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汉语语法 修订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汉语语法 修订本
  • 房玉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5096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汉语语法 修订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语法和语法规则1

1.1.1 语法是构词造句的规则1

1.1.2 学习语法的目的2

1.1.3 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2

1.1.4 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3

1.2 汉语语法的特点3

1.3 古今语法的差别9

1.4 方言和语法9

1.5 语体和语法10

1.6 语音、文字和语法11

1.7 实用语法和理论语法12

习题13

第二章 语法单位和语法分析16

2.1 汉语的语法单位16

2.1.1 语法分析需要把一句话切分成若干语法单位16

2.1.2 语素16

2.1.3 词17

2.1.4 短语17

2.1.5 句子17

2.2.2 汉语的结构类型18

2.2.1 结构和短语18

2.2 汉语的结构规则概述18

2.3 分析句子的基本方法19

2.3.1 句子成分分析法19

2.3.2 层次分析法20

2.3.3 综合分析法21

2.4 结构和语义24

习题24

3.1.1 汉语语素和汉字26

3.1.2 自由语素、黏着语素和半自由语素26

3.1 汉语语素的特点和分类26

第三章 词的构造26

3.1.3 实语素和虚语素27

3.1.4 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28

3.2 合成词的构造方式28

3.2.1 联合式合成词29

3.2.2 偏正式合成词30

3.2.3 述宾式合成词30

3.2.4 述补式合成词30

3.2.5 主谓式合成词30

3.2.6 附加式合成词31

3.2.7 重叠式合成词32

3.3.2 简称的类型33

3.3.3 简称构成新词33

3.3.1 简称和全称33

3.3 简称33

3.4 词和非词的界限34

3.4.1 自由和黏着34

3.4.2 能不能扩展34

3.4.3 语义有没有变化35

习题35

第四章 词的分类37

4.1 词的分类原则37

4.3.1 名词38

4.3 各类实词的语法特点38

4.2.2 体词和谓词38

4.2.1 实词和虚词38

4.2 词类概述38

4.3.2 处所词39

4.3.3 时间词39

4.3.4 方位词39

4.3.5 数词39

4.3.6 量词39

4.3.7 动词40

4.3.8 形容词41

4.3.9 指代词42

4.4.2 介词43

4.4.1 副词43

4.4 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43

4.4.3 连词44

4.4.4 助词45

4.5 叹词和象声词47

4.5.1 叹词47

4.5.2 象声词47

4.6 同音词和兼类词48

习题48

第五章 短语的结构和分类52

5.1 短语是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52

5.1.1 汉语不必把词作为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52

5.1.3 把短语作为基本的句法单位可以简化语法分析53

5.1.2 短语的内部结构比较固定53

5.2 短语的结构54

5.2.1 附加结构54

5.2.2 重叠结构55

5.2.3 数量结构56

5.2.4 同位结构56

5.2.5 偏正结构56

5.2.6 述宾结构57

5.2.7 述补结构57

5.2.8 联合结构58

5.2.9 连动结构58

5.3.1 附加结构的层次分析59

5.3 短语的层次分析59

5.2.11 主谓结构59

5.2.10 兼语结构59

5.3.2 附加结构和述补结构60

5.3.3 重叠结构和联合结构61

5.3.4 数量结构的层次分析61

5.3.5 同位结构的层次分析62

5.3.6 偏正结构的层次分析62

5.3.7 连动结构的层次分析62

5.3.8 兼语结构的层次分析63

5.4 短语的命名和分类63

5.4.3 形容词短语64

5.4.2 动词短语64

5.4.1 名词短语64

5.4.4 副词短语65

5.4.5 介词短语65

5.4.6 四字语66

习题66

第六章 句子的类型71

6.1 句子是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71

6.2 整句和零句72

6.3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73

6.4 单句和复句75

6.5 句子按语气分类76

习题78

第七章 主语和谓语81

7.1 句子成分81

7.2 主语与谓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82

7.2.1 主语是话题,谓语是说明82

7.2.2 主语代表已知信息,谓语说明新信息83

7.2.3 主语表示定指的人和事物83

7.2.4 主语强调周遍性84

7.2.5 主语和谓语的联系比较灵活85

7.3 主语的类型86

7.3.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主语86

7.3.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主语87

7.3.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主语89

7.4 谓语的类型90

7.4.1 名词和名词短语作谓语90

7.4.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谓语91

7.4.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谓语93

习题95

第八章 述语和宾语99

8.1 述语与宾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99

8.1.1 述语是跟宾语或补语相对的直接成分99

8.1.2 述语表示动作或状态,宾语表示动作或状态涉及的事物、时间、处所和数量99

8.1.3 有的述语带有“致使”的意义100

8.1.4 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事物100

8.1.5 有些宾语有补充述语的作用101

8.2 述语的类型102

8.2.1 述宾式动词短语作述语102

8.1.6 述语的复杂化是汉语发展的新趋势102

8.2.2 联合式动词短语作述语105

8.2.3 其他动词短语作述语106

8.2.4 形容词短语作述语106

8.3 宾语的类型107

8.3.1 体词和体词性短语作宾语107

8.3.2 谓词和谓词性短语作宾语109

习题113

9.1 定语和状语的区分117

第九章 定语、状语和中心语117

9.2 定语和状语的位置118

9.3 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119

9.4 状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120

9.5 助词de在偏正结构中的语法作用120

9.6 定语的类型122

9.6.1 名词和名词短短语作定语122

9.6.2 动词和动词短语作定语123

9.6.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定语124

9.6.4 介词短语作定语125

9.7.1 副词和副词短语作状语126

9.7 状语的类型126

9.6.6 象声词短语作定语126

9.6.5 四字语作定语126

9.7.2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作状语128

9.7.3 介词短语作状语129

9.7.4 数量词短语作状语129

9.7.5 四字语作状语130

9.7.6 象声词短语作状语130

9.8 偏正结构的顺序和层次130

9.8.1 多项修饰语和多项中心语130

9.8.2 多项定语的顺序132

9.8.3 多项状语的顺序132

9.8.4 定语和状语的层次分析133

习题135

第十章 补语141

10.1 补语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141

10.1.1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头的补充说明成分141

10.1.2 补语和宾语的区分141

10.1.3 不用“得”联系的补语和用“得”联系的补语141

10.1.4 “得”的语法作用142

10.1.5 述补结构的表述重心142

10.1.6 补语和状语的比较143

10.1.7 述补结构和状中结构的比较143

10.1.8 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给补语分类143

10.2 不用“得”联系的补语143

10.2.1 结果补语144

10.2.2 趋向补语146

10.2.3 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虚化148

10.2.4 可能补语152

10.2.5 程序补语156

10.3 用“得”联系的补语157

10.3.1 程序补语157

10.3.2 情态补语157

10.4 补语的层次分析160

习题162

第十一章 句子的复杂化169

11.1 句子成分的扩展造成句子复杂化169

11.2.1 主语的扩展170

11.2 句子成分的扩展170

11.2.2 谓语的扩展171

11.2.3 述语的扩展171

11.2.4 宾语的扩展172

11.2.5 补语的扩展173

11.2.6 定语的扩展173

11.2.7 状语的扩展174

11.2.8 中心语的扩展175

11.2.9 多种成分扩展176

11.3 句子的特殊成分176

11.3.1 关联成分176

11.3.2 独立成分177

习题179

第十二章 句式的变换182

12.1 肯定和否定183

12.1.1 肯定句和否定句183

12.1.2 “不”和“没有”183

12.1.3 双重否定184

12.2 陈述和疑问184

12.2.1 是非问句185

12.2.2 非是非问句(持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185

12.3 主动和被动187

12.3.1 主动句和被动句187

12.3.2 “把”字句和“被”字句188

12.4 位置和状态191

12.4.1 存在句191

12.4.2 隐现句193

12.5 起点和终点194

12.6 强调和减弱195

12.6.1 表示强调(用“是”表示强调;用“连”表示强调)195

12.6.2 表示减弱198

习题201

第十三章 句子的组合206

13.1 用意合法组合复句206

13.1.1 小句的主语相同207

13.1.2 小句的主语不同208

13.1.3 发端句是后续句的主语209

13.2 用关联词语组合复句209

13.2.1 并列关系210

13.2.2 因果关系213

13.2.3 转折关系217

13.3 复句和句群的层次221

13.3.1 复句的层次221

13.3.2 句群的层次223

习题224

14.2.1 汉语名词有数量范畴232

14.2 数量范畴概述232

14.1 汉语的语法范畴232

第十四章 数量范畴232

14.2.2 汉语动词、形容词也有数量范畴233

14.2.3 “(一)个”既表示数量又表示指称和个体化233

14.2.4 有些句法形式非有数量短语不可234

14.3 数词和数量助词235

14.3.1 基数和序数235

14.3.2 “零”和“半”236

14.3.3 “二”和“两”236

14.3.4 分数、小数和倍数237

14.3.5 复数238

14.3.6 概数239

14.3.7 “许多”、“好些”和“好多”240

14.3.8 问数法241

14.4 量词的语法性质及其分类241

14.4.1 量词的语法性质241

14.4.2 量词的分类243

14.5 数量短语的类型及其语法功能247

14.5.1 数量短语的类型247

14.5.2 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247

习题254

第十五章 动态范畴259

15.1 动态范畴概述259

15.2.1 汉语用单个动词作谓语的局限性260

15.2 动态范畴和动态助词260

15.2.2 动词表示动态要有动态助词辅助261

15.2.3 动态助词的来源及其语法特征262

15.3 动态助词表示的基本语义263

15.3.1 了263

15.3.2 着264

15.3.3 过266

15.3.4 “了”“着”“过”用法比较267

15.3.5 “来”和“去”269

15.3.6 来着271

15.4 表示动态的其他语法手段271

15.4.1 动词重叠272

习题275

15.4.2 “的”和“呢”275

第十六章 动态助词和动词分类283

16.1 动态的表示跟动词的词义密切相关283

16.2 结束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284

16.3 趋向性动词和非趋向性动词286

16.3.1 起来287

16.3.2 出来/出去291

16.3.3 上来/上去293

16.3.4 下来/下去294

16.3.5 过来/过去296

习题299

16.3.6 开来299

第十七章 动态助词的组合和变换305

17.1 动态助词的组合305

17.2 “来”和“去”的变换形式306

17.2.1 “来”和“了”的组合306

17.2.2 “去”和“了”的组合308

17.3 “起来”的变换形式309

17.3.1 动词/形容词+起来309

17.3.2 动词/形容词+起来+了310

17.3.3 动词/形容词+了+起来310

17.3.5 动词+起+名词/名词性短语+来311

17.3.4 动词+起来+名词/名词性短语311

17.3.6 动词+起+名词/名词性短语+来+了312

17.3.7 动词/形容词+得/不+起来/起…来313

17.3.8 动词+起来+后续成分(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小句)313

17.4 “出来”的变换形式313

17.5 其他动态助词的变换形式315

17.6 动态助词的呼应317

17.7 动态的比较318

17.7.1 “想起来了”和“想了起来”318

17.7.2 在一定条件下少数动态助词语义相近319

17.7.4 动态和趋向320

17.7.3 不同的动态助词互相替换,一般都有语义差别320

17.7.5 完成和完成进行321

习题321

第十八章 时空范畴326

18.1 时空范畴概述326

18.1.1 时空范畴和方位词326

18.1.2 汉语表示时间的方式329

18.1.3 汉语表示空间的方式331

18.1.4 起点和终点的表达332

18.2 时间词语的类型和功能334

18.2.1 时间词的类型334

18.2.2 时间短语的类型335

18.2.3 时间的相对性339

18.3.1 “已经”和“曾经”340

18.3 时间副词340

18.3.2 “正在”和“将要”342

18.3.3 “就”和“才”343

18.3.4 “又”和“再”344

18.4 处所词语的类型和功能344

18.4.1 处所词的类型344

18.4.2 处所短词的类型346

习题347

第十九章 语气范畴(上)353

19.1 语气范畴概述353

19.1.1 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353

19.1.2 叹词是独立的语气助词353

19.1.4 叹词的分类354

19.1.3 语气助词的分类354

19.1.5 语气的类型355

19.2 确定语气358

19.2.1 确认358

19.2.2 显然359

19.2.3 辩解360

19.2.4 提醒361

19.2.5 不满362

19.3 夸张语气362

19.4 停顿语气365

习题367

20.1.1 是非问371

第二十章 语气范畴(下)371

20.1 疑问语气371

20.1.2 非是非问373

20.2 反问语气376

20.3 假设语气379

20.4 测度语气380

20.5 祈使语气380

20.6 感叹语气382

20.6.1 赞叹 感慨382

20.6.2 意外 惊讶383

20.6.3 提醒 领悟385

20.6.4 不以为然 无可奈何386

20.6.5 鄙视 责难387

20.6.6 招呼 应答388

20.6.7 高兴389

20.7 语气助词的组合层次389

20.8 副词和语气391

20.9 语序和语气393

习题394

附录399

1. 名词、量词组合表399

2. 动词、动态助词组合表414

3. 例句来源438

4. 主要参考文献4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