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 先秦儒家 性与天道 论考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 先秦儒家 性与天道 论考原
  • 林桂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5247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 先秦儒家 性与天道 论考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 黑格尔对孔子的哲学批评2

二 怎样的哲学、孔子及儒学5

第一章 孔子天文学天道论17

第一节 道与天道21

一“道”字初义及哲思泛化21

二 两种天道观、天道理论26

(一)本体论哲学的天道26

(二)天文学的阴阳天道(孔子及易传语录五种之解)31

第二节 天道与阴阳65

一 易、阴、阳的字义69

二 阴阳易道哲学的要义76

第三节 四时与五行79

一“时”与“四时”80

二“行”与“五行”82

第四节 孔子论性与血气86

一“性”、“习”之对说87

二“性谓人受血气以生”92

三 血气之性与阴阳天道95

第二章 孟子天论、性论辨102

第一节 思孟“五行”考原106

一“五行”概念、观念源流考辨106

(一)五行本为历数概念非材质概念108

(二)水火木金土五材附会历数五行115

(三)《尚书·洪范》“五行”概念问题120

二 荀子的思孟“五行”批判问题125

(一)思孟“五行”多解125

(二)思孟“五行”正解126

(三)“五行”说的几种形态130

第二节 沟通天人的性道论131

一独以仁义礼知圣为“性”131

二由“性—德”到“天道”134

(一)“德,天道也”135

(二)“形色,天性也”136

(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140

(四)“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143

(五)配天道五行以立德性之五行说145

三“聖(圣)”与“聪”、“闻”149

四 段玉裁勘“圣人之于天道也”158

五“聖(圣)”:《尚书》与殷商传统159

第三节 孟子“性善”论的勉强166

一 绝对的性善论166

二 摇摆的性善论169

(一)孟子的四个辩论点170

(二)“恻隐之心”从何而来?(同情心:怵惕→恻隐)180

三“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辨正187

(一)《孟子》说“性”的最后疑难点188

(二)“故”字的“古”义与“?”义192

(三)作本初、原本义的故、本故、性故197

(四)性、故、则、利、凿、致及其章义201

第四节 北宋江望的孟子批判205

一 北宋道学的孟子改造205

二 北宋江望的孟子批判208

(附)宋本江望《性说》原文212

第三章 荀子天论、性论考216

第一节 子弓易学与弓荀学派216

一 子弓非仲弓(冉雍)217

二 子弓为楚人馯臂子厷220

三 弓荀学派的天文学天道论227

第二节《荀子》“性恶”之校正240

一 传世《荀子》人性论的矛盾240

(一)荀子严申“性—伪”之分241

(二)荀子严申“善—恶”之别242

(三)荀子严申“合—验”之则243

(四)荀子严申“可—必”之异243

二“性恶”乃“性不善”之讹244

(一)“性善”相反命题是“性不善”245

(二)非证“性恶”,乃证“性不善”247

(三)荀子驳性善、谈朴伪、论化治252

(四)本当作“性不善”的其他证据254

三“性恶”可能始讹于西汉末年256

第三节 性朴论的结构与源流260

一“性恶”的怀疑与辩护260

二“性朴”论的理论结构263

(一)性、材、伪、积范畴及其关系263

(二)循人性人情而教化与管制并行267

三“性朴”论的理论源流268

(一)荀子“性朴”论的源268

(二)荀子“性朴”论的流271

(三)荀子走出玄学性道论274

(附)宋本《荀子·性恶》校勘清样277

第四节 由人性论到人情论283

一“天功”与“天情”283

二“因人情”而治天下287

三“法出于礼”的礼法论289

结语 孟荀天人论的差异299

附录315

《无求备斋荀子集成》49册总目录315

荀卿赞十二章——兼和杨海文教授321

孟子得运二千年、荀子失运二千年(一)——关于孟荀思想路向及学说命运324

孟子得运二千年、荀子失运二千年(二)——再述孟荀的思想路向及学说命运332

各时期谁真正坚持了孔子的路线(道)?335

《易经》的术数体系与思想体系——孔子易道思想考原[论纲]341

正统儒家本无什么本体论及形而上学345

挽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三贤(三章)353

致思尚经史,为学避玄谈——林桂榛三十五学术自述354

主要参考书目358

跋语367

审查报告五则371

后记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