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性与民族性 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双重追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谭好哲,任传霞,韩书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718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6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性与民族性 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双重追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在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追求之中1
第一节 文学理论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生成语境2
第二节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视野6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民族性28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49
第一编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历史进程57
第一章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动力、进程与合法性问题57
第一节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动力探源57
第二节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历史进程63
第三节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合法性问题67
第四节 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70
第二章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启蒙方案77
第一节 启蒙的前奏78
第二节 进化的文学观95
第三节 新人学文学观115
第四节 边缘的声音130
第三章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救亡方案139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理论转向140
第二节 革命文学理论的现代设计14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民族化的典范——《讲话》157
第四节 权力话语笼罩下文学理论现代性的潜流172
第四章 多维视野下文学理论现代性的新启蒙方案185
第一节 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历史解缚187
第二节 文学观念的拓展191
第三节 文学理论知识模式的独立性探索209
第四节 文学理论现代性的理论自觉221
第二编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民族性的历史形态245
第一章 改良维新与文学理论民族性话语的初始形态245
第一节 “过渡时代”“新学”的困境245
第二节 中西会通:文学理论民族性话语的初始形态254
第一节 思想平台:传统与西学的均势存在262
第二章 多元中和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成长形态262
第二节 调和论与“学衡派”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化的哲学思辨270
第三节 众声合唱:文学理论民族性的成长形态288
第三章 文艺“民族形式”问题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汰变形态312
第一节 民族矛盾和民族性问题的强化及其汰变312
第二节 从有限“中和”到极端功利主义取向:文学理论民族性的汰变过程318
第三节 民族性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341
第四节 “民族形式”:传统问题与民族性的汰变形态347
第五节 建国后关于“传统”的争论363
第六节 从汰变到缺席:30~70年代末文艺理论的“民族性”小结368
第四章 “现代化”、传统、全球视角与文论民族性的重建形态373
第一节 现代化追求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重建形态374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民族性的重建形态383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重建形态400
第三编 反思与重构(上):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辩证统一观415
第一章 中国与西方415
第一节 中国、西方内涵解读和全球化语境416
第二节 从逆差到平等420
第三节 理论的双向旅行422
第二章 传统与现代425
第一节 传统内涵解读425
第二节 现代内涵解读427
第三节 断裂中的延续431
第四节 破与立的契合437
第三章 政治与审美441
第一节 政治、审美内涵解读441
第二节 现代性的双重变奏448
第三节 从政治向审美的滑移454
第四章 自律与他律459
第一节 自律、他律内涵解读459
第二节 在胶着中殊途同归462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自主性470
第一章 文学理论民族性观念论析475
第四编 反思与重构(下):中国文学理论民族性问题的辩证统一观475
第一节 什么是文论的民族性476
第二节 民族性内涵与特色之一:经世致用501
第三节 民族性内涵与特色之二:“中和”510
第二章 文学理论民族性与诸传统:民族性的时间视阈541
第一节 传统与民族性概念的误用541
第二节 传统的历史命运及其与民族性之关系546
第三节 “民族性”与文论传统现代化551
第三章 文学理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性的空间视阈564
第一节 中国文论对异质文论的接受模式565
第二节 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大原则573
第三节 中国文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措置582
第四章 文学理论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民族性的价值观601
第一节 现代性观念601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论的现代性610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文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措置614
第五章 结语:民族性与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化的道路623
附录633
语境意识与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633
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641
参考文献650
后记660
热门推荐
- 2416392.html
- 105002.html
- 2177603.html
- 230419.html
- 3055388.html
- 2079940.html
- 964997.html
- 3893493.html
- 497658.html
- 3715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2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2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86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7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9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3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7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4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1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