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技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 陈学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303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证据-法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技证据论:以刑事诉讼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可能1

(二)刑事诉讼中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两大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为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广泛运用指明了方向2

二、研究现状4

(一)域外科技证据理论研究基本概况5

(二)中国大陆科技证据理论研究述评10

(一)立法借鉴意义:有助于实现科技证据运用的法制化15

三、研究意义15

(二)司法指导意义:有助于法律实务工作者树立科学的科技证据观16

(三)理论创新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证据法学的理论研究17

附录17

第一章 科技证据与科技证据法概述41

第一节 科技的含义41

一、科学的含义41

二、技术的含义43

一、域外学者对科技证据含义的界定44

第二节 科技证据的含义44

三、本书对“科技”的理解44

二、中国大陆学者关于科技证据含义的几种不同认识46

三、科技证据含义之我见47

第三节 科技证据的属性52

一、科技性52

二、真实性53

三、权威性54

四、开放性55

五、多样性57

第四节 科技证据的范围58

一、理论界对法医学、法科学、刑事科学技术之范围的认识58

二、本书对科技证据范围的概括61

第五节 科技证据法的基本问题70

一、科技证据法的含义及特征70

二、抓紧制定和完善中国科技证据法的必要性74

三、中国科技证据立法的基本原则77

一、中国古代科技证据制度81

第二章 科技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81

第一节 古代科技证据制度81

二、外国古代科技证据制度88

三、古代科技证据制度的特点与评析91

第二节 近代科技证据制度93

一、中国近代科技证据制度93

二、外国近代科技证据制度100

三、近代科技证据制度的特点与评析105

一、现代科技证据制度之宏观考察107

第三节 现代科技证据制度107

二、现代几种具体科技证据的产生与发展113

三、现代科技证据制度的特点与评析120

第四节 科技证据的发展对证据制度之影响122

一、科技证据的发展推动着证据制度的历史变迁122

二、科技证据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大证据的种类和范围125

三、科技证据的发展使得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126

四、科技证据的发展将丰富和发展传统的证据规则之内涵127

一、科学技术究竟有无价值129

第三章 科技证据的诉讼价值129

第一节 科技的价值属性129

二、科学技术的价值倾向性究竟是什么131

三、科学技术之消极价值的产生根源133

四、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与人权的联姻134

第二节 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积极价值136

一、科技证据的运用有助于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促进实体公正136

二、科技证据的运用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141

三、科技证据的运用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诉讼效率145

第三节 科技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消极价值147

一、科技证据的运用存在着潜在的错判风险147

二、科技证据的运用可能导致严重地侵犯人权和违背伦理要求150

三、科技证据的运用可能会加剧控辩平等关系的失衡151

第四节 科技证据诉讼价值最大化之实现路径153

一、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科技证据观153

二、制定和完善科技证据法,从制度上保证科技证据的理性运用155

第一节 科学哲学中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158

第四章 科技证据的科学性之判断标准158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159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159

三、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160

四、库恩的“范式”标准161

五、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162

六、科学划界的消解或虚无标准163

七、新实在论者的多元标准164

八、结语167

第二节 域外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68

一、美国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68

二、其他国家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78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之科学性的判断标准181

一、我国刑事证据法关于科技证据的科学性判断标准之现状181

二、我国刑事证据法中确立科技证据之科学性判断标准的必要性183

三、我国刑事证据法中确立科技证据之科学性判断标准的基本设想185

一、科技证据的收集与人身自由权之冲突190

第一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实体性宪法权利之冲突190

第五章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宪法权利之保障190

二、科技证据的收集与身体权之冲突192

三、科技证据的收集与隐私权之冲突193

第二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程序性宪法权利之冲突197

一、刑事程序权利宪法化的基本问题197

二、科技证据的收集与作为程序性宪法权利的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之冲突205

第三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宪法权利保障之平衡:科技证据法制化的基本原则208

一、法律保留原则及其在我国科技证据收集程序中的确立208

二、比例原则及其在我国科技证据收集程序中的确立210

三、令状原则及其在我国科技证据收集程序中的确立212

第四节 科技证据的收集与宪法权利保障之平衡:科技证据法制化的具体内容213

一、强制采样的法制化213

二、法庭科学DNA数据库运用的法制化224

三、监听之法制化232

四、犯罪心理测试之法制化245

第六章 科技证据的生成及平等利用制度252

第一节 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252

第二节 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的中立制度257

一、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中立的必要性258

二、我国司法鉴定人与鉴定机构中立的进一步改革259

第三节 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265

一、我国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的现状265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司法鉴定的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的意义268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的几点建议269

第四节 专家辅助人制度271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72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274

第七章 科技证据之证据能力规则278

第一节 科技证据之证据能力概述278

一、证据能力的含义278

二、影响科技证据之证据能力的基本因素279

第二节 科技证据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81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含义281

二、科技证据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关系283

一、传闻证据规则的含义288

第三节 科技证据与传闻证据规则288

二、科技证据与传闻证据规则的关系290

第四节 科技证据与证人拒绝作证特权规则295

一、证人拒绝作证特权规则的含义295

二、科技证据与拒绝作证特权规则的关系298

第五节 科技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301

一、最佳证据规则的基本含义301

二、科技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的关系303

一、对证据的证明力自由评判是当代证据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307

第八章 科技证据之证明力规则307

第一节 科技证据证明力自由评判规则307

二、科技证据的运用对裁判者评价证据证明力的影响311

三、科技证据证明力自由评判规则的基本内容313

第二节 惟科技证据不得定罪规则316

一、来自司法实践的报告:仅凭唯一的科技证据认定有罪316

二、惟科技证据不得定罪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318

结语:迎接未来科技证据的挑战323

主要参考文献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