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室污染与防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验室污染与防治
  • 祝优珍,王志国,赵由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700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实验室-污染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室污染与防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实验室污染物的主要种类3

一、化学性污染3

二、物理性污染5

三、生物性污染6

第二节 实验室环境与人体健康7

一、健康危害评估8

二、实验中各类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9

第三节 加强实验室污染控制与防治13

一、实验室污染防治的现状13

二、重视并加强实验室的污染防治13

第二章 实验室污染的主要来源15

一、一般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类别和来源17

第一节 实验室空气污染及来源17

二、专业活动产生的空气污染物19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季节特征21

第二节 实验室固体废物和废水污染及来源21

一、实验室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21

二、实验室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22

第三节 噪声污染及来源24

一、噪声的定量描述24

二、实验室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26

三、噪声污染的特点27

第四节 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27

一、电磁辐射27

一、放射性辐射污染的来源28

第五节 放射性辐射污染的来源28

二、实验室中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28

三、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因素28

二、放射性污染的特点30

第三章 实验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31

第一节 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33

第二节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4

一、空气中的颗粒物质34

二、无机污染物质35

三、重金属污染物37

四、有机污染物39

五、电磁辐射与放射性辐射41

六、致病微生物41

第四章 实验室环境质量监测43

一、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的一般原理46

第一节 实验室环境样品的采集和保存46

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保存48

三、污染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52

四、空气样品的采集与保存57

第二节 实验室空气中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方法60

一、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GB/T 15432—1995)60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GB 6921—86)62

三、二氧化硫的测定63

四、二氧化氮测定64

五、臭氧的测定66

六、一氧化碳的测定69

七、二氧化碳的测定72

八、氨气的测定74

九、甲醛的测定77

十、苯并[a]芘的测定(GB/T 15439—1995)79

十一、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81

十二、苯系物的测定(GB/T 14677—83)81

十三、细菌总数的测定82

十四、氡气的测定(GB/T 14582—93)83

十五、Hg污染的即时检测84

十六、新风量的测定84

第三节 实验室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分析与监测85

一、pH值的测定(GB/T 6920—86)90

二、悬浮物的测定91

三、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 11892—89)92

四、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GB 11894—89)92

五、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93

六、邻苯二甲酸二甲(二丁、二辛)酯的测定(HJ/T 72—2001)94

七、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GB/T 16488—1996)96

八、挥发酚的测定(GB 7491—89)97

九、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98

十、无机阴离子的测定(HJ/T 84—2001)98

第四节 实验室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分析与监测100

一、固体废物腐蚀性测定-玻璃电极法(GB/T 15555.12—1995)102

二、氰化物的测定102

三、固体废物中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2—1995)103

四、固体废物中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T 15555.10—1995)106

五、固体废物中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1—1995)106

六、有机汞和无机汞的测定107

七、多氯联苯(PCB)的测定(GB 13015—91)108

三、测量记录与数据处理110

二、噪声测点布设和采样方式110

第五节 噪声的监测110

一、噪声测量仪器110

第六节 电磁辐射及放射性污染的监测111

一、水样中总β放射性活度的测定111

二、水样中氚的测定112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112

第五章 实验室环境质量评价115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17

一、实验室环境质量概念117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17

三、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18

二、评价参数的选择119

三、实验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119

一、环境现状评价的内容及步骤119

第二节 环境现状评价119

四、实验室废水污染的评价123

五、实验室固体废物污染的评价129

六、其他影响的评价130

第三节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132

一、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价132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132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133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134

第六章 实验室空气的净化137

第一节 通风技术与设备139

一、通风形式139

二、通风设备140

第二节 颗粒物捕集技术141

一、颗粒物捕集技术分类141

二、颗粒物捕集设备的性能指标148

第三节 吸附技术150

一、吸附原理150

二、吸附剂151

三、吸附设备153

四、应用实例154

第四节 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155

一、相关概念155

二、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155

三、非平衡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156

第五节 光催化净化方法157

一、光催化净化的基本原理157

二、光催化净化的优缺点和应用157

一、空气负离子与环境保护158

第六节 负离子净化方法158

二、空气负离子的作用159

三、空气负离子净化机理159

四、负离子产生技术160

五、负离子发生器选用的原则160

第七节 臭氧净化方法161

一、臭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61

二、臭氧净化的机理161

三、臭氧的制取162

第八节 其他净化方法162

一、紫外氧化技术162

二、生物净化技术163

三、植物净化164

第七章 实验室废水的处理167

一、防止水污染的标准169

第一节 概述169

二、废水的处理和治理方法170

第二节 物理方法处理废水171

一、沉淀法171

二、气浮法174

三、过滤法175

四、吸附法175

五、离子交换法176

六、膜处理技术177

第三节 化学方法处理废水179

一、中和法179

二、化学沉淀法180

三、氧化还原法182

四、混凝法183

第四节 生物方法处理废水185

一、好氧生物处理法185

二、厌氧生物处理法187

三、酶制剂处理废水188

第八章 实验室固体废物的处理与资源化189

第一节 实验室固体废物的分类与鉴别191

一、固体废物的分类191

二、危险废物及其鉴别192

三、已颁布的固体废物的相关国家标准202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的收集与处理203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203

二、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类型和等级205

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205

四、危险化学品的收集和处理206

五、危险废物的处置技术207

第三节 有毒有害废物的焚烧处理208

一、有毒有害废物的焚烧技术208

二、国内几种焚烧炉209

三、废物焚烧过程中污染的防治210

四、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211

第四节 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211

一、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技术211

二、进入填埋区的危险废物条件212

三、填埋场运行管理要求213

四、填埋场污染控制和监测要求213

五、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前的处理214

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与处置216

一、固体废物的预处理和“三化”原则217

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217

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需要相关的法律、技术标准和管理218

三、清洁生产219

四、几种实验室废物的回收利用方法220

第九章 实验室其他污染的防治225

第一节 噪声防治技术227

一、降低噪声源的噪声227

二、减弱在传播过程中的噪声227

三、个人防护228

第二节 电磁污染防治技术228

一、实验室外电磁波直接照射的防护228

二、实验室仪器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228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防护技术230

二、重视个体防护231

一、几种屏蔽防护231

第四节 室内装饰污染的防治232

一、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及其危害性232

二、装潢材料污染的防治234

三、家具污染的防治234

四、加强实验室通风234

五、用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235

第五节 生物性污染与防治235

一、生物性污染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235

二、生物性污染的防治方法236

第十章 建立绿色化学实验室241

第一节 实验室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243

一、实验室的布局设计要考虑防污治污244

二、实验室的管理要体现污染防治的重点245

三、实验室的全部活动要落实污染防治的措施247

四、实验室的评估要包含防污治污的内容248

第二节 绿色化学基本原理和应用248

一、绿色化学的起源和发展248

二、绿色化学的定义和意义249

三、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250

四、应用绿色化学原理,倡导绿色化学反应251

五、应用绿色化学原理,推广绿色教学实验258

第三节 绿色化学实验室的评价264

一、试验项目评价264

二、环境现状评价264

三、能量使用评价265

四、管理手段评价265

参考文献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