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 1921-201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 1921-2012
  • 顾明远,刘复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9306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教育事业-研究报告-中国-1921~2012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 1921-201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1921—1949)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入3

一、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的零星介绍3

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

第二节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19

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20

二、对于各种教育思潮的批判27

三、对于传统教育的批判29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开端3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34

一、面向工农大众的教育思想34

二、改良教育制度的思想39

第二节 工农和干部教育实践43

一、工农教育运动43

二、干部教育48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5

一、杨贤江的教育思想55

二、恽代英的教育思想5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奠基63

第一节 苏区教育方针政策63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63

二、保证工农劳苦民众的受教育权65

三、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67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9

五、苏区的知识分子政策69

第二节 苏区文教建设71

一、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71

二、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76

三、苏区的干部教育81

第三节 独具特色的苏区教育思想87

一、为工农服务的教育价值观87

二、重视政治的教育功能论89

三、坚持群众路线的教育方法论91

四、教劳结合的教育原则论92

五、联系实际的课程论93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最终形成96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96

一、主张民族独立和尊严的民族的教育98

二、反对一切迷信的科学教育103

三、为工农劳苦民众服务的大众教育105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在抗战时期的具体实践109

一、面向根据地的教育110

二、面向战时的教育114

三、面向农村的教育119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123

一、“先维持,后改良”的教育方针123

二、干部教育逐步正规化和制度化126

三、各级学校的整顿和改造129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基本主张与历史经验13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必须致力于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新教育134

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育视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135

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致力于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新教育136

三、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138

四、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0

第二节 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领导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142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教育方向,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142

二、正确处理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将教育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44

三、依据党的中心工作确立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145

第三节 文化教育是推动社会改造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必须善于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唤醒国民觉悟,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受教育的需要148

一、中国社会改造最需要的是国民觉悟,需要培养变革社会的优秀人才148

二、造就革命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人民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150

三、必须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始终把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作为崇高使命153

四、必须坚持教育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善于依靠并充分发挥民众兴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多样地发展人民教育事业154

第四节 教育是需要在继承借鉴中创新的千秋基业,必须坚持传承借鉴与创新的统一,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156

一、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156

二、力戒盲目排外思想,善于借鉴国外优秀教育成果158

三、在传承借鉴中推进综合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奠定坚实基础159

下篇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探索与改革(1949—2012)16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探索165

第一节 教育的批判、继承、模仿与借鉴165

一、教育的历史遗产165

二、教育的批判与继承168

三、教育的模仿与借鉴169

第二节 面向工农的教育实践174

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旗帜鲜明地面向工农174

二、工农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178

三、教育本土化的探索183

第三节 教育方针的确立186

一、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186

二、“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188

三、教育方针的重新定位和重新表述190

第七章 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思想、教育事业的讨论与调整193

第一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193

一、认识和肯定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作用194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0

第二节 恢复高考制度205

一、高考制度一度中断205

二、恢复高考制度: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迫切需要206

三、恢复高考的历史与现实意义209

第三节 教育本质大讨论212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教育本质讨论的先声213

二、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直接动因214

三、关于教育本质的诸多学说215

四、教育本质讨论的意义219

第八章 新时期教育发展战略与方针的确立222

第一节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222

一、重视和突出教育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222

二、教育优先发展思想的确立227

第二节 “三个面向”: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231

一、“三个面向”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232

二、“三个面向”与中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240

第三节 科教兴国战略248

一、科教兴国战略是国家历代领导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48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建构250

三、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实践的巨大推动256

第九章 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261

第一节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261

第二节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演进264

一、简政放权,重新定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关系(1985—1992)264

二、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1992—2003)268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2003年至今)274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现实问题279

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279

二、教育体制改革存在的现实问题283

第四节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愿景展望286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是唯一出路286

二、加快教育立法,推动教育的法治化进程287

三、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坚守教育的公共性288

第十章 全面推动素质教育291

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及其追求291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291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294

三、素质教育的成绩与挑战299

第二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305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305

二、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310

三、课程改革的成绩与挑战316

第十一章 新时期我国教育新的里程碑326

第一节 《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与战略意义326

一、《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326

二、《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意义329

第二节 《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331

一、《教育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331

二、《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332

第三节 《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主题336

一、《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336

二、《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337

第四节 《教育规划纲要》的发展任务338

一、加快普及学前教育338

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提高质量339

三、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340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340

五、实现高等教育统筹协调发展341

六、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342

七、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343

八、完善特殊教育体系343

第五节 《教育规划纲要》的体制改革344

一、人才培养体制改革344

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45

三、建设现代学校制度346

四、办学体制改革347

五、管理体制改革348

六、扩大教育开放349

第六节 党的十八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50

一、科学认识和认真落实教育的地位350

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要任务355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