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理学 军医专业教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卢振东,王复周主编;王复周,陈宜张,卢振东等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理学 军医专业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王复周1
一、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2
第一章 基本生理过程&王复周 陈宜张3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3
一、细胞膜3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4
(一)扩散4
(二)渗透5
(三)易化扩散5
(四)主动转运6
(五)胞饮与胞裂外排6
第二节 生物电现象和兴奋7
一、兴奋7
二、休止电位7
(一)休止电位的发生机制——离子学说8
(二)休止电位为K+平衡电位的进一步证据10
三、动作电位10
(一)动作电位发生的过程一去极化和复极化10
(二)钠离子在动作电位发生中的作用11
(三)动作电位的离子机制的实验依据12
(四)膜上的离子通道13
(五)引起动作电位的条件13
(六)Na+—K+泵16
四、动作电位时相与兴奋性的关系16
(一)神经动作电位的全过程一锋电位与后电位16
(二)兴奋性变化与动作电位的关系16
五、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细胞外记录17
(一)双相动作电位17
(二)单相动作电位18
(三)混合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19
第三节 兴奋的传导和传递20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0
(一)神经传导的一般特征20
(二)神经传导的机制20
(三)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21
(四)神经纤维的分类21
二、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22
(一)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结构22
(二)传递过程23
(三)乙酰胆碱为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递质23
(四)乙酰胆硷的释放及分解24
(五)终板电位25
(六)神经一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26
(七)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的因素26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27
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27
二、粗丝和细丝的化学28
(一)粗丝28
(二)细丝28
三、肌肉收缩的原理29
(一)形态学观察29
(二)收缩蛋白质的作用30
(三)兴奋一收缩偶联30
四、肌肉收缩的形式和力学分析31
(一)肌肉收缩时长度和张力的变化31
(二)单收缩与强直收缩32
(三)肌肉的初始长度和肌肉的收缩力33
(四)张力一速度关系34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陈宜张35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概括及活动的一般规律35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35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35
三、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功能概述36
四、中枢突触的功能38
(一)突触的分类及结构38
(二)化学突触的传递40
(三)中枢递质42
(四)突触传递的特点46
(五)树突功能及局部神经元回路47
五、反射48
(一)反射及反射弧48
(二)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49
(三)反射中枢的抑制活动50
(四)反射中枢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特征52
(五)条件反射53
六、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55
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6
一、脊髓的躯体运动反射57
(一)脊休克57
(二)屈反射和对侧伸反射57
(三)牵张反射58
(四)肌紧张60
(五)腱器官的功能60
二、高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61
(一)脑干网状结构61
(二)其他高级中枢61
(三)去大脑僵直及其产生机制62
三、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62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62
(二)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及皮层运动区64
(三)锥体系66
(四)锥体外系67
(五)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及损伤后的症状67
四、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节68
(一)基底神经节的组成及连接68
(二)基底神经节的功能68
五、小脑69
(一)小脑的区分及神经连接69
(二)前庭小脑的功能70
(三)脊髓小脑的功能70
(四)小脑半球外侧部的功能72
(五)小脑皮层内的局部神经元回路72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植物性功能的调节73
一、交感及副交感神经73
(一)结构特征73
(二)功能特点75
(三)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化学传递77
二、脊髓及低位脑干对植物性功能的调节82
(一)脊髓82
(二)延髓、桥脑与中脑82
三、下丘脑的植物性功能82
(一)下丘脑的结构特点82
(二)下丘脑的植物性功能83
四、大脑皮层的植物性功能85
(一)新皮层85
(二)边缘系统86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及清醒、意识状态88
一、感觉信息的传入过程88
(一)换能过程88
(二)各种感觉性冲动向中枢的传入88
(三)丘脑88
二、大脑皮层感觉区的功能90
(一)躯体感觉90
(二)内脏感觉91
(三)味觉91
(四)视觉91
(五)听觉92
(六)嗅觉92
三、中枢对感觉活动的传出性控制92
四、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及清醒、意识状态92
五、睡眠94
(一)睡眠时相94
(二)睡眠学说95
六、脑电图及皮层诱发电位96
(一)脑电图及皮层电图96
(二)脑电波发生原理98
(三)皮层诱发电位98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99
一、大脑皮层联络区的功能100
(一)前额叶联络区100
(二)后顶区101
(三)下颞皮层101
(四)其他101
二、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及皮层功能的侧向化101
(一)皮层语言区101
(二)人类优势半球及大脑半球功能的侧向化102
三、学习与记忆103
(一)人类学习与记忆的过程103
(二)学习和记忆的机制103
(三)记忆障碍104
第三章 感觉生理&卢振东105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生理105
一、感受器105
(一)感受器的定义105
(二)感受器的分类105
(三)感觉器官105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06
(一)适宜刺激与特殊敏感性106
(二)感受阈106
(三)适应现象106
三、感受机能与感觉106
四、感觉阈107
第二节 视觉107
一、眼球的结构概述107
二、眼的折光系统109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构成109
(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象110
(三)眼的折光调节功能111
(四)瞳孔对光反射及近反射113
三、眼的感光机能115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115
(二)锥状细胞及杆状细胞的功能116
(三)视网膜的光化学117
(四)暗适应118
(五)视神经冲动与光照时,网膜内的电变化119
(六)视网膜电图121
四、视神经传导途径及中枢联系123
五、颜色视觉127
(一)光谱的分布127
(二)三色觉学说128
(三)色觉障碍一色盲和色弱129
(四)色觉在军事上的应用129
六、空间视觉130
(一)单眼的空间视觉130
(二)双眼的空间视觉132
(三)视后象133
第三节 听觉133
一、耳的集音和传音功能134
(一)外耳道及鼓膜的传音功能134
(二)中耳的传音功能135
二、耳的感音功能137
(一)内耳感音装置及其功能137
(二)内耳对声音的初步分析功能141
(三)听冲动的传入途径及其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142
三、听觉阈及音响143
(一)音强143
(二)听觉阈144
四、听觉的适应、掩盖与疲劳144
第四节 前庭器官及其功能145
一、椭圆囊及囊内感受器的结构与作用146
(一)囊斑的结构146
(二)椭圆囊的作用148
二、半规管的功能149
(一)半规管的方位及壶腹嵴149
(二)半规管的功能及旋转反应150
三、前庭器官的神经支配152
第五节 嗅觉与味觉153
一、嗅觉153
(一)嗅觉感受器153
(二)嗅觉阈和基本嗅觉154
(三)嗅觉的适应154
(四)嗅觉的传入途径154
二、味觉155
三、味觉与嗅觉的相互关系157
第六节 皮肤感觉157
一、触觉158
(一)触觉感受器158
(二)触觉的定位与两点辨别感觉158
二、压觉158
三、震动觉158
四、温热觉159
五、皮肤各种感觉在大脑皮层的定位159
第七节 痛觉159
一、痛觉的区分160
(一)皮肤的疼痛160
(二)深部痛觉160
(三)内脏痛觉160
(四)牵涉痛160
二、痛觉的感受器及适宜刺激161
三、痛觉学说162
(一)特异学说162
(二)闸门控制学说162
四、针刺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163
(一)针刺的镇痛作用163
(二)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163
第四章 血液生理&宋朝佑165
概述165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66
一、血液的组成166
二、血液的一般理化性质167
三、血液的一般生理功能168
(一)运输功能168
(二)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168
(三)参与体液调节168
(四)防御和保护功能168
第二节 血量169
(一)血量的测定原理169
(二)人体正常血量及其变动169
第三节 血型170
一、红细胞血型170
(一)红细胞的凝集现象170
(二)AB O血型170
(三)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凝集原)及抗体(凝集素)171
(四)AB O血型的鉴定172
(五)ABO系统的输血关系173
(六)Rh因子174
二、白细胞及血小板分型176
第五章循环生理&卢振东 陈周道177
概述177
第一节 心脏生理177
一、心脏的一般结构177
二、心肌细胞的电位178
(一)心室肌细胞的膜电位和动作电位178
(二)窦房结细胞电位181
(三)心肌的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181
三、心肌的兴奋性183
(一)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83
(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184
(三)慢反应细胞兴奋性的变化184
四、心肌的自动节律性185
(一)4相自动去极化的速度185
(二)最大复极(舒张期)电位水平185
(三)阈电位水平185
五、心脏的传导系统及心肌的传导性186
(一)心脏的传导系统及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过程186
(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187
六、K+、 Na+、 Ca+++对心脏活动的影响188
七、心脏的射血过程189
(一)心动周期189
(二)心脏射血过程中各腔室的压力变化190
(三)心动周期中瓣膜的活动192
(四)心音192
八、心输出量193
(一)心输出量及其生理变异193
(二)心输出量的测定方法193
(三)心脏作功195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96
九、心电图199
(一)心肌兴奋时的去极化及复极化情况199
(二)从细胞外记录一束心肌纤维的电位图200
(三)在正常的心脏,冲动(兴奋波)的产生与传导200
(四)记录心电图时的导联方式201
(五)心电图各波的形状及其形成因素203
(六)正常心电图205
第二节 血管生理207
一、血管的一般结构与功能207
(一)血管的结构与区分207
(二)血管内血流的流体力学208
二、血压210
(一)动脉血压211
(二)静脉血压213
第三节 脉搏与血流速度214
一、脉搏214
(一)动脉脉搏214
(二)静脉脉搏216
(三)毛细血管脉搏216
二、血流速度与循环时间217
(一)血流速度217
(二)器官血流量217
(三)循环时间217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18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218
(一)心脏的神经支配218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220
二、心血管的调节中枢220
三、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224
(一)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的压力(牵张)感受性反射224
(二)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性反射226
(三)朋氏反射226
(四)身体其他部位的感受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227
四、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227
(一)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227
(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228
(三)渗透压感受器与抗利尿激素228
(四)局部性扩血管物质228
第五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循环229
一、微循环229
(一)微循环的组成部分229
(二)微循环的功能230
(三)微循环的调节230
二、组织液231
(一)毛细血管的结构232
(二)组织液生成及回流的机制232
三、淋巴循环233
第六节 个别器官循环233
一、冠状循环233
(一)冠状循环的一般情况233
(二)冠状循环的特点234
(三)决定冠状血流的因素235
(四)冠状循环的调节236
二、肺循环236
(一)肺循环的特点236
(二)肺循环功能的调节237
三、脑循环237
(一)脑循环的一般情况237
(二)脑循环的调节238
(三)血脑屏障238
第六章 呼吸生理&林葆城240
第一节 肺通气241
一、肺通气的动力241
(一)呼吸运动241
(二)肺的弹性242
(三)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243
(四)人工呼吸245
二、肺通气的阻力245
(一)弹性阻力245
(二)非弹性阻力247
(三)呼吸功247
三、肺的通气量247
(一)肺的容量247
(二)肺的通气量249
(三)时间肺活量与最大通气量250
第二节 气体交换251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251
(一)分压与张力的概念251
(二)分压差在气体交换中的意义252
(三)呼吸气、血液及组织中O2、 CO2和N2等的分压252
(四)肺内气体交换和组织中气体交换253
二、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253
(一)肺泡通气量253
(二)肺血流量及通气血流比值254
(三)气体通过肺泡膜扩散的量255
(四)组织局部血流量257
第三节 气体运输257
一、氧的运输257
(一)氧容量、氧含量和氧饱和度257
(二)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257
(三)氧离曲线的形态特点及生理意义258
(四)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259
(五)影响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其它因素260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261
(一)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261
(二)碳酸氢盐形式的运输262
(三)氧分压对CO2运输的影响264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264
一、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维持264
(一)延髓呼吸中枢265
(二)脑桥呼吸中枢266
(三)节律性呼吸的形成机制266
(四)高位中枢的呼吸运动的调节267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268
(一)肺牵张反射268
(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268
(三)其它内外感受性反射及防御性呼吸反射269
三、血液中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调节269
(一)化学感受器269
(二)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270
(三)低氧对呼吸的影响271
(四)血液氢离子对呼吸的影响272
四、低气压对呼吸的影响272
第七章消化生理&范谨之 陈周道274
第一节 概述274
一、消化功能的演变274
二、消化方式274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特点275
(一)肌细胞的一般特点275
(二)肌细胞电活动的特点275
四、消化腺分泌的机制276
五、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77
(一)副交感和交感神经277
(二)内在神经丛278
六、胃肠激素279
(一)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279
(二)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280
第二节口腔内的消化281
一、咀嚼和吞咽281
(一)咀嚼281
(二)吞咽281
二、唾液282
(一)唾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82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282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283
一、胃的运动功能284
(一)胃的运动形式284
(二)胃运动的调节285
(三)胃的排空285
(四)呕吐286
二、胃的分泌功能287
(一)胃液的收集方法287
(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88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290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294
一、小肠的运动功能295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295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297
二、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297
(一)胰液的分泌297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299
(三)小肠液的分泌302
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303
一、大肠的运动功能303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303
(二)排便304
(三)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304
二、大肠液的分泌及细菌的活动305
第六节 吸收305
一、蛋白质的吸收306
二、脂肪的吸收307
(一)脂肪吸收的形式308
(二)在肠上皮细胞内的变化308
(三)脂肪吸收的途径308
三、糖的吸收309
四、无机盐的吸收310
五、水分的吸收310
第八章 排泄生理&臧益民 富维骏311
第一节 肾脏的功能解剖学311
一、肾结构特点311
(一)肾单位的组成311
(二)皮质肾单位及髓旁肾单位311
(三)球旁器312
二、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313
(一)肾血流量313
(二)肾小球内血压较高313
(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314
(四)肾血流量的自动调节314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315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16
(一)肾小球滤过器的解剖学316
(二)肾小球膜的分子通透性317
(三)原尿是超滤液的证明317
(四)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317
(五)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318
(六)肾清除率概念318
(七)GFR、 RPF和FF的测定319
(八)肾小球滤过物质量的测定320
(九)影响滤过作用的因素320
二、肾小管及集合管的转运作用321
(一)肾小管各段的重吸收和分泌机能322
1.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机能322
2.远端肾单位(包括肾小管袢、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机能322
(二)几种主要物质的转运323
1.钠的重吸收323
2.氯的重吸收324
3.水的重吸收325
4.钾的重吸收及分泌325
5.氢的分泌325
6.HCO3-的重吸收327
7.氨的分泌327
8.PO4?的重吸收328
9.葡萄糖的重吸收328
10.氨基酸的吸收329
11.蛋白质的吸收329
12.尿素的吸收329
(三)肾小管转运率的测定330
(四)影响肾小管机能的因素330
1.小管液的溶质浓度330
2.肾小球滤过率对肾小管机能的影响330
3.肾小管上皮机能的变化331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331
一、尿浓缩的部位332
二、集合管浓缩尿液的机制332
三、肾小管袢在形成髓质渗透压梯度中的作用332
(一)肾小管袢在形成浓缩尿过程中的作用332
(二)肾小管袢升支粗段的作用333
(三)逆流倍增的概念333
(四)肾小管袢的逆流倍增作用334
四、尿素在建立内髓区渗透压梯度中的作用335
五、直小血管在保持高渗中的作用335
六、尿的稀释机制336
七、尿浓缩和稀释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336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337
一、交感神经的作用337
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渗透压反射337
(一)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338
(二)细胞外液量的改变338
三、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339
(一)肾素一血管紧张一醛固酮系统339
(二)血K+和血Na+浓度340
四、甲状旁腺激素及降钙素的作用340
第五节 排尿341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341
二、排尿过程341
(一)输尿管的活动341
(二)膀胱内压与容量关系342
(三)排尿反射342
第九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范谨之 富维骏343
第一节 能量代谢343
一、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343
(一)直接测定法343
(二)间接测定法343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46
(一)神经因素的作用346
(二)激素的作用347
(三)肌肉活动的影响347
(四)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347
(五)环境温度的影响347
三、基础代谢347
(一)基础代谢的定义347
(二)基础代谢测定的基本原理348
(三)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的关系348
(四)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其变异349
第二节 体温生理349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350
(一)体温的昼夜变动351
(二)体温的年龄变动351
(三)肌肉活动的影响351
二、产热和散热351
(一)产热352
(二)散热353
三、体温调节355
(一)温度感受器355
(二)体温调节中枢357
四、发热357
第十章 内分泌生理&王复周 孙希诰 祝元祥359
概述359
一、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和激素359
二、激素作用的特点359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360
(一)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361
(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361
第一节 甲状腺362
一、甲状腺激素362
(一)甲状腺激素的化学结构362
(二)甲状腺激素在体内的演变过程363
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365
(一)对能量代谢的作用365
(二)对蛋白质合成、生长和细胞分化的作用365
(三)对心脏的作用366
(四)对脂肪代谢的作用366
(五)对神经系统的作用366
(六)其他作用366
三、甲状腺机能的调节366
(一)下丘脑一垂体前叶的作用366
(二)甲状腺的自身调节机能367
(三)长效甲状腺刺激素(LATS)367
四、甲状腺机能异常367
(一)甲状腺机能?进症367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368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369
五、降钙素370
(一)降钙素的作用370
(二)降钙素分泌的调节370
第二节 甲状旁腺371
一、甲状旁腺激素及其作用371
(一)甲状旁腺激素371
(二)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371
二、甲状旁腺机能的调节372
第三节 胰岛372
一、胰岛素372
(一)胰岛素的化学372
(二)胰岛素的作用373
(三)胰岛素受体373
(四)胰岛素分泌的异常表现373
(五)胰岛素分泌的调节374
二、胰高血糖素374
(一)胰高血糖素对糖代谢的作用374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375
三、生长抑素375
四、胰多肽375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375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化学375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377
(一)盐皮质激素的作用377
(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377
三、肾上腺皮质机能的调节379
(一)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379
(二)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380
四、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381
(一)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阿狄森addison病)381
(二)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381
(三)醛固酮增多症381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381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生理作用382
(一)肾上腺髓质激浓的化学382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382
二、肾上腺髓质机能的调节383
第六节 脑垂体384
一、脑垂体的形态结构384
(一)脑垂体各部的区分384
(二)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385
(三)细胞类型385
二、脑垂体前叶385
(一)前叶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385
(二)前叶机能的调节388
三、神经垂体390
(一)神经垂体激素390
(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的作用391
(三)神经垂体功能的调节391
第七节 性腺391
一、卵巢的内分泌机能392
(一)卵巢的周期变化及其分泌的激素392
(二)卵巢激素及其作用393
(三)月经周期及其与卵巢内分泌的关系394
(四)胎盘的内分泌机能396
二、睾丸的内分泌机能398
(一)雄激素及其作用398
(二)雄激素分泌的调节399
第八节 其他内分泌腺与物质399
一、前列腺素399
二、胸腺400
三、松果腺400
附录401
一、参考书目录401
二、图的索引407
三、常用的一些数据420
四、生理学中常用的缩写字421
热门推荐
- 3024554.html
- 1185724.html
- 1846137.html
- 2581074.html
- 1893137.html
- 842801.html
- 1008047.html
- 2685526.html
- 3622362.html
- 2431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4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5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4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3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5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1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1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6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0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