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
  • 黄大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884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农业工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一、微生物在现代生物科学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

(一)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群1

(二)位于生命科学前沿的微生物学科2

(三)微生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2

(四)农业微生物的遗传改良3

二、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主要研究领域与研究现状3

(一)微生物肥料3

(二)微生物农药4

(三)饲料用酶制剂6

(四)环境净化用微生物制剂6

(五)基因工程微生物安全性管理7

三、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8

(一)新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8

(二)新型高效微生物制剂的研究8

第二章 重组根瘤菌11

一、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相互关系与分类11

(一)根瘤菌的形态与生理特性11

(二)根瘤形成的早期过程与阶段12

(三)根瘤的结构与功能14

(四)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互接种族关系17

(五)根瘤菌的分类17

二、研究根瘤菌共生固氮基因结构与功能的主要方法19

(一)突变缺失法19

(二)基因探针杂交法20

(三)功能互补法20

(四)专一性基因活化或抑制法21

三、根瘤菌共生固氮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调节21

(一)根瘤菌结瘤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调节22

(二)根瘤菌固氮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调节34

(三)与共生固氮作用有关的其他基因44

四、影响根瘤菌结瘤与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50

(一)接种根瘤菌的占瘤率与提高接种菌竞争结瘤能力的途径51

(二)接种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效率与提高接种菌共生固氮效率的途径55

五、重组根瘤菌构建的技术路线与研究结果61

(一)重组根瘤菌的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与占瘤率检测61

(二)用luxAB标记技术测定重组质粒的稳定性63

(三)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的启动子探针载体的构建与应用66

(四)导入三叶草素基因(tfx)的费氏中华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的研究69

(五)导入增效基因对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的影响71

(六)导入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对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的影响74

(七)导入竞争结瘤基因nfe的重组大豆根瘤菌的构建与应用80

(八)带Kp nifA的重组质粒pXD1的构建82

第三章 重组联合固氮菌102

一、联合固氮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102

(一)联合固氮正调节和负调节基因103

(二)一般氮代谢调节基因112

(三)铵载体基因(amtB)117

(四)固氮酶翻译后共修饰蛋白dra基因120

二、固氮菌的氢酶基因124

(一)引言124

(二)氢代谢与固氮和生长的关系125

(三)细菌的氢酶128

(四)氢酶的基因131

(五)结论与展望135

三、重组联合固氮菌的构建136

(一)转ntrC-nifA耐铵工程菌AC1541的构建137

(二)阴沟肠杆菌E26和催眠克氏杆菌NG13耐铵工程菌的构建139

(三)重组吸氢工程菌的构建141

(四)耐铵或泌铵工程日勾维肠杆菌的构建143

(五)转nifA基因巴西固氮螺菌draT突变株的构建148

四、联合固氮菌的田间应用149

(一)水稻联合固氮工程菌的田间应用149

(二)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的田间应用156

(三)菌剂剂型及接种方式的研究160

第四章 重组杀虫细菌175

一、重组杀虫细菌的研究进展175

(一)杀虫细菌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物学特性175

(二)杀虫毒素及编码的基因186

(三)重组杀虫细菌188

二、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子生物学193

(一)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定位193

(二)苏云金杆菌质粒生物学195

(三)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类群197

(四)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结构206

(五)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210

(六)伴胞晶体的杀虫机制215

(七)昆虫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的抗性218

三、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224

(一)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的构建策略226

(二)高效广谱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232

(三)多功能苏云金芽孢杆菌工程菌235

(四)延缓抗性工程菌236

四、重组荧光假单胞菌237

(一)荧光假单胞菌及其分子生物学237

(二)重组荧光假单胞菌的构建240

(三)重组荧光假单胞菌的开发与应用246

第五章 重组昆虫杆状病毒271

一、杆状病毒杀虫剂271

(一)杆状病毒的形态及病理学特性271

(二)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生产和应用274

(三)杆状病毒杀虫剂的优缺点276

二、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277

(一)基因组结构277

(二)杆状病毒的结构蛋白280

(三)杆状病毒基因组的复制282

(四)杆状病毒分子病理学285

三、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及基因操作287

(一)杆状病毒作为外源基因的表达载体288

(二)转移载体的构建289

(三)细胞内同源重组及重组病毒的筛选291

(四)外源基因的表达与分析293

(五)构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新路线295

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杆状病毒杀虫剂297

(一)表达激素和酶的重组杆状病毒298

(二)表达昆虫专性毒素的重组杆状病毒298

(三)缺失egt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301

(四)异源病毒重组扩大杀虫谱302

(五)修饰病毒本身的基因302

(六)安全性303

第六章 重组植物病害防治微生物316

一、重组植物病害防治微生物的构建原理316

(一)植物生防机制316

(二)寄主-病原物互作机制326

(三)植物环境微生物342

二、构建重组植物病害防治微生物的策略350

(一)应用策略351

(二)靶标设计352

(三)路线设计357

三、研究进展及展望364

(一)细菌素及其产生菌的应用364

(二)PGPR的应用370

(三)基于harpin的生防工程菌的研究与应用374

(四)水稻白叶枯病菌(Xoo)hrp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的构建及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380

(五)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致病因子调控基因的克隆和鉴定397

(六)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致病因子调控基因rpfC缺失突变体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400

第七章 重组饲料用酶的种类和作用409

一、饲料用酶的种类和作用409

二、饲料用酶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方向411

(一)利用重组微生物反应器高效表达、生产饲料用酶制剂412

(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饲料用酶制剂412

三、重要饲料用酶的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和研究进展414

(一)蛋白酶414

(二)饲料用淀粉酶类421

(三)植酸酶429

(四)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434

四、展望445

第八章 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安全性457

一、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与管理的意义和内容458

(一)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安全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458

(二)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459

二、我国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459

(一)我国基因工程安全管理部门及有关法规459

(二)我国《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简介460

(三)我国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461

三、美国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467

(一)实验研究——控制条件下的基因工程安全性管理467

(二)田间试验和环境释放(包括商品化)——开放条件下的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与管理468

四、欧洲联盟微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与管理479

五、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研究480

(一)研究动态480

(二)环境释放的监控方法484

(三)案例分析487

附录 遗传重组微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评价案例493

案例1: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缺失致病性基因的不致病工程菌SL3751的中间试验493

案例2:转Bt杀虫蛋白基因荧光假单胞菌IPP202的中间试验504

案例3:双重重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在河南省的中间试验513

案例4:Tn5介导转ntrC-nifA基因粪产碱菌AC1541的环境释放522

案例5:日勾微肠杆菌转重组质粒工程菌E7的环境释放531

案例6:同源重组双交换法转nifA-dctABD基因中华苜蓿根瘤菌RMBPC-2的有限商品化537

案例7:利用生物反应器——基因工程酵母生产植酸酶的商品化5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