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名村调查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名村调查报告
  • 陈友华,杜骏飞等主笔(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213129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乡村-社会调查-调查报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名村调查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丛书总序1

导言1

第一章 他们的生活13

一、样本分析与人口学变量14

二、家庭经济:中国人的计算单位16

(一)田地占有情况17

(二)粮食生产与销售19

(三)家庭收入结构20

(四)农村家庭固定资产21

(五)尚未完全开放的农村市场25

(六)开支情况26

三、乡村环境:现代化下的隐忧28

(一)环境卫生29

(二)环境污染30

四、农村教育:期待更多的机会31

五、乡村政治:亟需突围的困局35

(一)基层选举与政治热情35

(二)村务与村民评价38

(三)村干部及其作用40

六、农村医疗:任重而道远41

七、乡村法制:无法承受之重45

八、乡村文化:传统与现代并存48

九、农村思想建设:应进一步落实措施52

(一)“30.7%和69.3%”52

(二)“15个党员,5个答案”53

十、新农村:农民眼中的理想图景55

第二章 中国乡村的三个层次59

一、人口学变量与样本分析61

(一)性别分布与年龄分布61

(二)乡村经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对假设1.1的检验62

二、家庭经济:乡村分化的典型表现63

(一)田地耕种情况与收入结构:在“农”与“非农”之间63

(二)固定资产:村庄分化的物质标志67

(三)经济压力的主观评价72

(四)科技普及与乡村分化:假设1.2的检验74

(五)市场开放程度与乡村分化:对假设1.5的检验75

三、乡村环境: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环境77

(一)环境卫生77

(二)环境污染79

(三)村民的主观态度80

四、乡村义务教育:普及与差异81

(一)入学基本状况82

(二)村民对义务教育的态度83

五、乡村政治:不同的政治生态87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村民对乡村政治的关注度呈负相关87

(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村庄,其村政现状越不成为一个“问题”90

六、农村医疗:经济的影响94

(一)医疗水平的差异95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差异96

七、乡村法制建设与法制文化:大同小异97

八、文化建设: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101

(一)文化基础设施与娱乐活动:传统与现代101

(二)信息传播渠道103

九、思想建设:党建的分化105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105

(二)乡村经济与党员威信:对假设1.4的检验106

十、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108

(一)对新农村政策的认知108

(二)农民眼中的新农村110

(三)农民的认同与信心111

(四)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113

第三章 名村与非名村114

一、人口学变量与样本分析116

(一)性别分布116

(二)年龄分布117

(三)家庭人口情况118

(四)受教育程度与名村非名村的关系119

二、家庭经济:“名”与“非名”的重要分水岭119

(一)家庭收入:“由名而利”的乡村典型120

(二)收入结构:徘徊在农与非农之间的中国乡村121

(三)乡村家庭固定资产:“名”与“非名”的深刻烙印125

(四)家庭经济压力130

(五)科技下乡:略显尴尬的口号132

(六)乡村市场:尚未开放的流通领域133

三、乡村环境:污水流向非名村?135

(一)环境卫生:生活污染的处理135

(二)环境污染的主观评价:潜在的危险137

(三)村民的主观认同:对假设2.3的检验138

四、义务教育:“名”与“非名”间的失衡140

(一)基本入学情况:大同小异141

(二)对教育的主观评价:“名”与“非名”的另一分化141

五、乡村政治生态:社会环境的分化143

(一)政治生态:两类村庄,两种村政143

(二)民意:不同的村庄,同一种诉求147

六、乡村医疗:未完成的体制改革149

七、法制建设:尴尬的武器与乡村分化152

(一)法律:农民的最后武器152

(二)法制环境:“名”与“非名”的制度分异154

八、文化建设:徘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155

(一)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传统与现代的分野155

(二)文化娱乐活动:低成本的大众娱乐156

(三)村庙与庙会:非名村的传统沿袭158

(四)负面文化:非名村的“道德标签”?159

九、乡村思想建设:“名”与“非名”的政治分化160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名”与“非名”的政治生活160

(二)党员威信:作为典型榜样的名村161

十、新农村: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展望164

(一)对“新农村”政策的认知:来自非名村的冀望164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愿景与认同165

后记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