

(四)遗传性粪卟啉病229

(五)迟发性皮肤卟啉病229

(六)获得性卟啉病230

第九节 不同系统慢性病贫血231

(一)慢性感染性贫血232

(二)恶性肿瘤引起的贫血233

(三)内分泌病、慢性肾病、肝病引起的贫血233

(四)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贫血234

第十节红细胞增多症235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36

(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37

(三)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239

第十三章 白细胞异常疾病241

第一节 良性白细胞异常病241

(一)类白血病反应242

(二)中性粒细胞异常243

(三)单核细胞增多249

(四)淋巴细胞异常250

第二节嗜酸粒细胞增多250

(一)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51

(二)吕弗琉综合征(过敏性肺炎)251

(三)嗜酸细胞淋巴肉芽肿252

(四)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52

(五)血液病性嗜酸粒细胞增多252

(六)骨嗜酸粒细胞肉芽肿252

(七)其它几类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53

第三节 白血病254

(一)急性白血病257

(二)红血病和红白血病259

(三)毛细胞白血病260

(四)少见或特殊类型白血病260

(六)淋巴瘤细胞白血癌262

(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63

(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66

第十四章其他细胞系统疾病268

第一节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268

(一)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268

(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269

(三)组织细胞增生症X270

(二)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270

(四)恶性淋巴瘤271

(五)原始免疫细胞淋巴腺病273

第二节浆细胞系统疾病274

(一)多发性骨髓瘤275

(二)浆细胞白血病276

(三)浆细胞瘤276

(四)伴有多发性神经病和内分泌紊乱的浆细胞增生病276

(五)巨球蛋白血症276

(七)良性高γ球蛋白血症277

(六)重链病277

第三节代谢异常病279

(一)类脂质代谢异常症279

(二)淀粉样变性281

(三)血色病及其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81

第十五章出血性疾病284

第一节出血性疾病鉴别概论284

第二节血管性出血病288

(一)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90

(七)血管性假血友病291

(六)家族性、遗传性单纯性紫癜291

(五)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291

(三)泛发性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291

(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291

(四)爱—唐(Ehlers-Danlos)综合征291

(八)过敏性紫癜292

(十二)异常蛋白症血管性紫癜293

(十四)中毒性紫癜293

(十三)药物性血管性紫癜293

(十五)感染性紫癜293

(十一)老年性紫癜293

(十)坏血病293

(九)暴发性紫癜综合征(DE Gimard s Syndrome)293

(十六)结缔组织病血管性紫癜294

(十七)原发性毛细血管炎294

(十八)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294

(十九)慢性病血管性紫癜294

(二十)自身红细胞过敏症294

(二一)皮质类固醇血管性紫癜294

(二二)其他血管性紫癜294

第三节血小板异常性出血病295

(一)先天性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6

(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6

(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7

(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8

(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299

(七)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9

(八)血小板减少伴血管瘤综合征(Kasabach—Merritt299

Syndrome)299

(九)血小板增多症299

(五)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9

(十)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300

第四节凝血异常性出血病302

(二)凝血酶原缺乏症303

(三)血友病303

(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303

(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305

(五)纤维蛋白溶解异常性出血病306

(六)血浆抗凝物质增多引起的出血症308

第五节 非出血性血液病的出血症309

(一)非出血性血液病的出血症309

(二)内科系统其它疾病的出血症310

(三)外科病出血312

第十六章与血液病有关的免疫性疾病313

第一节免疫异常性疾病313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14

(六)系统疾病的自身免疫功能失调315

(五)药物引起的免疫性血液病315

(七)变态反应315

(三)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315

(四)恶性贫血的免疫问题315

(二)输血反应315

第二节免疫缺陷病316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1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319

第十七章血液病治疗反应特点321

第一节血液病药物治疗效果321

(一)造血因子缺乏性贫血的治疗反应322

(二)促红细胞生成药的治疗反应323

(三)抑制溶血药物的治疗反应324

(四)其他贫血和血色病的治疗反应325

(五)促白细胞生成药的治疗反应325

(六)血液恶性病的化学治疗反应325

(七)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反应327

第二节血液病非药物治疗反应特点328

(一)输血328

(二)置换输血328

(三)骨髓移植330

(四)脾切除的适应证及疗效331

(一)红细胞异常335

第一节外周血细胞异常335

下篇335

血液病实验鉴别诊断335

第十八章血液病细胞形态及组织化学335

(二)中性粒细胞异常337

(三)嗜酸粒细胞异常339

(四)嗜硷粒细胞异常339

(五)淋巴细胞异常339

(六)单核细胞异常340

(七)血小板异常340

第二节骨髓细胞异常341

(二)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之分级343

(一)造血干细胞特征343

(三)幼稚细胞形态特点344

(四)几种易混淆细胞的形态347

(五)常见血液病骨髓活检形态特点350

第十九章 常见三系细胞疾病的实验鉴别354

第一节红细胞系统疾病354

(一)贫血常规检查354

(二)溶血性贫血实验检查355

(三)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分期357

(五)红细胞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特点比较358

第二节 白细胞系统疾病358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分型358

(一)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细胞鉴别360

(二)白细胞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的意义360

(三)白细胞免疫病的实验室检查鉴别364

第三节出血性疾病365

(一)出血性疾病的实验检查初筛试验365

(二)出血性疾病常用试剂的意义365

(三)几项出血病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原理及意义366

(三)几种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的意义366

(一)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鉴别368

第一节血液免疫学基础鉴别368

第二十章血液免疫与染色体病的实验室鉴别诊断368

(二)细胞免疫的特点369

(三)体液免疫的特点371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373

(五)人类红细胞血型的鉴别374

第二节遗传性血液病的鉴别375

(一)遗传病及发生的原理375

(二)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及特点376

(三)遗传性血液病的鉴别377

(四)人类血型遗传379

【附录】 与血液病鉴别诊断有关的人体检验正常值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