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 下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宣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18779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59页
- 文件大小:160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 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关于人的命运与西方文化奥秘的思想论战1
第一节 当代法国思想的独创性1
第二节 在世界大战中浴火重生5
第三节 当代法国现象学运动7
(一)3H的思想威力7
(二)黑格尔辩证法的余音11
(三)萨特的存在主义及其现象学基础14
(四)不断超越“他者”的列维纳斯伦理现象学20
(五)梅洛-庞蒂的身体生存现象学24
(六)当代法国现象学运动的伟大意义30
第四节 “三位怀疑大师”的思想启发31
(一)马克思批判精神的阐扬36
(二)从弗洛伊德到拉康和福柯的精神分析运动51
(三)新尼采主义的诞生及其演变53
第五节 人的自我否定:向人文主义挑战57
(一)对于“人”的批判交响乐序曲57
(二)对自然权利论和启蒙时代人性论的反叛59
(三)对人的自由的重新探索62
(四)人的主体性的虚设及其在理论视域中的消逝64
(五)后现代关于“非人”的论述的新挑战69
第六节 返回自然和日常生活本身72
(一)日常生活的超越性72
(二)批判传统本质论以提升日常生活的理论意义75
(三)研究日常生活基本结构作为理论思想的基础76
(四)日常生活的反思性80
第七节 揭开语言及其论述的奥秘82
(一)法国当代语言学转折的特点83
(二)拔除西方语音中心主义的根源93
(三)在生活世界中破解语音中心主义的迷思100
(四)探索语言奥秘的典范转换108
第八节 对于历史的解构110
第九节 对“现代性”的批判120
(一)现代性及其自我批判力量的形成120
(二)作为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力量的当代法国思想125
(三)对现代社会三大主轴的解构126
(四)对现代文化及技术的集中批判132
第一章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140
前言140
(一)结构主义在法国当代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141
(二)列维-斯特劳斯的生平著作144
第一节 以“性”和“食”两大主轴而建构的人类文化148
(一)神话是从自然向文化过渡时期的人类故事148
(二)文化基本结构来源于自然151
(三)性交换基本结构最初体现在原始亲属关系的模式上154
第二节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55
(一)亲属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社会关系155
(二)亲属关系原子结构156
(三)亲属血缘关系的社会和自然双重性157
(四)衬托亲属关系的语词系统158
(五)巩固亲属关系的态度系统159
(六)乱伦禁忌的决定性意义160
第三节 神话的结构是人类心灵运作模式的表现形式161
(一)神话研究在结构主义人类学中的关键地位161
(二)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的基本结构162
(三)神话结构的变换性和同一性165
(四)神话结构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166
第四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符号论与象征论168
(一)语言结构分析的重要意义168
(二)语言结构与文化结构的关系171
(三)语言结构的二元对立象征性模式171
(四)四大类型的文化基本结构173
(五)隐喻和换喻的二元对立象征性结构174
(六)神话思维的象征性结构176
(七)人类象征性思维模式的同一性和灵活性178
第二章 拉康后弗洛伊德主义180
前言:拉康在法国当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地位180
第一节 对弗洛伊德的超越189
第二节 通过“他者”对潜意识进行语言解构191
第三节 在虚无中无限追求和超越自己的欲望196
第四节 在语言的潜意识意向中探讨主体204
第五节 在“俄狄浦斯情结”之外探讨主体208
第六节 现实、象征与想象之间的三重结构215
第七节 简单的结论219
第三章 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论221
第一节 罗兰·巴特符号论的后结构主义性质221
第二节 以“零度书写”彰显作家的社会职责225
第三节 在文学评论中探讨语言符号的奥秘233
第四节 对于流行文化的符号论研究236
第五节 巴特符号论的后现代意义242
第四章 福柯的新尼采主义248
第一节 叛逆细胞充满全身的“异数”248
第二节 研究主题及作品概述253
第三节 作为事件的“论述”258
第四节 知识考古学的基本意义262
第五节 权力系谱学267
第六节 权力的普遍性与策略性272
(一)在力的紧张关系中运作的权力272
(二)权力运作的不同模式275
(三)权力系谱学的基本策略281
第七节 监狱是当代社会的典型缩影282
第八节 自身的技术与规训策略287
(一)自身的技术与主体的建构287
(二)自身的技术的不同模式290
(三)对于身体和性的规训291
第九节 自身的历史本体论与生存美学295
第五章 德里达反语音中心的解构论305
第一节 海神普罗德斯式的人物305
第二节 改造并超越海德格尔的“解构”316
第三节 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324
第四节 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329
第五节 对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批判340
第六节 在书写“延异”中“解构”346
第七节 差异化运动的可能性倾向351
第八节 超语言的符号游戏355
第九节 在差异化中实现模糊化359
第十节 解构主义文学评论的兴起360
第十一节 德里达与克里斯蒂娃的对话370
第十二节 从反语言到反艺术376
第六章 利奥塔的后现代论述381
第一节 利奥塔的思想历程381
第二节 颠覆传统时空观385
第三节 关于后现代状况的分析391
第四节 对于传统知识“大叙述”的批判399
第五节 后现代资讯及文化的媒体化403
第六节 私人生活领域的资讯化和透明化409
第七节 摄影取代绘画如同新闻取代文学411
第七章 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批判理论417
第一节 紧跟时代步伐的社会思想家417
第二节 作为理论视野的日常生活423
第三节 西方消费社会结构的转化432
第四节 消费的语言论述化441
第五节 从模拟文化向拟像文化的转化450
(一)拟像游戏的普遍化456
(二)在极端化中冒险的消费文化458
第六节 身体与性在当代拟像文化中的地位460
(一)身体取代心灵的崇高地位461
(二)身体的意识形态功能463
(三)阳具中心主义的消费文化465
第七节 对美国社会文化的批判466
第八章 布尔迪厄的结构动力学471
第一节 历练社会文化剧变的思想家474
第二节 将社会学当成“战场”的社会学家481
第三节 当代社会的文化特权再生产489
第四节 生存心态501
(一)生存心态的基本含义501
(二)生存心态的时空结构504
(三)作为分类和区分化原则的生存心态506
(四)生存心态与文化的相互转换508
(五)作为生活风格和美学品味的生存心态510
第五节 场域的紧张性及其结构动力学513
(一)社会场域是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性及其象征性的产物513
(二)社会场域同资本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516
(三)场域的运作走向与资本斗争中的策略519
(四)国家政权场域的特殊运作逻辑524
(五)场域的相对性、相关性及其阅读的反思性529
第六节 语言交换市场及象征性暴力的运作逻辑534
(一)社会就是语言交换市场534
(二)语言交换市场的基本策略及其象征性暴力效果536
第九章 利科的反思诠释学540
第一节 意志的现象学544
第二节 反思的行动诠释学554
(一)诠释学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及现象学的关系555
(二)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557
(三)精神分析学与诠释学的结合559
(四)在论述及隐喻的多重关系中诠释意义561
(五)从文本到行动569
第三节 时间、记述与自身的同一性571
第四节 政治是特殊的合理性与特殊的恶的结合591
(一)对于政治的一贯关怀591
(二)从政治与经济和伦理的关系探讨政治的性质593
(三)对于阿伦特政治哲学的肯定596
(四)对于埃里克·维尔政治哲学的继承600
(五)对政治的恶的揭露和分析604
第五节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606
第十章 德勒兹的混沌哲学616
第一节 在混沌世界中战斗一生616
第二节 混沌世界的皱褶结构623
第三节 哲学的天真无邪性629
第四节 关于存在和自然的哲学问题633
第五节 “反俄狄浦斯”与“欲望机器”637
第十一章 女性主义的新篇章642
第一节 法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历史传承和新出发点642
(一)符号论的女性主义思想646
(二)解构主义对逻辑中心主义和阳具中心主义的批判650
(三)解构主义对父权中心主义文化体系的批判653
第二节 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及其影响664
第三节 伊里加雷666
第四节 克里斯蒂娃674
第十二章 阿兰·图雷纳的社会运动理论678
第一节 当代社会运动的探索者678
第二节 当代社会运动与现代性681
第三节 后工业社会、信息程序化社会与社会运动684
(一)“行动者”的复返及其积极社会意义685
(二)“历史性”的基本含义688
(三)社会运动的性质及其矛盾性689
第四节 各种力量在社会运动中的不同角色691
(一)知识分子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691
(二)国家权力与社会运动的关系692
(三)媒体的角色与功能694
参考文献696
人名和重要概念索引732
热门推荐
- 2050904.html
- 1577650.html
- 3756249.html
- 3176036.html
- 1577910.html
- 611119.html
- 2251411.html
- 2641981.html
- 250436.html
- 2465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0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6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7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9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2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4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9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