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信仰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信仰研究
  • 谷生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677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信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

(一)研究目的2

(二)研究意义3

二、社会信仰问题研究现状12

三、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16

(一)基本思路16

(二)主要研究方法17

(三)主要创新之处22

第二章 信仰、社会信仰与和谐社会24

一、知识与信仰的对立与融通25

(一)哲学史的回顾——关于知识与信仰的对立25

(二)哲学史的考察——关于知识与信仰的融通32

(三)信仰以理性、知识为基础40

二、社会信仰:特定社会的公共信仰44

(一)社会信仰的内涵与基本特征44

(二)社会信仰的本质51

(三)狭义宗教与广义宗教55

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信仰的核心目标60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60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模式66

(三)和谐社会与社会信仰的关系7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种现代社会信仰75

一、社会信仰的历史形态75

(一)信仰是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76

(二)传统社会信仰:宗教信仰与儒学信仰79

(三)现代型社会信仰的三种基本形态83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87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87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91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合法性96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理念102

(一)科学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制102

(二)共产主义基础:生产力高度发达106

(三)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丰富性11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历史前提117

一、人类社会:在冲突与合作中进化117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进化的奇迹118

(二)意识、劳动推动人类文明进化122

(三)人类社会在私有财产困境中发展126

二、基督教信仰与理性——“上帝消亡”131

(一)西方传统文化特质是理性精神131

(二)基督教信仰与近代科学发展的关系134

(三)基督教信仰的危机:上帝存在问题137

三、近代政治国家理想及其困境147

(一)霍布斯的政治国家思想147

(二)洛克的自由国家思想152

(三)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159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发展171

一、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初步形成171

(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初步探索172

(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初步探索181

(三)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185

二、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正式确立192

(一)共产主义信仰要求创立新哲学形态193

(二)实践的唯物主义195

(三)生产力、分工与共产主义206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深入探索212

(一)现代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入探寻213

(二)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218

(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探索229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形态237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德国形态”与“苏俄—苏联形态”237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德国形态”238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苏俄—苏联形态”244

(三)两种信仰形态的经验教训250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形态”253

(一)“中国形态”的形成:武装夺取政权254

(二)“中国形态”的成熟:经济社会深入发展257

(三)“中国形态”的基本特征260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经验264

(一)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基础265

(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270

(三)阶级利益与人类利益、客观真理相融合278

第七章 我国社会信仰的现代性困境282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282

(一)经济关系变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消极影响283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政治困境288

(三)文化困境制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294

二、儒学信仰的虚无化困境301

(一)新文化运动中儒学信仰虚无化301

(二)新时期儒学信仰发展艰难305

三、儒学信仰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09

(一)儒学信仰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309

(二)儒学信仰对文化发展的消极作用314

(三)儒学信仰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317

第八章 建设和谐的社会信仰322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真理观322

(一)真理融贯论、真理符合论与真理虚无论323

(二)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真理观329

(三)科学信仰的实践要求:面向真理生活334

二、和谐信仰发展的基本原则338

(一)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339

(二)积极弘扬传统社会信仰的当代价值343

(三)多种信仰形式相互竞争,相互融通349

三、在哲学教学中加强科学信仰教育356

(一)现代信仰教育是科学信仰观的教育357

(二)科学信仰教育在现代哲学教育中的作用359

(三)科学信仰教育在哲学教学中的实现方式362

参考文献366

后记3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