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输血与输血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输血与输血技术
  • 高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581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输血-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输血与输血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输血学定义1

二、输血发展史1

三、现代输血的主要领域3

四、输血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5

第二章 输血安全7

第一节 输血安全的意义7

第二节 影响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性大小的相关因素8

一、人群中病毒阳性率9

二、人群中病毒阳性率和献血者病毒阳性率的差异9

三、病毒的感染力9

四、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10

五、人群免疫水平10

六、血液病毒检测的水平和质量10

七、临床用血11

八、血液制品的输注形式和使用量11

九、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特点11

第三节 输血安全的战略和措施11

一、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体系12

二、无偿献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12

三、严格检测血液…提高输血安全性13

四、临床合理用血14

第三章 安全献血和输血管理16

第一节 安全献血16

一、确定低危献血者16

二、献血者的教育、动员和招募19

三、组织采血22

四、献血者的选择24

五、采血前准备28

六、采血29

七、献血者护理30

八、献血后的生理恢复33

九、献血者的记录34

十、献血者的保留和动员再次献血36

十一、血液储存和运输的基本要求38

十二、医院输血科(血库)的功能和职责39

十三、医院输血委员会的功能和职责42

第二节 输血质量管理42

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43

二、输血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工作49

三、输血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51

第四章 免疫血液学59

第一节 免疫血液学基础59

一、抗原与抗体59

二、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应答61

三、补体系统63

第二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63

一、ABO血型系统63

二、Rh血型系统67

三、其他血型系统69

第三节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71

一、HLA系统的基因、抗原结构和遗传特点71

二、HLA系统的检测方法74

三、HLA系统的医学应用和生物学功能77

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系统80

一、血小板血型抗原80

二、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81

三、血小板血型检测的临床应用83

四、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85

第五节 血清型86

一、血清型概况86

二、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86

三、检测方法88

第六节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89

一、输血前检查的目的和要求89

二、输血前检查的内容89

三、常规和紧急情况下的发血程序95

第七节 新生儿溶血病98

一、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98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100

三、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101

四、预防和治疗103

五、新生儿换血和输血106

第五章 血液成分制备109

第一节 血液的生理功能109

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09

二、血液细胞成分的生理功能110

三、血液非细胞成分的生理功能112

第二节 全血114

一、全血的采集114

二、全血的性质115

三、全血的保存和运输116

四、全血采集时的注意事项117

第三节 血液细胞成分的制备117

一、制备原理117

二、红细胞制品120

三、白细胞制品124

四、血小板制品124

五、造血干细胞126

第四节 血液非细胞成分的制备127

一、制备原理127

二、新鲜冰冻血浆128

三、冷沉淀129

四、血浆蛋白制品131

第六章 临床输血133

第一节 全血输血133

一、全血的临床应用133

二、对全血输注的评价136

第二节 红细胞输血137

一、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137

二、对输注红细胞的评价141

第三节 粒细胞输血143

一、粒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144

二、对输注粒细胞的评价145

第四节 血小板输血146

一、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146

二、对输注血小板的评价149

第五节 血浆输注151

一、血浆的临床应用151

二、对输注血浆的评价153

第六节 冷沉淀输注154

一、冷沉淀的临床应用154

二、对输注冷沉淀的评价156

第七节 血浆蛋白制品的输注156

一、白蛋白制品156

二、免疫球蛋白制品158

三、纤维蛋白原浓缩剂159

四、Ⅷ因子浓缩剂160

五、凝血酶原复合物160

六、Ⅸ因子浓缩剂160

七、纤维蛋白胶160

八、抗凝血酶Ⅲ浓缩剂161

第八节 治疗性血液单采和置换161

一、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和红细胞置换161

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163

三、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166

四、血浆置换和血浆淋巴置换167

五、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170

第九节 特殊输血治疗的处理原则173

一、自体输血173

二、大量输血175

三、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176

四、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176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输血177

六、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178

第七章 输血不良反应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输血反应的定义180

二、输血反应的分类180

第二节 红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181

一、病因与机制181

二、临床要点184

三、检验诊断184

四、治疗185

五、预防186

第三节 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187

一、病因和机制187

二、临床要点188

三、检验诊断189

四、治疗和预防189

第四节 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191

一、发病机制191

二、临床表现192

三、诊断和治疗192

四、预防192

第五节 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193

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193

二、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195

三、血小板输注无效197

四、其他和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197

第六节 细菌性输血反应198

一、细菌污染血液的途径和机制198

二、发生率199

三、临床表现199

四、诊断和治疗200

五、预防措施201

第七节 其他输血不良反应203

一、大量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203

二、循环过载203

第八章 输血相关传染病204

第一节 概述204

一、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种类204

二、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05

第二节 输血相关HIV感染/AIDS206

一、流行病学206

二、HIV感染/AIDS的临床表现208

三、HIV感染/AIDS的实验室诊断209

四、HIV感染/AIDS的治疗和预防214

第三节 输血相关病毒性肝炎215

一、概述215

二、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216

三、输血相关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217

四、输血相关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218

五、输血相关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防223

第四节 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他疾病224

一、输血相关梅毒224

二、输血相关疟疾225

三、输血相关HTLV-I/Ⅱ感染226

四、输血相关巨细胞病毒感染227

五、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他疾病和感染228

第九章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229

第一节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必要性229

一、窗口期血液漏检229

二、试剂灵敏度的限制229

三、人为差错229

四、已知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尚未进行常规筛选检测229

五、未知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229

第二节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230

一、病毒的灭活和去除230

二、保持血液和血液制品中有效成分的活性和存活力231

第三节 血液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验证231

一、一般原则232

二、验证用病毒的选择232

三、病毒灭活/去除验证的设计233

第四节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234

第五节 用于血浆蛋白制品的病毒灭活/去除方法235

一、加热235

二、有机溶剂/清洁剂法237

三、β-丙内酯法239

四、除病毒过滤(nm过滤)240

五、低pH法240

第六节 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241

一、美蓝/荧光照射法241

二、有机溶剂/清洁剂法242

三、巴斯得消毒法242

四、紫外线(UVA)/光敏物病毒灭活血浆242

第七节 血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243

一、血小板的病毒灭活243

二、红细胞的病毒灭活244

第八节 病毒灭活效力的综合评估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