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微生物学 第3版
  • 蔡信之,黄君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2289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

二、微生物学的任务4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5

一、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5

二、微生物的发现6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6

四、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7

五、我国微生物学的简况11

习题13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14

第一节 细菌14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14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17

三、细菌的繁殖方式34

四、细菌的培养特征35

五、重要代表菌36

第二节 放线菌38

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39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40

三、放线菌的培养特征40

四、放线菌的代表属41

第三节 古菌42

一、古菌的形态和大小42

二、古菌的细胞结构特点42

三、古菌的遗传学特征44

四、古菌的主要类型45

第四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47

一、蓝细菌47

二、立克次氏体49

三、支原体50

四、衣原体51

五、螺旋体53

六、蛭弧菌53

七、黏细菌54

习题55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56

第一节 酵母菌56

一、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57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60

三、酵母菌的培养特征62

四、重要代表菌63

第二节 霉菌64

一、霉菌的形态与结构64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66

三、霉菌的培养特征71

四、重要代表菌72

第三节 担子菌75

一、担子菌的形态与结构76

二、担子菌的繁殖方式78

第四节 黏菌79

一、黏菌的形态与结构79

二、黏菌的生活周期80

三、黏菌的培养81

第五节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81

习题82

第四章 病毒83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83

一、病毒的大小83

二、病毒的形态83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84

四、病毒的结构85

五、病毒的对称性86

六、包涵体88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89

一、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89

二、一步生长曲线94

三、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95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96

五、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97

六、病毒与寄主的相互作用98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和测定98

一、病毒的分离与纯化98

二、病毒的检出99

三、病毒效价的测定99

第四节 病毒的种类和分类101

一、脊椎动物病毒101

二、昆虫病毒101

三、植物病毒102

四、微生物病毒103

五、病毒的分类和命名103

第五节 亚病毒104

一、类病毒104

二、卫星病毒105

三、卫星RNA105

四、朊病毒106

第六节 病毒的应用及防治107

一、病毒与人类健康107

二、病毒与发酵工业110

三、病毒与农业生产110

四、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111

习题111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113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113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13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14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19

一、光能无机营养型119

二、光能有机营养型120

三、化能无机营养型120

四、化能有机营养型121

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121

一、单纯扩散122

二、促进扩散122

三、主动运输123

四、基团转位124

五、膜泡运输126

第四节 培养基126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126

二、培养基的类型129

习题133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134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134

一、纤维素的分解134

二、淀粉的分解135

三、果胶质的分解136

四、木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136

五、几丁质的分解136

六、蛋白质的分解137

七、氨基酸的分解137

八、烃类及有机农药的分解140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40

一、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41

二、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50

第三节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157

一、固氮微生物158

二、固氮作用机理159

第四节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161

一、糖类的生物合成161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65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66

第五节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168

一、次生代谢168

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168

第六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170

一、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170

二、代谢调节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174

习题177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179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179

一、纯培养的分离方法179

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180

三、微生物的个体生长182

四、微生物的同步生长186

五、微生物的群体生长187

六、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91

七、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191

八、微生物的非可培养状态192

第二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92

一、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92

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196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198

一、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198

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方法202

第四节 微生物细胞的分化207

一、细菌芽孢的形成207

二、真菌孢子的形成208

三、黏菌形态的形成208

习题208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10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10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210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212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214

一、大肠杆菌的基因组215

二、酿酒酵母的基因组216

三、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217

第三节 微生物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217

一、质粒217

二、可移动遗传因子221

第四节 微生物的突变222

一、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222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223

三、基因突变的机制226

四、诱变剂与致癌物质230

五、DNA损伤的修复230

第五节 细菌的基因重组232

一、转化232

二、转导233

三、接合236

第六节 真菌的基因重组238

一、有性生殖239

二、准性生殖239

第七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的应用240

一、诱变育种240

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242

三、杂交育种243

四、代谢工程育种243

五、基因工程244

第八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246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246

二、菌种的保藏248

习题250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251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251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251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253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254

四、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255

五、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257

六、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259

七、菌种资源的开发利用261

八、原位研究法261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62

一、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262

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262

三、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264

四、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264

五、微生物在铁素循环中的作用265

六、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环中的作用265

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65

八、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269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270

一、互生关系270

二、共生关系272

三、竞争关系273

四、拮抗关系273

五、寄生关系274

六、猎食关系274

习题275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276

第一节 传染276

一、病原菌的致病作用277

二、环境条件对病原菌传染的影响279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280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280

一、生理屏障281

二、吞噬细胞281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283

四、炎症反应286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286

一、抗原286

二、免疫系统289

三、特异性免疫的应答过程293

四、抗体与体液免疫294

五、特异性细胞免疫300

六、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301

七、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304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305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306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307

三、免疫预防312

习题313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314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与命名314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314

二、微生物分类单元的命名316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317

一、经典分类法317

二、化学分类法319

三、遗传分类法320

四、数值分类法323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325

一、细菌的分类系统326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329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331

一、常规鉴定331

二、快速鉴定332

习题333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应用334

第一节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34

一、微生物与土壤肥力334

二、微生物与肥料335

三、微生物饲料338

四、微生物农药340

五、沼气发酵344

六、食用菌栽培346

第二节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51

一、微生物与食品制造351

二、微生物与饮料生产354

三、微生物与有机酸生产356

四、微生物与氨基酸生产357

五、微生物与酶制剂生产358

六、微生物与湿法冶金360

七、微生物与石油工业361

八、微生物与能源生产362

九、微生物与新材料363

十、微生物与传感器和DNA芯片365

第三节 微生物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366

一、生物制品366

二、抗生素370

三、维生素372

四、葡萄糖酐373

五、干扰素373

六、核苷酸374

七、其他药物374

八、疾病的诊断374

第四节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75

一、微生物与污水处理375

二、微生物对固体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385

三、微生物与废气处理389

四、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390

五、微生物与生物修复391

六、微生物与环境监测392

第五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395

一、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395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395

习题397

主要参考文献399

附录 常用微生物的名称400

一、细菌400

二、放线菌401

三、酵母菌401

四、霉菌401

五、病毒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