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采访对象主体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靖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229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2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新闻采访-对象-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采访对象主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蓝鸿文1
序二 张骏德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采访对象主体论的学科定位及其研究意义2
一、采访对象主体论的学科定位3
二、研究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8
第二节 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学习方法12
一、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对象12
二、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范围13
三、采访对象主体论的研究方法15
第三节 中西方采访对象主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8
一、我国学者对采访对象主体研究情况综述18
二、西方学者从新闻学角度对采访对象研究综述26
三、中西方学者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对采访对象研究简述30
第四节 采访对象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5
一、采访对象的特点、类型和所处情境等影响记者角色定位和行为38
二、采访对象的身份意义影响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材料的取舍、表达方式方法的选择42
三、采访对象及其言行等影响编辑的各个环节43
四、采访对象的权威性、可信度受众解读新闻和传播效果45
五、采访对象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关系、地位和作用的模式及其分析47
第二章 采访对象及其特性56
第一节 采访对象概说56
一、何谓采访对象56
二、与“采访对象”相关的概念60
三、采访对象的出现与发展65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特性73
一、不确定性73
二、角色的双重性77
三、繁杂性79
四、能动性79
五、被动性81
六、平等意识和防范意识强82
七、行为的交际性84
第三节 采访对象主体与主体性呈现85
一、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86
二、主体性与客体性90
三、采访对象是社会活动、人际传播中收集加工交流信息的主体102
四、采访对象主体是提供新闻信息的主体104
五、采访对象的客体性108
六、采访对象、传者、受众主客体的相融与统一108
七、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采访对象的主体意识112
第四节 采访对象与消息来源、新闻来源、信息来源等的关系117
一、采访对象与消息来源、新闻来源、信源、信息源、信息来源的关系118
二、联系与区别124
第五节 采访对象的角色行及与人类其他调研活动对象的关系129
一、采访对象的行为都是一种角色行为129
二、采访对象的角色是多样的可变的132
三、采访对象与人类其他调研活动对象的联系134
四、采访对象与其他调研活动对象的区别135
五、新闻采访中的“证人”和司法判案中的“证人”的区别和联系145
一、政治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147
第六节 采访对象动机、心理与行为的多学科观照147
二、经济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149
三、社会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151
四、法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153
五、大众传播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156
六、生理学心理学意义上的采访对象157
第三章 采访对象的类型160
第一节 按受访的态度分类161
一、欢迎型采访对象161
二、冷漠型采访对象162
三、谦虚型采访对象162
四、胆怯型采访对象163
五、反感惧怕型采访对象163
六、对抗型采访对象164
第二节 按受访心理反应和主动与否分类166
一、按受访心理反应分类166
二、按是否配合记者采访分类167
三、按提供信息行为的主动与被动分类168
一、按性格(气质)分类169
第三节 按性格(气质)、年龄、性别、国别、区域、民族分类169
二、按采访对象年龄分类171
三、按采访对象性别分类172
四、按国别、区域、民族分类172
第四节 按记者采集信息的方式和性质内容分类173
一、按记者搜集信息的方式分类173
二、按记者获取信息的内容分类174
一、按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分类175
第五节 按在社会和报道中的地位作用分类175
二、按采访对象在采访报道中的地位作用分类178
第六节 按报道的目的和效果分类179
一、肯定和表扬性报道的采访对象179
二、中性报道的采访对象179
三、批评性报道的采访对象180
四、揭露性报道的采访对象180
一、按与新闻事实(事件)的关系分类181
第七节 按与新闻事实(事件)和当事人的关系分类181
二、按与新闻当事人的关系分类182
第八节 按不同媒介的采访手段分类183
一、印刷媒体(文字、图片)的采访对象183
二、音响新闻的采访对象184
三、电视新闻的采访对象184
四、网络新闻的采访对象184
第九节 按职业和传递新闻的角色分类185
一、按采访对象从事的职业分类185
二、按传递新闻时的角色分类186
第十节 按其在人际传播层次和记者接触的频率分类188
一、按采访对象在人际传播关系中的层次分类188
二、按记者与其接触的频率分类189
第十一节 按在新闻事件中的角色及与其利害关系分类190
一、按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的角色分类191
二、按采访对象与新闻事实的利害关系分类191
二、残疾人192
一、健康人192
第十二节 按健康和残障状况分类192
三、轻度病人193
四、重症患者193
五、绝症患者193
第十三节 按其表达能力和身份公开与否分类193
一、按表达能力来分类193
二、按其身份是否愿意公开分类194
第一节 采访对象与大众传播环节的互动与矛盾197
第四章 采访对象与大众传播各环节、主体的关系197
一、大众传播过程中大众传播诸主体的互动关系198
二、采访对象与记者关系的特点202
三、采访对象与记者的互动204
四、采访对象与记者的矛盾228
第二节 采访对象与记者的相互认知231
一、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232
二、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认知234
一、媒介的影响239
第三节 大众传播过程与主体对采访对象的影响239
二、记者的因素影响采访对象的受访心理与行为241
三、新闻写作(制作)对采访对象的影响255
四、编辑与编辑环节的影响256
五、传播效果对采访对象的反作用258
第四节 采访对象的选择、保护与使用263
一、采访对象的可选性和不可替代性263
二、消息来源的保护与使用273
第五章 采访对象的受访动机及其影响要素287
第一节 交往是社会动物——人的本能287
一、人类的社会交往需求287
二、人类的交往具有相动性和交换性291
三、采访对象的行为及其特点297
四、人的行为动机及其与需要、利益、价值的关系298
五、采访对象的行为分类300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需求302
一、马斯洛七个层次需要理论303
二、采访对象的需要(动机)309
第三节 理解和激励对采访对象受访动机的影响321
一、理解对采访对象受访动机的影响321
二、激励对采访对象受访动机的影响324
第六章 采访对象的内在因素对其受访动机、行为的影响326
第一节 采访对象的个性与能力对其受访动机与行为的影响326
一、采访对象的气质、性格决定其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327
二、采访对象的能力影响其受访行为333
第二节 采访对象心理因素与价值观等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34
一、心境对采访对象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34
二、情绪和情感对采访对象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35
三、采访对象的态度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40
四、采访对象的意志能力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42
五、采访对象主观意识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343
六、采访对象的人生经历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343
七、采访对象价值观对受访心理、行为的影响344
第三节 采访对象记忆、回忆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346
一、采访对象对时间回忆的特点349
二、采访对象对空间回忆的特点350
三、采访对象对数量的回忆特点351
四、采访对象对人体的回忆特点351
五、采访对象对言谈的回忆特点352
六、采访对象的追忆354
第四节 采访对象的性别、年龄对其受访心理、行为的影响355
一、采访对象的性别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55
二、不同性别的采访对象在传播方式上的差异性358
三、采访对象的年龄因素对其受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60
第七章 采访对象的外在因素对其采访心理与行为的影响366
第一节 社会环境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367
一、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367
二、微观外环境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369
第二节 地域、民族和时代因素对采访对象受访心理行为的影响375
一、采访对象生活的地域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376
二、民族习俗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387
三、时代因素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390
四、访问时机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398
第三节 采访对象地位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403
一、采访对象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404
二、采访对象地位差异及其行为表现408
第四节 采访对象的职业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409
一、农业劳动者410
二、工人413
三、军人413
四、知识分子414
五、教练员和运动员415
第五节 家庭、人际关系、群体、组织对其受访行为的影响417
一、家庭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417
二、人际关系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417
三、群体、组织对采访对象受访行为的影响418
第八章 采访对象需求、动机与行为427
第一节 采访对象动机、需要、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427
一、采访对象的动机427
二、采访对象动机的形成过程433
三、采访对象的动机、需要、目的三者之间的关系434
四、采访对象动机与行为的关系436
五、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439
第二节 采访对象的积极配合的心理与行为442
一、希望自己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得到社会承认,从而积极配合采访444
二、想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445
三、出于正义,敢于如实向记者提供信息446
四、遭受冤屈,洗刷恶名,向媒体求救,以正视听446
六、想与记者搞好关系,热情接待,积极配合447
五、想有一个说话、申辩的机会,从而积极配合采访447
第三节 采访对象消极、冷淡、反感、对抗的心理与行为448
一、采访对象产生消极、冷淡、反感、对抗、抵触的心理与行为表现448
二、采访对象产生消极、冷淡、反感、对抗、抵触的心理与行为的原因453
第四节 采访对象其他受访心理与行为变化455
一、非正常受访心理与行为455
二、采访对象人际交往的心理与行为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呈现459
三、采访对象对大众传播的心理需求与受访行为461
四、采访对象的暗示(包括记者的暗示)与受访行为的关系462
第九章 采访对象的语言、副语言、非言语与心理的关系465
第一节 采访对象的语言、行为与心理466
一、语言的种类和职能467
二、采访对象语言的信息传播意义469
三、言语与思维的关系471
四、采访对象的言语和心理的关系473
五、采访对象语言的心理学意义475
六、采访对象的陈述能力影响其对新闻事实内容的陈述和表达477
七、采访对象提供信息(语言)行为的心理过程分析479
八、采访对象言语障碍分析480
九、采访对象语言的文化差异481
第二节 采访对象副语言的心理和信息意义482
一、何谓副语言482
二、采访对象副语言的可能性参考意义484
第三节 采访对象的非言语信息分析488
一、非言语信息的特性491
二、非言语传播功能493
三、不同形式非言语信息的意义解读494
第十章 采访对象拒访行为与记者应对515
第一节 采访对象拒访行为与心理516
一、拒访行为分类517
二、采访对象拒绝提供信息的行为表现519
三、采访对象拒绝提供信息的心理表现522
第二节 采访对象拒访行为成因524
一、认知造成采访对象拒访的原因526
二、不利的事实和案件的知情人拒绝提供相关情况的原因527
三、采访对象拒访的其他原因528
第三节 采访对象的受访禁忌533
一、国外与记者采访相关的风俗禁忌533
二、我国与记者采访有关的少数民族禁忌536
三、西方人与记者采访有关的日常禁忌538
四、中国人的禁忌540
第四节 采访对象拒访的应对策略541
一、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541
二、理解与尊重545
三、让采访对象意识到接受采访的必要性和进行报道的重要性549
四、利用社会舆论的威慑力552
五、有的放矢,随机应变,另辟蹊径,坚持不懈554
第十一章 采访对象语言可信度与谎言、不实信息566
判断566
第一节 说谎的情境、动机、成因判断566
一、谎言的分类568
二、采访对象说谎的动机与原因571
三、“霍桑效应”对采访对象言行的影响574
四、采访对象书面信息材料及其所受到的影响576
五、说假话时副语言和非言语流露578
六、采访对象说谎的判断582
七、对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所提供的虚假信息的判定584
第二节 采访对象无意提供的不实信息分析585
一、无意提供不实、错误信息现象分类587
三、采访对象的普遍性错觉592
二、造成采访对象提供不实信息的主观因素592
四、采访对象知觉的逻辑完善机制造成的错误594
第三节 采访对象提供的语言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的真伪判断597
一、采访对象提供的语言信息597
二、采访对象非言语信息的真伪判断604
第十二章 采访对象与新闻事实之关系607
第一节 新闻当事人的行为与心理分析607
一、弄清采访对象与新闻事实关系的重要性607
二、事件性新闻中的当事人609
三、舆论监督中的当事人610
四、大型活动中的当事人610
第二节 新闻知情人的行为与心理611
一、何谓新闻知情人611
二、新闻知情人的行为与心理612
第三节 与新闻事件有利害关系的采访对象613
一、新闻事实(事件)的受益者613
二、新闻事件的受害者617
主要参考文献625
热门推荐
- 2461272.html
- 381821.html
- 1044936.html
- 2516706.html
- 590317.html
- 692021.html
- 3550953.html
- 1764988.html
- 3789797.html
- 14813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7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6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6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6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5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4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1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