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予平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6255665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857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8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刑法之基础理论3
第一章 刑法之意义与功能3
壹、刑法之意义3
贰、刑法之性质4
参、刑法之分类6
肆、刑法之规范8
伍、刑法之功能8
陆、刑法之谦抑主义10
柒、刑法与社会伦理规范11
捌、刑法学12
第二章 刑法之历史与理论15
壹、封建时代之刑法制度15
贰、启蒙时代之刑法思想15
参、前期古典学派之刑法理论17
肆、后期古典学派之刑法理论20
伍、近代学派之刑法理论22
陆、学派论争与其后之发展25
柒、纳粹德国之刑法理论27
捌、德国战后之刑法思想28
玖、日本近现代之刑法思想28
拾、我国近现代之刑法思想32
拾壹、现代刑法理论之基本观念37
第三章 刑法之基本原则41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41
壹、罪刑法定主义之意义41
贰、罪刑法定主义之沿革42
参、罪刑法定主义之思想基础43
肆、罪刑法定主义之内容45
第二节 行为主义58
第三节 责任主义58
壹、责任主义之意义58
贰、责任主义之内容59
第四章 刑法之效力60
第一节 刑法之时的效力60
壹、时的效力之意义60
贰、行为后法律有变更者60
参、限时法65
第二节 刑法之地的效力66
壹、地的效力之意义66
贰、立法主义66
参、现行刑法之地的效力67
肆、外国裁判之效力68
第五章 刑法之基本用语69
壹、以上、以下、以内69
贰、公务员69
参、公文书75
肆、重伤76
伍、性交78
陆、电磁纪录80
第二篇 犯罪论83
第一章 犯罪之概念与犯罪论之体系83
第一节 犯罪之概念83
壹、犯罪之意义83
贰、一般概念之犯罪84
参、犯罪之本质86
肆、犯罪之分类88
第二节 犯罪论之体系99
壹、犯罪论体系之意义99
贰、犯罪论之阶段性(阶层性)构造100
参、犯罪论体系之构成方法103
第二章 行为论108
壹、行为论之体系地位108
贰、行为概念之功能108
参、行为论之各说109
第三章 构成要件论116
第一节 构成要件之概念与理论116
壹、构成要件之概念116
贰、构成要件之理论117
参、构成要件之功能125
肆、构成要件之种类126
第二节 构成要件之要素129
壹、依构成要件要素性质之分类129
贰、记述性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性的构成要件要素143
第三节 不作为犯144
壹、作为犯与不作为犯144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成立要件146
第四节 因果关系154
壹、因果关系之意义154
贰、条件关系155
参、因果关系理论159
肆、客观归责理论167
伍、相当因果关系说与客观归责理论之比较170
陆、司法实务之见解174
第五节 构成要件的故意177
壹、故意之意义177
贰、故意之体系地位178
参、构成要件的故意之要件180
肆、故意之种类186
第六节 构成要件事实之错误191
壹、构成要件事实错误之意义191
贰、构成要件事实错误之分类192
参、具体事实错误194
肆、抽象事实错误198
第七节 构成要件的过失201
壹、过失之意义201
贰、传统的过失理论(旧过失论)202
参、新的过失理论(新过失论)204
肆、构成要件的过失之要件209
伍、信赖原则210
陆、可容许之危险215
柒、过失之种类216
捌、过失之竞合220
玖、被害人自我承受危险(自陷危险、风险)220
第四章 违法性论226
第一节 违法性之概念226
壹、违法性之意义226
贰、违法性之本质227
参、违法性之判断236
肆、可罚的违法性237
第二节 违法性阻卻事由(正当化事由)241
壹、违法性阻卻之意义241
贰、违法性阻卻(正当化)之一般原理241
参、违法性阻卻事由(正当化事由)之种类244
第三节 正当防卫245
壹、正当防卫之意义245
贰、正当化之根据246
参、正当防卫之要件246
肆、防卫过当259
伍、误想防卫261
陆、误想防卫过当261
柒、防卫行为与第三人262
第四节 紧急避难264
壹、紧急避难之意义264
贰、紧急避难之本质(紧急避难不罚之根据)264
参、紧急避难之要件267
肆、避难过当270
伍、误想避难271
陆、误想避难过当271
柒、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难271
第五节 依法令行为、业务上正当行为276
壹、意义276
贰、依法令行为276
参、业务上正当行为280
第六节 超法规违法性阻卻事由(超法规正当化事由)284
壹、意义284
贰、被害人之承诺(同意)285
参、其他社会相当性之行为297
肆、自救行为(自力救济)297
伍、另一类之超法规违法性阻卻事由299
第七节 义务冲突300
壹、义务冲突之意义300
贰、义务冲突之种类301
参、义务冲突之法的性质302
肆、义务冲突之处置303
第五章 责任论304
第一节 责任之概念304
壹、责任(Schuld)之意义304
贰、责任主义(责任原则、罪责原则)304
参、责任之本质307
肆、责任之基础(对象)311
伍、责任之内容313
陆、责任之要素315
第二节 责任能力315
壹、责任能力之意义315
贰、责任能力之本质317
参、责任能力之体系地位319
肆、无责任能力者与限制责任能力者321
伍、原因自由行为326
第三节 责任条件335
壹、责任条件之意义335
贰、责任的故意335
参、责任的过失336
肆、违法性意识或意识可能性(不法意识或意识可能性)337
伍、期待可能性354
第四节 结果加重犯359
壹、结果加重犯之意义359
贰、结果加重犯之要件360
参、我国司法实务见解364
肆、本书之立场371
第六章 未遂犯论374
第一节 犯罪之实现阶段374
壹、导言374
贰、阴谋与预备374
参、既遂犯与未遂犯376
肆、未遂犯之处罚根据377
第二节 普通未遂382
壹、普通未遂之意义382
贰、普通未遂之成立要件383
参、普通未遂之效果395
第三节 不能未遂395
壹、不能未遂之意义395
贰、不能未遂与普通未遂之区别398
第四节 中止未遂421
壹、中止未遂之意义421
贰、中止未遂之法律性质421
参、中止未遂之成立要件428
肆、中止未遂之法律效果435
伍、预备之中止436
陆、我国现行刑法第27条之解读438
第五节 未遂犯立法例之比较(我国、日本、德国)441
壹、条文内容441
贰、比较说明443
第七章 正犯与共犯论446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之基本概念446
壹、正犯与共犯之立法例446
贰、正犯之概念451
参、共犯之概念452
肆、限缩正犯概念与扩张正犯概念453
伍、正犯与共犯之区别454
第二节 必要的共同犯罪467
壹、必要的共同犯罪之意义467
贰、必要的共同犯罪有无总则「正犯与共犯」规定之适用469
第三节 间接正犯471
壹、间接正犯之意义471
贰、间接正犯之正犯性472
参、间接正犯之形态474
肆、间接正犯之未遂成立时期479
伍、间接正犯之错误481
陆、己手犯483
第四节 正犯与共犯之基础理论485
壹、共同正犯之本质485
贰、共犯之处罚根据(理由)497
参、共犯之学说504
第五节 共同正犯517
壹、共同正犯之意义517
贰、共同正犯之要件518
参、实施与实行521
肆、主观要件「共同实行之意思」之相关联问题531
伍、客观要件「共同实行之事实」之相关联问题556
第六节 教唆犯574
壹、教唆犯之意义574
贰、教唆犯之要件576
参、教唆之未遂与未遂之教唆579
肆、阴谋罪、预备罪之教唆595
伍、过失之教唆597
陆、间接之教唆与连锁之教唆598
柒、共同教唆602
捌、效果603
第七节 帮助犯(从犯)605
壹、帮助犯之意义605
贰、帮助犯之要件607
参、中性行为之帮助609
肆、帮助犯之因果关系611
伍、阴谋罪、预备罪之帮助616
陆、为他人之预备行为619
柒、共同正犯与帮助犯之区别620
捌、间接帮助、连锁帮助与教唆帮助、帮助教唆(有称「共犯之共犯」)624
玖、帮助犯之其他诸问题629
拾、效果630
拾壹、德国、日本与我国教唆犯、帮助犯之立法例631
第八节 正犯、共犯与身分636
壹、意义636
贰、身分或其他特定关系之概念638
参、身分犯之概念641
肆、刑法第31条第1项与第2项之解读642
伍、纯正身分犯与正犯、共犯647
陆、不纯正身分犯与正犯、共犯648
柒、消极身分犯与正犯、共犯649
捌、我国第31条与日本第65条、德国第28、29条之异同651
第九节 共同正犯与共犯之其他诸问题652
壹、共同正犯之错误与共犯之错误652
贰、「共同正犯或共犯之中止」与「共同正犯或共犯关系之脱离」659
参、共同正犯、共犯与不作为犯666
第八章 罪数(竞合)论672
第一节 罪数之概念672
壹、罪数之意义672
贰、罪数之种类674
参、决定罪数之基准674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676
壹、单纯一罪677
贰、包括一罪682
参、犯意变更与另行起意690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691
壹、意义691
贰、想像竞合692
参、牵连犯(已删除)699
肆、连续犯(已删除)704
伍、锯齿(鉤环)现象710
第四节 数罪并罚(并合罪)711
壹、意义711
贰、要件712
参、处分713
第三篇 刑罚论719
第一章 刑罚之概念719
第一节 刑罚与刑罚权719
壹、刑罚之本质719
贰、刑罚权719
第二节 刑罚之种类720
壹、意义720
贰、种类721
第二章 刑罚之适用738
第一节 法定刑与刑之加重、减轻738
壹、法定刑之意义与法定刑之轻重738
贰、法定刑之加重与减轻740
参、累犯741
肆、自首743
伍、酌量加重、减轻、免除745
陆、刑罚之加重、减轻之方法与顺序750
第二节 量刑与刑之谕知753
壹、量刑753
贰、刑罚之谕知760
第三章 刑罚之执行762
第一节 各种刑之执行762
壹、意义762
贰、死刑之执行762
参、自由刑之执行763
肆、财产刑之执行768
伍、行政院修正草案(2015年8月)775
第二节 缓刑776
壹、意义776
贰、要件776
参、缓刑宣告之附带处置779
肆、缓刑期间781
伍、缓刑之撤销781
陆、缓刑之效力785
第三节 假释787
壹、意义787
贰、要件787
参、假释之撤销790
肆、假释之效力792
伍、假释要件之刑罚执行期间之计算794
陆、假释之程序795
第四章 刑罚之消灭797
第一节 意义797
第二节 犯人之死亡与法人之消灭797
第三节 赦免798
壹、意义798
贰、种类798
第四节 时效799
壹、意义799
贰、追诉权时效799
参、行刑权时效806
第四篇 保安处分论813
第一章 保安处分之意义与沿革813
壹、保安处分之意义813
贰、保安处分之沿革814
第二章 保安处分之基础815
壹、反覆犯罪之危险性815
贰、保安处分之法定815
第三章 保安处分与刑罚之关系816
壹、并科主义816
贰、代替主义816
参、择一主义816
第四章 我国刑法上之保安处分817
壹、感化教育817
贰、监护818
参、禁戒819
肆、强制工作821
伍、强制治疗823
陆、保护管束827
柒、驱逐出境829
第五章 保安处分之宣告与执行830
壹、保安处分之宣告830
贰、保安处分之执行831
参、保安处分之时效833
主要参考书目(按出版顺序)835
事项索引839
热门推荐
- 1058680.html
- 667149.html
- 404123.html
- 3222129.html
- 1382976.html
- 3198407.html
- 1305269.html
- 1050558.html
- 3788324.html
- 3822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9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7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0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0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4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32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5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