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楚默全集 中国画论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楚默全集 中国画论史
  • 楚默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978754580964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书画艺术-美术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楚默全集 中国画论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至两汉画论1

第一节 先秦至两汉绘画理论概述1

第二节 关于岩画的记载与描述4

第三节 孔子“绘事后素”说8

第四节 庄子“解衣般礴”的画学思想10

第五节 《左传》“使民知神奸”说14

第六节 《易传》的“观物取象”说17

一、关于“象”18

二、“立象以尽意”20

第七节 《考工记》论画缋之事23

第八节 韩非论画犬马难鬼魅易的含义25

第九节 《淮南子》的“君形”说28

第十节 王充论画31

一、重世用,反对“尊古卑今”32

二、斥虚画33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画论35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画论概述35

第二节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论37

一、关于顾恺之三篇画论的辩名37

二、顾恺之“形神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40

三、顾恺之“传神论”的具体内容45

第三节 宗炳《画山水序》的画学思想53

一、宗炳的思想及其对“神”、“道”的看法53

二、“澄怀味象”56

三、应会感神58

四、论“畅神”60

五、关于“去之稍阔,其见弥小”61

第四节 王微的山水画创作论62

一、“本乎形者融灵”63

二、“纵横变化,故动生也”65

三、画之情:“明神降之”66

第五节 谢赫的“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68

一、关于“气韵生动”69

1.“气韵”的来源及其内涵69

2.谢赫品画中的“气韵”的含义71

二、关于“骨法用笔”73

三、“气韵”“骨法”及“创新意”76

第六节 姚最的《续画品》78

一、“心师造化”与“立万象于胸中”78

二、品评的“情有抑扬”与“性尚分流”80

第七节 曹植论绘画的鉴戒作用82

第三章 唐五代绘画理论86

第一节 隋唐五代画论概述86

第二节 彦惊的《后画录》、李嗣真论“骨气”和“画外之情”、《画断》论“象人之美”88

第三节 杜甫的“题画诗”94

一、“画中见真,真中带画”94

二、“必及时事”——加深了画意97

第四节 白居易“以似为工”说100

第五节 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02

一、外师造化:观象、入神、体道102

二、“中得心源”:生命形式的外化104

第六节 张彦远的画论106

一、绘画的功能及鉴赏107

二、书画道殊与书画同体109

1.关于“书画同体”109

2.关于“书画同法”110

三、释“六法”111

1.以气韵求其画111

2.气韵与用笔112

3.运墨而五色具114

四、论画学批评115

五、论山水之变117

第七节 荆浩的山水画理论118

一、“画者,画也。”119

二、绘画创作“六要”121

三、关于笔、墨123

四、“神、妙、奇、巧”与“二病”125

第四章 宋代绘画理论127

第一节 宋代绘画理论概述127

第二节 逸格的确立:从朱景玄到黄休复129

第三节 郭熙《林泉高致》的画学思想132

一、“兼收并览”与“饱游饫看”133

二、山水画创作论136

1.“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136

2.“注精以一之”138

3.“三远”139

4.“三大”及其他142

第四节 郭若虚“气韵非师”论143

一、“论气韵非师”143

二、论用笔得失147

三、论古今优劣148

第五节 沈括“以大观小”之法151

一、“以大观小之法”151

二、“书画之妙,当以神会”153

第六节 苏轼的画学思想156

一、形神论156

1.察物要“得其情而尽其性”156

2.“空静”——胸中之竹的孕育158

3.灵感与物化159

二、“道艺”论162

1.“画以适吾意”162

2.“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164

3.“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166

三、“诗画本一律”论167

1.用暗示的方式去画动作169

2.以虚写实170

第七节 黄山谷论“得妙于心”与“韵”171

一、“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172

二、论“韵”174

第八节 米芾平淡天真的文人画论178

一、平淡天真178

二、“非师而能”与“意似便已”181

第九节 《画继》的画学思想184

一、“画者,文之极也”184

二、鉴赏:独推高雅187

第十节 刘道醇识画之诀:“六要”“六长”191

1.力与“气韵”、“细巧”192

2.理与怪异192

3.“笔”与粗卤、僻涩193

4.师学舍短194

第十一节 《广川画跋》的画学思想195

一、“物各有神明”195

二、“神定”与“以天合天”198

三、“天然第一”201

第十二节 《宣和画谱》的画学思想203

一、山水画——“胸中自有丘壑,发而见诸形容”203

二、人物画——“造不言之妙”206

三、花鸟画——“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209

1.“寓兴于此,于诗人相表里”209

2.“传写物态,蔚有生意”211

3.“曲尽精理”212

四、界画——“游规矩准绳之内,而不为所窘”214

第十三节 《山水纯全集》论“理”与“格法”215

一、“理”与“格法”215

二、论古今学者218

第十四节 陈造论写神 陈郁论写心219

第五章 元代绘画理论222

第一节 元代绘画理论概述222

第二节 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说223

一、“作画贵有古意”223

二、“到处云山是吾师”227

三、“石如飞白木如籀”228

第三节 李衎的画竹理论230

一、“知其名目,识其态度”230

二、“学者必自法度中来”232

三、画竹之法233

第四节 汤垕的鉴赏理论236

一、“画者,当以意写之”236

二、“观天真”“意趣”,“相对忘笔墨之迹”239

第五节 饶自然的《绘宗十二忌》241

一、构图所“忌”241

二、画法所忌243

第六节 黄公望《写山水诀》的画学思想245

一、“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246

二、“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248

1.师承古人和造化248

2.笔墨之法249

3.去“邪、甜、俗、赖”四个字251

第七节 吴镇的墨戏说251

一、家世及其思想251

1.“曲直知有节”,不肯傍人篱252

2.“直咬菜根”的平民意识253

3.释道思想254

二、“墨戏说”256

1.“物我同一”的墨戏态度256

2.墨戏的本质:陶写性情257

3.墨戏规则:驰骋于法度之中258

第八节 倪云林“逸笔草草”之说259

一、关于写逸气260

二、倪云林理解的“形”与“意”262

三、逸笔草草——自然264

四、逸笔草草——简约265

五、逸人、逸笔、逸境268

第九节 王绎的《写像秘诀》271

第六章 明代绘画理论274

第一节 明代画论概述274

第二节 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画学思想276

一、“得其形者,意溢乎形”276

二、“去故而就新”278

三、对“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评价280

第三节 《中麓画品》的风格批评280

一、“风格”品评281

二、“六要”和“四病”282

三、风格类型284

四、李开先推重“浙派”的原因286

1.反对拘守一种风格286

2.李开先对浙派的推重,是对一种笔墨风格的肯定287

第四节 徐渭的“不求形似”与“舍形悦影”288

一、“随手所至,出自家意”288

1.崇尚“清真”的自然本色289

2.“不教工而工”291

3.“我却胸中无五色”292

二、“要将狂扫换工描”293

三、“舍形悦影”295

第五节 董其昌与南北宗298

一、南北宗论的哲学、文艺学背景299

二、董其昌禅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02

三、绘画的历史与实践向理论提出了什么要求305

四、南北宗论的几个重大问题308

1.以禅喻画的含义308

2.“天真之心”:质任自然311

3.“悟”的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313

4.“离、合”——对传统的“悟”316

5.皴法和墨法319

五、董其昌的矛盾与局限323

第六节 李日华绘画三次第325

一、绘事重“真工实能之迹”325

二、“一任其自然而为之”329

三、绘画“三次第”331

四、妙境与胸次333

第七节 唐志契论要看真山水335

一、“要看真山水”“山水写趣”335

二、气韵生动:默会而不可名言337

三、“逸”的不同形态339

第八节 顾凝远论画之生拙341

第九节 沈颢论“似而不似,不似而似”345

一、“似而不似,不似而似”345

二、构图:“机之离合,神之去来”347

三、“愈简愈入深永”350

第十节 高濂论天趣、人趣、物趣352

第十一节 傅山“纯任天机”说356

一、“纯任天机”356

二、“无法”和“正奇”358

第七章 清代绘画理论361

第一节 清代画论概述361

第二节 王时敏、王原祁的学古理论363

1.论龙脉开合起伏367

2.设色取气369

第三节 龚贤的墨气说370

一、墨气说的哲学基础370

二、“墨气”与用墨372

1.墨的“润”与“湿”373

2.“七遍墨法”373

三、“墨气”与用笔374

第四节 笪重光《画筌》的构图思想377

一、“纵一横、有结有散”378

二、构图中的“隐现断续”379

三、“虚实相生”380

第五节 恽南田的绘画理论381

一、南田山水画论382

1.“须优入古人法度”。相参无碍383

2.“繁简和虚实”384

3.“灵气能生静者心”386

二、南田的花卉理论388

1.“摄情”389

2.“惟能极似,乃称与花写神”390

3.“传韵”391

第六节 石涛的“一画”论392

一、“一画”393

二、“一画”与“了法”396

三、“一画”与“尊受”399

四、“一画”与“笔墨”401

五、“一画”与“山川”“资任”403

第七节 高秉、高其佩的指画理论407

一、“天资、学力、胸襟”缺一不足言指画407

二、“传神写照在甲肉相半间”409

三、信手涂抹皆自然410

第八节 张庚论气韵的多种形态412

一、气韵的多种形态412

二、“气韵”和笔、墨415

三、气韵与功夫、取资418

第九节 金农“画以自赏”论420

一、“画以自赏”420

二、“游戏通神”“自出己意”422

第十节 “活脱”——邹一桂的花卉理论424

一、画有二字诀:曰活曰脱425

二、“四知”之说426

第十一节 郑板桥的“趣在法外”的画学思想429

一、“意在笔先”与“趣在法外”429

二、“气整——“一块元气团结而成”432

三、“学一半,撇一半”,“各有灵苗各自探”433

四、“冗繁削尽留清瘦”435

第十二节 蒋骥的“以眼传神”437

第十三节 方薰论画法439

一、画法与画无定法439

二、“悟法”443

三、“意”与“法”446

第十四节 范玑论画文同异448

一、画意与文心448

二、超乎象外,得其圜中450

三、画品、人品452

第十五节 盛大士的画学思想453

一、气韵与乱头粗服、写真情454

二、“气韵”与规矩、“悟”456

第十六节 华琳以“推”释“三远”457

一、关于“推法”458

二、论“白”460

后记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