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源
  • 许庆朴,李爱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641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许征帆1

第一章 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根据1

第一节 马克思晚年对早期唯物史观反思的原因4

一、资本主义世界新变化对唯物史观的挑战4

前言:课题研究分析及说明9

二、人类学的兴起与繁荣为唯物史观的完善带来契机13

三、民粹派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争论17

第二节 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新发现的亮点20

一、史前社会理论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20

二、对人类社会起点揭示的重大突破24

三、论证私有制历史暂时性上的突破29

四、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提出32

五、社会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完善52

第三节 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新发现对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55

一、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现为后来社会主义者提供了勇于反思、求实创新的精神动力55

二、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现为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63

三、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现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决策指导77

第二章 列宁探寻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思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先导83

第一节 现实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在于发展生产力84

一、“坚决把苏维埃共和国转上经济建设的新轨道”84

二、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89

三、列宁为发展生产力所作出的重要决策92

四、生产力标准:邓小平对列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96

第二节 利用市场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00

一、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00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中的市场观102

三、新经济政策中的计划和市场106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对列宁思想的丰富与完善109

第三节 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111

一、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战略转变111

二、新经济政策初期列宁合作制思想的发展114

三、合作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由之路117

四、依据列宁的启示:邓小平对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探索119

第四节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122

一、“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122

二、“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128

三、国民教育任务“在俄国应当提到首位”133

四、“把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应有的高度”137

五、科教兴国:邓小平对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升华139

第五节 “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145

一、列宁分解“社会主义”的著名公式145

二、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吸取外国好东西的重要决策150

三、苏俄吸取外国好东西的成效和经验总结157

四、全面开放:邓小平对列宁思想的创造性发挥162

第三章 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起点169

第一节 毛泽东的有益经验:邓小平继承和发展170

一、从破除苏联迷信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70

二、从“两个阶段”的设想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78

三、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到所有制改革之路的探索182

四、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思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0

第二节 毛泽东的失误教训 邓小平吸取和转化196

一、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6

二、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206

三、由闭关自守到全面开放215

第三节 毛泽东的方法论原则:邓小平坚持并创新运用223

一、独立自主的传承与发挥223

二、实事求是的承继与弘扬227

三、群众路线的恪守与完善235

四、矛盾学说的遵循与丰富238

第四章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新价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化土壤242

第一节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现代价值的一般分析242

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基本特征242

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母体245

一、积极进取、自强自立民族精神横贯中国古与今249

第二节 积极进取、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249

二、积极进取、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邓小平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256

第三节 “民本”主张和“内圣外王”之道259

一、“民本”主张:治国安邦的思想基础259

二、“内圣外王”:修学经世的理想人格261

三、从“全心全意”到“使人民满意”的群众观: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266

四、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对传统内圣外王政治思想的扬弃269

第四节 义利双修、利民富民的传统价值观274

一、传统义利观的嬗变及合理内核274

二、传统利民富民观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278

三、传统义利双修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奋斗目标283

第五节 “中”与“和”的哲学方法论287

一、“中庸”释义287

二、“过犹不及”与反“左”防右291

三、“执两用中”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294

四、“和而不同”与“一国两制”300

五、“和合之道”与中国的和平外交305

第五章 世界社会主义多样化演进的新态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成借镜308

第一节 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教训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9

一、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309

二、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12

三、必须切实改善和加强共产党的领导315

第二节 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的试验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7

一、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观与我国民主建设318

二、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模式与我国所有制改革324

第三节 欧美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9

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分析329

二、市场社会主义给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349

第四节 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的尝试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59

一、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尝试的坎坷历程359

二、亚非拉民族社会主义尝试留给我们的思考367

第六章 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新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要借鉴374

一、吸取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的必要性375

第一节 吸取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375

二、吸取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的标准、方法和目的383

第二节 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借鉴之一--科学技术和教育386

一、科技和教育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实现了社会的巨大进步386

二、借鉴资本主义科技成果,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事业389

三、借鉴资本主义教育成果,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395

第三节 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借鉴之二--市场经济403

一、市场经济的价值及性质分析403

二、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成果,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407

第四节 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借鉴之三--民主政治418

一、西方民主和法治的社会价值分析418

二、借鉴西方民主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421

三、借鉴西方法治经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429

第五节 资本主义肯定性成果借鉴之四--人本主义433

一、人本主义的特质及其价值分析433

二、人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相通之处436

三、借鉴人本主义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438

第七章 知识经济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引领要素443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444

一、未来学家的知识经济时代观444

二、知识的“最终替代”作用分析451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454

四、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几个维度,迎接新时代的挑战467

第二节 知识经济对世界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深刻影响470

一、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界影响470

二、知识经济发展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冲击480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487

第三节 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09

一、现实中国面临历史的机遇509

二、差距与不足制约着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512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未来更加美好517

主要参考书目5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