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鞠兴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196363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动物-检疫-高等学校-教材;植物检疫-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概念1
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历史渊源1
二、常用的动植物检验检疫术语2
第二节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重要性6
一、近现代动物疫病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危害6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实际重要性7
第三节 动植物检验检疫的特点12
一、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特征12
二、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4
三、国际动植物检验检疫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5
第四节 中国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历史及其发展18
一、动植物检验检疫起步阶段18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取得重大进展与遇到干扰破坏的时期19
三、改革开放后动植物检验检疫健康顺利发展的新时期19
第一篇 动物检验检疫23
第一章 动物检验检疫概述23
第一节 动物检验检疫的主要依据、手段及措施23
一、《国际动物卫生法典》2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7
四、动物检疫名录28
五、检疫操作规程29
六、动物检疫的主要手段和措施29
第二节 进境动物风险分析30
一、风险分析30
二、危害因素确定31
三、风险评估31
四、风险管理32
五、风险交流32
第三节 进出境动物检疫32
一、动物检疫审批32
二、进境动物检疫34
三、出境动物检疫36
四、过境检疫37
五、检疫结果判定和出证37
六、检疫处理38
第四节 国内动物检疫38
一、预防动物疫病的制度和措施38
二、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的法律措施40
三、动物检疫制度41
四、动物防疫监督43
第二章 动物检验检疫技术45
第一节 检验检疫样品45
一、病料采集和运送45
二、病料的保存47
三、病料的记录、包装和运送方法48
第二节 细菌分离及鉴定48
一、无菌技术48
二、接种工具49
三、操作环境49
四、细菌培养基50
五、病料的处理52
六、细菌的分离接种53
七、细菌的培养方法54
八、细菌的鉴定56
第三节 病毒分离及鉴定65
一、检材的采集与送检65
二、病料的处理65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65
四、分离病毒的鉴定74
第四节 其他病原微生物分离及鉴定78
一、螺旋体78
二、立克次氏体81
三、支原体84
四、衣原体86
第五节 寄生虫检查89
一、虫卵检查法89
二、虫体检查法89
三、免疫学检测方法90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90
第六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检验检疫中的应用90
一、概述90
二、免疫学技术在动物检验检疫中的应用91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检验检疫中的应用93
四、快速生化检测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94
五、生物芯片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95
六、生物传感器在检验检疫中的应用96
第三章 检疫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97
第一节 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检验检疫97
一、炭疽97
二、口蹄疫99
三、布氏杆菌病102
四、结核病103
五、沙门氏菌病106
六、狂犬病107
七、钩端螺旋体病109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110
第二节 家畜固有传染病的检验检疫112
一、猪瘟113
二、牛瘟115
三、猪丹毒117
四、气肿疽118
五、副结核病119
六、蓝舌病122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检验检疫123
一、旋毛虫病123
二、棘球蚴病124
三、猪囊尾蚴病126
四、弓形虫病127
五、细颈囊尾蚴病129
六、猪蛔虫病130
第四节 家禽重要疫病的检验检疫132
一、传染性法氏囊病132
二、马立克病134
三、鸡新城疫135
四、禽流感137
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38
第四章 肉品检验检疫技术141
第一节 概述141
一、肉与肉制品141
二、肉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141
三、宰后肉的变化142
第二节 宰前检疫技术144
一、宰前检疫的意义144
二、宰前检疫的组织144
三、宰前检疫的方法及技术要领146
四、宰前检疫后的处理147
五、宰前检疫结果的登记147
第三节 宰后检验技术148
一、宰后检验的目的及意义148
二、宰后检验的组织及技术要求148
三、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150
四、宰后检验的程序及操作要点151
五、宰后检验后的处理155
第四节 肉的新鲜度检验157
一、感官检验157
二、理化检验157
第五节 肉品的微生物学检验162
一、菌落总数的测定162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163
三、致病菌的检验164
第六节 肉品的寄生虫学检验167
一、旋毛虫病167
二、囊尾蚴病168
三、棘球蚴病169
四、弓形虫病170
第七节 腌腊肉制品的检验170
一、感官检验171
二、理化检验173
三、腌腊肉制品卫生评价与处理180
第八节 熟肉制品的检验180
一、感官检验180
二、理化检验181
三、微生物检验183
四、熟肉制品卫生评价与处理184
第九节 肉类罐头的卫生检验184
一、肉类罐头的常规检验185
二、肉类罐头的理化检验188
三、肉类罐头的微生物检验188
四、肉类罐头卫生评价与处理191
第十节 食用动物油脂的卫生检验192
一、感官检查192
二、理化检验193
三、食用动物油脂卫生评价与处理196
第五章 乳品检验检疫技术197
第一节 概述197
一、乳与乳制品197
二、乳的组成及主要化学成分197
三、异常乳198
四、乳制品的安全与卫生198
第二节 乳品取样技术200
一、样品采集200
二、样品保存201
第三节 乳与乳制品的理化检验202
一、酸度的测定202
二、乳脂含量的测定203
三、乳蛋白的测定204
四、乳糖含量的测定205
五、灰分及主要盐类的测定205
六、磷酸酶的测定207
七、牛乳冰点的测定及掺水计算208
第四节 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检验209
一、一般微生物检验方法209
二、特殊检验方法210
第五节 乳与乳制品的卫生学评价211
一、原料乳211
二、巴氏杀菌乳211
三、灭菌乳212
四、奶油212
五、炼乳213
六、酸牛乳213
七、乳酸菌饮料214
八、冷冻饮品214
第六章 水产品检验检疫技术216
第一节 概述216
一、生物性的危害216
二、化学性危害216
三、物理性危害217
第二节 水产品检验抽样和制样217
一、抽样方法217
二、样品制备219
第三节 水产品品质感官检验219
一、活水产品220
二、冰鲜水产品220
三、冻水产品221
第四节 水产品理化检验221
一、品质理化检验221
二、鲜度检验223
三、食品添加剂含量的检验223
四、环境污染物的检验224
第五节 水产品细菌学检验225
一、设备和材料225
二、水产品细菌学检验225
第六节 水产品寄生虫检验226
一、双槽蚴226
二、微孢子虫227
三、异尖线虫蚴227
四、绦虫蚴227
五、后尾蚴227
第七节 水产品天然毒素检验228
一、贝类毒素的检验228
二、组胺的检验228
三、河豚毒素的测定228
第七章 蛋品卫生检验检疫技术230
第一节 蛋的品质鉴定方法230
一、感官鉴定法230
二、光照鉴定法230
三、理化鉴定法231
第二节 蛋与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232
一、鲜鸡蛋232
二、冰全蛋232
三、巴氏消毒冰鸡全蛋、冰蛋黄和冰蛋白234
四、巴氏杀菌全蛋粉235
五、鸡全蛋粉、鸡蛋黄粉236
六、蛋白片236
七、皮蛋(松花蛋)237
参考文献239
第二篇 植物检验检疫241
第八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241
第一节 有害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的区域性241
一、有害生物传播的“人为性”241
二、有害生物传入新区的危害性242
三、加强植物检疫的紧迫性243
第二节 植物检疫与植物卫生244
一、植物检疫的概念244
二、植物检疫与植物卫生245
第三节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历史与发展247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247
二、风险管理的程序247
三、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产生和发展248
第四节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及风险分析程序250
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250
二、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标准程序250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254
四、世界各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现状254
第五节 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257
一、转基因作物的现状257
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258
三、转基因植物的风险评估260
四、国内外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管理264
第九章 植物检疫法规266
第一节 植物检疫法规的发展和类别266
一、植物检疫法规的起源与发展266
二、植物检疫法规的类别268
第二节 国际性植物检疫法规268
一、《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268
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271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272
四、检疫双边协定、议定书及合同条款中的检疫规定273
第三节 中国植物检疫法规274
一、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274
二、进出境植物检疫的主要法规275
三、国内植物检疫的主要法规276
四、加强植物检疫立法工作,建立并健全我国植物检疫法规体系276
第十章 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279
第一节 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和“保护区”的划定279
一、国内植物检疫的做法279
二、国际植物检疫“非疫区”的确定281
第二节 建立健康种苗基地和产地检疫284
一、建立健康种苗生产基地284
二、产地检疫285
第三节 植物检疫的审批与报检287
一、植物检疫审批287
二、植物检疫报检291
第四节 进出境口岸检疫和国内调运检疫292
一、国内调运检疫293
二、进出境口岸检疫295
第五节 隔离试种检疫298
一、隔离试种检疫的必要性298
二、隔离试种检疫的基本程序300
第六节 疫情的监测和控制301
一、疫情的监测301
二、疫情的控制302
三、迎接挑战,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303
第十一章 植物检验检疫技术305
第一节 常规检验检疫技术305
一、现场检验检疫技术305
二、实验室检验检疫技术307
第二节 植物检验检疫新技术的应用318
一、核酸杂交技术318
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319
三、聚合酶链式反应319
四、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321
五、基因芯片检测技术322
第三节 植物检疫信息和资料的收集322
一、植物检疫情报资料的内容322
二、植物检疫信息和资料的收集323
第十二章 检疫处理326
第一节 检疫处理的原则和方法326
一、检疫处理的目的326
二、检疫处理的原则327
三、检疫处理的方式327
四、除害处理的方法328
第二节 物理处理方法328
一、低(高)温处理328
二、电磁波处理332
第三节 化学处理方法334
一、熏蒸处理334
二、化学药剂处理346
三、防腐处理346
第四节 进境原木及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处理348
一、进境原木的检疫处理348
二、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处理349
第十三章 检疫性植物有害生物352
第一节 检疫性植物病原物352
一、检疫性植物病原真菌352
二、检疫性植物病原细菌359
三、检疫性植物病原线虫364
四、检疫性植物病原病毒369
第二节 检疫性害虫373
一、检疫性实蝇373
二、检疫性甲虫375
三、检疫性蛾类389
四、其他检疫性害虫394
第三节 检疫性杂草398
一、菟丝子属398
二、毒麦400
参考文献402
热门推荐
- 3520236.html
- 1378597.html
- 3087138.html
- 3609617.html
- 775383.html
- 3350429.html
- 1931222.html
- 186399.html
- 116830.html
- 415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3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0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4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7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0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96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7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