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语序教学 遵循功能原则和概念原则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语序教学 遵循功能原则和概念原则
  • 康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94232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汉语-词序-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语序教学 遵循功能原则和概念原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语句法结构的组织原则和重要的概念1

1 句法结构的组织原则1

1.1 时间顺序原则(PTS)2

1.2 “程(过程)”与“果(结果)”的概念原则4

1.3 功能原则6

1.4 概念原则与功能原则的相互作用12

1.5 本书在分析中所依据的其他象似性原则13

2 汉语的基本句子结构14

2.1 主谓宾的基本语序14

2.2 单句16

2.3 动词中心和句子成分语序的相对固定17

2.4 汉语中的基本句型:SV,SVO,SAV,SVOO,SV(O)C19

2.5 语义关系、语用关系和语法关系20

3 句子成分的语义角色23

3.1 谓语、论元、述谓24

3.2 句子成分主语的语义角色25

3.3 句子成分宾语的语义角色28

3.4 句子成分补语的语义角色30

3.5 句子成分状语的语义角色31

第二章 句子成分状语及其位序33

1 对多项状语排序的研究成果的回顾33

2 导言和“时间顺序原则”35

3 状语的语义角色概要37

3.1 地点状语“在+地点名词”与其位置37

3.2 介词短语“在+地点名词”作为句子状语39

3.3 表方向和出发点的状语40

3.4 过程状语42

3.5 主语指向的状语45

4 时间状语和时间范围原则46

4.1 时位状语(adverbials of time position)47

4.2 表时间跨度和持续时间的词语51

4.3 表时间频率(time frequency)的词语56

5 表示态度和看法的状语59

5.1 语气59

5.2 语义范域和焦点61

5.3 常用的强调状语64

5.4 焦点状语66

5.5 表示观点的状语68

5.6 常用的强化状语69

5.7 表示各种语气的副词做状语72

5.8 语气状语小结77

6 多项状语的相对位序77

7 语义的混合85

8 处所(location)概念的表达90

8.1 处所概念的实质是表达关系90

8.2 “整体先于部分”的概念原则及复合方位词91

8.3 由复合方位词表达的空间关系92

8.4 恒定和投射的场所(projected location)关系96

9 表处所的句型98

9.1 表存在的“有”字句98

9.2 地点“在”字句99

9.3 表辨认的“是”字句100

第三章 句子成分补语及其位序103

1 背景知识103

1.1 情状类型103

1.2 时体107

1.3 汉语动作动词的体特征110

2 结果动词复合词112

2.1 结果动词复合词的定义112

2.2 结果动词复合词的词汇上的特点112

2.3 结果动词复合词(RVC)是完结动词(accomplishment)119

2.4 结果动词复合词的词首或中心121

2.5 结果动词复合词所导致的完成体的体意义122

2.6 结果动词复合词与进行体“正在”不相容125

2.7 常用的结果补语126

3 趋向动词复合词130

3.1 复合趋向补语简介130

3.2 复合趋向补语的句法上的特征132

3.3 复合趋向补语的体特征及其功能134

3.4 趋向动词复合词的词汇特点137

3.5 检验趋向动词复合词是完结动词的正式测试141

4 句子成分补语147

4.1 动量补语147

4.2 时量补语155

4.3 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所基于的概念结构161

4.4 由介词短语表达的补语163

5 可能补语170

5.1 可能补语的定义170

5.2 可能补语和能愿动词“能/可以”的区别171

5.3 结果动词复合词的可能式与“得”补语的区别174

5.4 另外三种习语性的可能补语178

6 程度补语179

6.1 程度补语的定义179

6.2 可以带程度补语的动词类别180

6.3 常用的程度补语181

6.4 程度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区别182

第四章 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中分句的位序185

1 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185

2 偏句的语义角色189

2.1 因果复句189

2.2 让步复句191

2.3 条件复句194

2.4 条件一让步复句196

2.5 目的复句199

2.6 结果复句200

2.7 取舍复句202

3 联合复句204

3.1 并列复句204

3.2 顺承复句206

3.3 选择复句207

3.4 递进复句208

4 常用的并列关联词208

4.1 “而”209

4.2 并列连词:“以及”213

4.3 并列连词:“和”214

4.4 并列连词:“既……又………“既……也……”214

4.5 并列连词:“并/并且”216

第五章 名词前多项前修饰语的排序规则217

1 汉语名词短语内部的排序模式218

1.1 限定词、数量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的语义和语用功能218

1.2 语义靠近原则(SP)和指别性领先原则(RP)的相互作用220

2 “的”修饰语更前列的位置及其位序变化的动因222

2.1 “的”修饰语的灵活位置222

2.2 引申的指别性领先原则222

2.3 形容词的指别性以及“指别一定语”的比率223

3 出现在数量词之前和数量词之后的“的”修饰语226

4 出现在限定词前的“的”修饰语228

5 排列多项前置形容词的指导准则230

6 排列跨词类的前修饰语的一般准则232

6.1 修饰语的恒定性相对于临时性232

6.2 恒定性与临时性两级的总原则234

7 有关修饰语“限定词”“形容词”和“动词短语”的补充知识241

7.1 具有定指力的语项241

7.2 形容词修饰语246

7.3 名词短语修饰语251

7.4 动词短语修饰语253

第六章 汉语的四大结果句式257

1 背景知识257

2 汉语中的使役结构——“把”字句261

2.1 “把”字结构是汉语的使役结构261

2.2 “把”字句和非“把”字句的区别263

2.3 “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须表示结果265

2.4 “把”字句中主语名词的施事性275

2.5 “把”字句中宾语的特点278

2.6 “把”字句的交际功能和用法279

3.无“被”字句282

3.1 背景知识282

3.2 无“被”字结构的实质285

3.3 无“被”字句中的谓语动词须表结果286

4 “被”字句结构287

4.1 “被”字句结构的实质288

4.2 可用作“被”字句谓语的动词短语291

4.3 状语成分在“被”字句中的位置297

4.4 “被”字句和“由”字句的区别300

4.5 “把”字句、“被”字句和无“被”字句的组织原则302

5 “得”补语结果句式304

5.1 对“得”补语结构的传统分析304

5.2 “得”补语结构的实质305

5.3 “得”补语结构与结果动词复合词结构的比较305

5.4 目标和结果的概念307

5.5 可做“得”补语结果句式中主句谓语动词的类型310

5.6 “得”补语结果句式的语义指向316

5.7 探讨动词指向的“得”补语句328

5.8 “把”字句与“得”补语结构的共现338

5.9 “得”补语与“被”字和无“被”字结构的共现340

第七章 汉语的“话题—述题”结构341

1 背景知识341

1.1 话题的定义341

1.2 句末焦点和标记焦点344

1.3 带有标记焦点的主语346

2 汉语“话题—述题”句中话题的特点348

2.1 话题以及话题所指349

2.2 话题和述题之间的关系358

2.3 话题所指对象为多个的现象364

2.4 做话题的成分语法上的词类366

2.5 “话题—述题”结构中主语成分的省略370

2.6 宾语名词作为话题372

3 话题的可接受范围377

4 话题提升结构378

4.1 呈现句379

4.2 存在句382

5 汉语的“话题—述题”结构388

5.1 名词谓语句388

5.2 主谓谓语句392

5.3 比较句397

6 左分离句405

6.1 左分离句的定义405

6.2 左分离句的交际功能406

6.3 左分离句与带有零指代词的话题句407

6.4 左分离句的语用动因410

7 右分离句412

8 话题对比结构413

8.1 话题对比“连……也/都……”结构413

8.2 话题对比结构“疑问代词+都/也”421

8.3 话题对比结构“重叠的量词+都”423

8.4 话题对比结构“—+量词+名词……也/都不……”424

9 拷贝式话题结构424

10 可逆句429

11 汉语信息焦点结构437

11.1 汉语对句末焦点的偏爱437

11.2 主语—形容词谓语结构438

11.3 信息焦点结构“是……的”句439

主要参考书目449

REFERENCES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