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构建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
  • 陈喜乐,李腾达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6223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人文科学-科学研究-评价;社会科学-科学研究-评价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构建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促进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背景和意义1

第一节 促进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背景1

一、“协同创新”与“大科学”概念的提出2

二、“协同创新”是大科学时代的主导模式3

第二节 促进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意义9

一、协同创新是人文社科知识生产的新范式10

二、人文社科协同创新是知识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13

三、协同创新是人文社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15

四、人文社科协同创新是国家“2011计划”的重要任务17

第三节 人文社科评价相关研究现状20

一、人文社科评价理论的研究21

二、人文社科评价方法的研究24

三、人文社科评价标准和指标的研究34

四、人文社科评价实践的研究38

第二章 人文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点41

第一节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及内涵41

一、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42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45

第二节 人文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的特点60

一、纵向比较:人文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的时代特点60

二、横向比较:人文社科协同创新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的差异64

第三章 科学评价范式的转变69

第一节 经验证实评价范式69

一、经验证实的科学本质观70

二、观察与归纳的理论产生方法71

三、逻辑与经验证实的评价方法71

四、符合论和融贯论真理观72

第二节 理性批判评价范式74

一、经验证伪的科学本质观75

二、“猜想与反驳”的理论产生方法75

三、逻辑与经验证伪的评价方法76

四、逼真性真理观76

第三节 历史理解评价范式77

一、相对主义的科学本质观78

二、科学理论形成的多因素观80

三、比较的评价方法81

四、科学理论评价的整体论82

第四章 科学评价模式研究87

第一节 科学社会学家的科学评价模式87

一、默顿模式87

二、齐曼模式96

第二节 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的科学评价模式103

一、巴恩斯—布鲁尔模式104

二、柯林斯模式108

三、拉图尔模式111

第五章 科学评价系统分析115

第一节 科学评价系统要素115

一、实体性要素116

二、联结性要素118

第二节 科学评价系统层次结构121

一、个体自我评价123

二、民众评价126

三、权威评价128

第三节 科学评价系统环境129

一、经济环境129

二、政治环境131

三、文化环境133

第四节 科学评价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37

一、环境对科学评价系统的制约137

二、科学评价系统对环境的影响139

第六章 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模式与机制141

第一节 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模式141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体现人文社科研究生命力142

二、构建跨学科大平台,发挥人文社科研究综合创造力143

三、面向社会需求,强化人文社科研究社会贡献力145

第二节 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系统的构成147

一、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系统外部要素147

二、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系统内部要素149

第三节 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150

一、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150

二、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条件机制154

第七章 国内外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158

第一节 国外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158

一、英国REF评价制度159

二、美国的科学评价制度163

三、法国的科学评价制度165

第二节 国内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166

一、复旦大学双轨制评价体系166

二、湖南大学科研评价体系169

三、深圳大学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制度173

第八章 人文社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和构建177

第一节 人文社科科研评价制度的实证分析177

一、实证调查前期准备178

二、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179

三、国内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指标选择的分析181

第二节 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85

一、指标体系构建总则185

二、指标体系189

第九章 高校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障碍与对策199

第一节 目前高校开展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障碍199

一、高校学科设置和管理机制的阻碍200

二、传统的学术评价制度201

三、政府在协同创新中引导作用缺失202

四、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204

第二节 高校开展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的对策205

一、健全人文社科协同创新管理体系205

二、完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健全协同人员评价体系206

三、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资源共享机制208

四、完善创新性人才聘任与培养制度210

参考文献212

后记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