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机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机理研究
  • 梁传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0979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科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机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理论探源10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10

一、高校10

二、学科及其相关概念11

三、优势学科群12

四、机理12

第二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协同论分析12

一、协同论的基本观点13

二、协同论的启示16

第三节 以战略理论视角考查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25

一、战略理论的发展及基本观点25

二、战略理论的启示27

第四节 以产业集群理论视角考查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38

一、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及基本观点38

二、产业集群理论的启示41

第五节 从组织行为学视角考查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44

一、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与基本观点44

二、组织行为学的启示46

第三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经济学分析49

第一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的形成过程49

一、从专业到学科的发展阶段49

二、从学科到学科群的发展阶段50

三、从学科群到优势学科群的发展阶段51

第二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各阶段办学效益分析53

一、从专业向学科发展阶段办学效益分析53

二、从学科向学科群发展阶段办学效益分析54

三、学科群向优势学科群发展阶段办学效益分析55

第三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竞争力分析59

一、我国高校优势学科群的现状分析59

二、波特竞争理论对我国高校优势学科群竞争力的探讨60

第四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协同发展模式72

第一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协同发展模式的整体构架72

一、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的总体构思72

二、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的具体思路73

第二节 学科群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74

一、斯坦福大学电子优势学科群形成的历史回顾74

二、斯坦福大学电子优势学科群形成的经验总结76

三、对学科群与经济协同发展形成模式的理性思考77

第三节 学科特区形成模式81

一、南京大学学科特区建设的历史回顾81

二、南京大学学科特区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83

三、对学科特区形成模式的理性思考85

第四节 学科交叉形成模式89

一、华中农业大学生命学科实行学科交叉的历史背景89

二、华中农业大学生命学科交叉的具体实践92

三、对学科交叉形成模式的理性思考95

第五节 以人为本形成模式99

一、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科群的发展历程99

二、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科群发展的成功经验101

三、以人为本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模式的理性分析与思考104

第五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协同互动机制110

第一节 学科群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互动机制110

一、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部门的扶持推动机制110

二、学科群和国家需要的协同互动机制111

三、知识创新的传导与更新机制115

第二节 学科群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协同互动机制121

一、我国学科的几种组织形式121

二、我国学科的几种管理模式121

三、学科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的耦合问题123

第三节 学科群内部诸要素的协同互动机制125

一、树立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学科发展理念127

二、整合现有科研资源,构筑高水平研究平台127

三、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9

第六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组织结构优化131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选取131

一、属于研究对象的界定范围131

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31

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132

四、较长的建设发展历史132

第二节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组织结构演化的发展轨迹133

一、单一学院组织架构的初始阶段(1958~1978年)133

二、学院为主、科研基地为辅的建设阶段(1979~1993年)134

三、学院和科研基地并举的发展阶段(1994~2008年)134

四、学院和科研基地协同的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134

第三节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组织结构优化不同阶段的主要举措135

一、通过政策引导,探索组建实体型科研基地135

二、加大建设力度,强化科研基地系统建设136

三、强化重点建设,科研基地不断取得突破136

四、创新学科组织结构,构架新型学院基地协同关系137

第四节 对高校优势学科群学科组织结构优化的启示137

一、学科组织结构应主动适应于学科不同发展阶段137

二、构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基地是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138

三、学院和科研基地协同是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139

四、学科组织走国际化道路是高校优势学科群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140

第七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绩效评价141

第一节 学科绩效评价内涵界定及高校优势学科群绩效评价的特征分析141

一、学科绩效评价内涵的界定141

二、高校优势学科群绩效评价的特征分析142

第二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绩效评价的原则143

一、无量纲化原则143

二、全面性和综合性原则143

三、动态性原则144

四、可操作性原则144

第三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144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145

二、指标体系构建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46

第四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绩效评价的方法147

一、绩效评价方法147

二、几种主要方法的比较153

三、研究方法的选取153

第五节 高校优势学科群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154

一、数据的收集与数据处理154

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学科建设投入和产出综合指标值的分析160

三、矩阵模型的分析162

四、绩效评价的结论164

五、相关启示164

第八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形成的应用分析166

第一节 统计对象选取及可行性分析166

一、统计对象的界定166

二、统计对象的可行性分析166

第二节 统计内容及相关数据的收集171

一、统计内容171

二、相关数据的收集172

第三节 统计分析173

一、聚类分析173

二、关键指标筛选175

三、评价标准分析177

第九章 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与管理183

第一节 学科建设管理体制183

一、我国学科建设管理体制的现状183

二、我国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三、对完善我国学科建设管理体制的思考188

第二节 学科建设管理机制191

一、运行机制191

二、动力机制196

三、约束机制197

第三节 学科建设监控机制199

一、基于雷达图法学位点监控机制的总体构架200

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202

三、基于雷达图法学科建设监控方法的应用203

四、进一步完善学位点监控机制的思考209

第四节 学科建设管理模式210

一、规划建设管理模式210

二、立项建设管理模式211

三、学科建设协同管理模式216

第五节 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模式221

一、学科建设协同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221

二、学科建设协同管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223

三、学科建设协同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224

参考文献228

附录A DEA中的基于投入的C2R模型的推导过程231

附录B 我国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关基本数据统计表236

后记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