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汉语简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殷孟伦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099·892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汉语简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1
(一)古代汉语的时间性与共同性1
绪论1
(二)古代汉语的一致性2
(三)古代汉语与文言文4
(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5
二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7
(一)批判继承文化遗产7
(二)掌握古代汉语基本知识,了解汉语发展规律9
三 如何学习古代汉语11
(一)端正学习态度11
(二)注意学习方法13
一 汉字构造的几种情况20
第一编 汉字词汇20
第一章 汉字的构造20
二 形声字23
第二章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7
一 古今字27
二 异体字28
三 繁简字30
附录《简化字总表·说明》32
第三章 词的构成35
一 学习构词法的必要35
二 关于词的内部结构37
一 词义演变过程与其演变性格的倾向57
第四章 词义演变和发展57
二 词义的演变和发展是生活更替重要的标志64
三 怎样理解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66
四 词义变化的方式75
五 辨别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必要79
第五章 文字通假81
一 什么是文字通假81
二 文字通假的类别83
三 文字通假造成的原因85
四 怎样对待文字通假86
五 常见的通假字举例88
一 辞书的类型及其流派90
第六章 常用辞书90
二 一个时间内通行的几种辞书92
三 古代的两大辞书——《尔雅》和《说文解字》102
四 特种辞书112
五 政书、类书、地理书119
第二编 语法123
第一章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色123
一 学习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性123
二 关于词序124
(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的情形124
(二)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情形127
(三)介词结构的位置127
(四)介词的宾语的位置129
(五)为了强调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情形131
(六)为了押韵而变易词序133
三 关于词类活用134
(一)名词用如动词135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37
第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38
第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39
第三,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39
四 关于省略141
(一)省介词143
(二)省略介词宾语144
(四)省谓语145
(三)省兼语145
五 关于被动句147
第一型 以受事者(意念上的)作主语,以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作谓语147
第二型 使用承受义动词“见”、“被”、“受”等148
第三型 使用判断句的形式149
六 关于判断句151
第二章 古代汉语常用虚词用法举例154
之154
其160
者165
所169
何(奚) 何乃 何不 何以 何必 何由 何用 何如 如何 何则 何者174
谁178
孰178
盍(蓋)180
恶181
岂181
於(于) 至於於是於兹182
乎187
焉190
诸192
与193
而 而已 而后 然而 既而195
以(用) 是以 以故 可以 足以 无以 有以200
为207
则210
虽 虽然212
然214
且217
乃 毋乃 无乃 何乃 若乃 乃若219
也221
矣224
哉226
兮227
第三编 音韵229
第一章 汉语的语音构成和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反映229
一 汉语的语音构成229
二 双声和迭韵230
(一)双声、迭韵的意义230
(二)古代汉语中的双声迭韵231
第二章 古今语音异同235
一 古今声母的异同237
(一)声母的意义237
(二)声母变化示例240
(三)怎样掌握上古声母242
(四)同一类声母双声关系的运用244
二 古今韵母的异同253
(一)韵部的意义253
(二)关于古今韵部的对照254
(三)学习古韵部的方法255
(四)上古韵部的十一类255
(五)同一类韵部间的语音关系257
(六)同一韵类迭韵关系的运用258
(七)古今韵部异同概要260
三 古今声调的异同261
(一)上古声调概况261
(二)关于古今声调的对照261
(三)声调和字义263
第三章 反切265
一 反切以前的注音方法265
(一)口头正音265
(二)声符注音266
(三)读若譬况注音266
(四)直音注音267
二 反切268
三 反切原则和反切方法269
四 反切改切举例271
第四章 诗歌用韵276
一 诗经用韵276
二 楚辞用韵280
三 近体诗韵律281
附录一 音韵字表286
附录二 语音符号说明293
第四编 修辞301
第一章 基本的修辞格301
一 学习修辞的意义301
二 基本的修辞格302
(一)譬喻303
(二)讽喻309
(三)比拟312
(四)借代316
(五)夸张326
第二章 特殊的修辞格332
(一)避复332
(二)避嫌337
(三)双关343
(四)藏词347
(五)析字351
第五编 句读训诂357
第一章 古书的句读357
(一)当读而失读361
第二章 误读361
一 误读的类型361
(二)不当断而误断362
(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362
(四)当属下读而误属上363
二 误读的贻害364
(一)原文不误,因误读而误改364
(二)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364
(三)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365
(四)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366
三 误读的原因366
(一)不识古字而误改366
(三)不明句法参错与协韵而误读误增367
(二)误读夫字而误断367
第三章 古书的训诂369
一 训诂的产生和作用369
二 所谓经籍诸书的注解371
三 子、史、集部诸书的注解377
四 注解中所存在的问题382
(一)杂糅不纯382
(二)专固保守383
(三)烦琐考证383
(四)逞臆增改384
第四章 训诂常例举要386
一 训诂书的类别及其训诂方式的性质386
二 训诂常例和常用术语388
(一)也389
(二)……者……也392
(三)言394
(四)谓399
(五)谓之402
(六)曰406
(七)为406
(八)貌412
(九)犹416
(十)读如读若423
(十一)读为读曰424
(十二)当为426
一 文字问题428
第五章 辨析词义述例428
二 文字通假431
三 汉语特例434
四 句读问题435
五 两说并通,择善而从435
六 上下文的制约436
七 用类比法求证437
八 古今对应437
九 注意历史流变438
十 作者用心要善体会439
十一 防止望文生义440
十二 反对借古喻今442
热门推荐
- 1286640.html
- 3570136.html
- 3148544.html
- 3777062.html
- 2367192.html
- 3462988.html
- 1545178.html
- 997986.html
- 1841584.html
- 2246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2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4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4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0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9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1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0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