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丝绸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晚清丝绸业史 上
  • 王翔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4728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丝绸工业-经济史-研究-中国-清后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晚清丝绸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史述评2

二、本书的结构32

第一章 古代中国丝绸业综论42

第一节 生产区域的推移43

一、丝绸生产的展开43

二、生产重心的转移46

三、江南地区的繁盛51

四、珠江三角洲的崛起60

五、四川丝绸业余韵犹存65

第二节 生产组织的演变67

一、丝绸生产的基本形态67

二、官营手工业的组织与规模70

三、民间丝绸生产的地位和意义73

第三节 生产技术的进步80

一、丝绸生产技术的萌生80

二、丝绸生产技术的发展83

三、传统丝绸生产技术的高峰86

第四节 丝绸花色品种的增加90

一、先秦两汉的丝绸品种90

二、唐宋时期的丝绸品种92

三、明清时代的丝绸品种96

本章小结100

第二章 古代中国丝绸的输出102

第一节 “丝绸之路”与丝绸输出103

一、“丝绸之路”103

二、“西南丝路”110

三、“海上丝绸之路”116

第二节 丝绸贸易的作用和影响129

一、改善和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129

二、激发和推动了各国丝绸业的兴起132

三、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135

第三节 海禁政策与丝绸贸易145

一、实行海禁的动机与效果145

二、开海贸易的犹疑与反复152

三、海禁政策评价156

本章小结161

第三章 晚清丝绸业的对外贸易163

第一节 丝绸对外贸易的繁荣164

一、丝绸出口的激增164

二、上海超越广州176

三、广州衰而复振184

第二节 丝绸外贸体制的演变192

一、垄断丝绸对外贸易的洋行192

二、身兼数任的买办197

三、湖州丝商及买办204

四、华商“丝栈”与“丝号”210

五、丝绸外贸的规章与惯习216

第三节 中国生丝的国际市场分布220

一、近代世界生丝市场的供求结构与中国的地位220

二、英国市场222

三、法国市场227

四、美国市场232

五、日本市场240

本章小结243

第四章 晚清蚕桑业的发展249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蚕桑业250

一、老蚕区的兴盛250

二、新蚕区的开辟256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及两广地区的蚕桑业262

一、珠江三角洲的蚕桑业262

二、广西的蚕桑业269

第三节 四川省及两湖地区的蚕桑业271

一、四川省的蚕桑业271

二、两湖地区的蚕桑业280

第四节 山东及华北诸省的蚕桑业282

一、山东省的蚕桑业282

二、冀、晋、陕、豫等省的蚕桑业288

第五节 辽宁省的蚕桑业289

第六节 晚清蚕桑业发展水平动态度量294

一、数据来源294

二、数据分析298

本章小结304

第五章 晚清蚕桑业的新变化305

第一节 蚕桑业商品化的加深306

一、桑叶市场306

二、桑苗、蚕种市场311

三、蚕丝市场317

第二节 蚕茧市场的出现及发展326

一、从“贸丝”到“售茧”326

二、江浙地区的“茧行”和“茧市”330

三、广东的“茧市”和“茧栈”338

四、四川的“茧场”344

五、其他省区的蚕茧市场347

第三节 植桑育蚕的投入与产出352

一、植桑育蚕的辛劳352

二、蚕桑生产与粮食作物的收益比较357

第四节 官绅“奖劝蚕桑”的时代特征366

一、清前期“劝课农桑”的实践及理念366

二、晚清各地官绅“奖劝蚕桑”的举措369

三、晚清“奖劝蚕桑”的另一面相383

四、晚清“奖劝蚕桑”的时代意义387

本章小结389

第六章 晚清丝织业的生产与贸易39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丝织品出口的变化391

一、丝织品出口的增长391

二、海外市场的扩展401

三、海外市场的样本分析——以朝鲜市场为中心406

第二节 官营丝织工场的存废413

一、太平天国战争后官营织局的恢复413

二、晚清官营织局的生产与管理418

三、晚清官营织局的运营及没落424

第三节 各地民间丝织生产的复苏与发展428

一、浙江省428

二、江苏省433

三、广东省448

四、四川省454

五、山东省458

六、其他诸省462

本章小结466

第七章 晚清丝绸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演变467

第一节 江南丝织业“账房”的萌生与滋长468

一、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社会生产力469

二、日趋繁荣的商品经济473

三、广泛而分散的丝织手工生产481

四、明清官局“领织”制度的借用与改造486

五、丝织劳动者与劳动条件所有权的分离490

第二节 晚清江南丝织业“账房”剖析496

一、纱缎庄的组织结构497

二、纱缎庄的经营程序502

三、关于纱缎庄的几点认识507

第三节 晚清“账房”的发展与演变511

一、“账房”制经营的泛化511

二、“账房”制经营的异变530

三、“账房”制经营的竞争优势与存在价值537

本章小结547

第八章 机器缫丝工业的发端及成长550

第一节 振兴蚕丝业的论争及其意义550

一、危机意识的初步形成551

二、探索丝业整顿之法558

三、为机器缫丝鼓呼呐喊566

四、振兴蚕丝业论争的意义与局限580

第二节 晚清缫丝业近代化的三股推力584

一、外国商人584

二、洋务官员594

三、“商办”丝厂605

第三节 晚清缫丝工业发展的区域分布613

一、中心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613

二、中心区之二:珠江三角洲地区624

三、边缘地带:四川省、山东省630

本章小结632

第九章 艰难前行与危机显现634

第一节 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634

一、战乱的影响634

二、市场控制权的丧失644

三、戴着枷锁起舞660

第二节 蚕桑业的困顿675

一、墨守成规的蚕桑生产675

二、植桑育蚕方法的落后679

三、土地制度的束缚685

第三节 蚕丝业的停滞690

一、缫丝技术的改良与局限690

二、传统缫丝法的沿袭696

三、蚕丝产销渐入困境701

四、人造丝的挑战与威胁708

第四节 丝织业的危局712

一、“引丝扼绸”的后果712

二、“洋绸”倒流中国716

三、“墨守旧法,昧于世变”720

本章小结726

第十章 国际竞争与主要对手——作为竞争者和参照系的日本丝绸业729

第一节 开港通商初期的日本丝绸业730

一、出口的增长及影响731

二、丝绸业生产方式的演变737

第二节 蚕桑业的突飞猛进745

一、“地税改革”与日本农业745

二、桑园面积的扩大与养蚕农户的增加747

三、比较效益与棉、桑消长752

第三节 制丝业的脱胎换骨757

一、明治政府的举措757

二、器械制丝的勃兴765

三、传统座缫制丝的改良772

四、成为世界“丝业霸主”776

第四节 丝织业的推陈出新785

一、丝织机具的更新785

二、工场手工业的确立788

三、机器大工业的登场791

四、丝织物的输出及其意义795

本章小结 日本近代化的背景与丝绸业的使命801

参考文献809

一、中文809

二、日文841

三、西文850

后记8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