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鲁青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7850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国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一本书读通国学典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治国安邦3
居安思危——魏绛回绝恩赐,巧言劝王有远虑3
励精图治——孱弱宣帝废霍氏专权,酿西汉中兴4
安居乐业——老子的“理想国”显无为而治5
以人为鉴——唐太宗以三物为鉴,成一代明君6
焚书坑儒——秦始皇残害儒家失民心,加速灭亡7
约法三章——汉高祖不住秦宫,还军霸上重施法律8
汗马功劳——或驰疆场或出奇谋立大功者皆英雄9
广开言路——圣明君主采忠良之言治国安邦10
生灵涂炭——苻坚惨死,前秦百姓水深火热11
三顾茅庐——刘备诚恳三请卧龙出山建功绩12
道不拾遗——孔子治鲁三月,显露旷世才能13
陈陈相因——刘邦用老子之策治天下,国力渐强14
化干戈为玉帛——禹帝毁城墙结交天下诸侯15
取信于民——李世民初登基不要民债要民心16
闻鸡起舞——祖逖刘琨发奋练武,成文武全才17
亡羊补牢——庄辛巧用比喻使襄王彻悟收复国土18
封侯万里——班超一生尽忠战西域终封侯19
天翻地覆——汉武帝战匈奴刀光剑影乾坤倾20
燕王好乌——燕王信乌鸦不信贤能终丧命真假不明21
克勤克俭——治水辛勤感动舜帝让位22
明察秋毫——齐宣王欲称霸请孟子解说仁政23
论功行赏——汉高祖评功劳力,推萧何居首位24
为虎作伥——人被虎吃为灵魂解脱,助虎作恶25
十室九空——胡亥昏庸赵高无道致天下苍生于水火26
第二章 智慧谋略31
空城计——孔明以逸对疑,城头唱走司马懿31
一鸣惊人——伍举苏从激将法齐威王重整国威32
抛砖引玉——墙留诗半句,引出绝世好文33
围魏救赵——孙膑出奇招避实就虚退庞涓3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勇班超智谋双全斗匈奴结交西域35
请君入瓮——来俊臣施诡计,周兴害人终害己36
螳臂当车——颜阖用寓言巧教太子蘧伯巧3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聪明少年好计策谏吴王莫轻举妄动39
田忌赛马——孙膑巧布局,田忌之马胜齐王40
移花接木——李园一妹嫁二夫,只为生子掌大位41
周瑜打黄盖——智周瑜忠黄盖,苦肉一计定胜局42
金蝉脱壳——诸葛孔明身死神在,吓退敌兵43
运筹帷幄——张良不出军帐出谋略,功比天高45
未雨绸缪——公平乱劝成王有备无患46
完璧归赵——蔺相如智斗秦王保玉璧47
神机妙算——诸葛孔明神机妙算,博得三足鼎立48
狡兔三窟——冯谖大智慧,帮孟尝君保平安50
李代桃僵——程婴舍骨肉保忠臣,后代可歌可泣51
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征服南夷52
一箭双雕——长孙晟保公主威名震突厥53
调虎离山——孙策用妙计打败刘勋取卢江54
釜底抽薪——曹操夜袭乌巢,断烧粮草,大败袁绍55
楚歌之计——刘邦兵士唱楚歌乱项羽军心56
奇货可居——吕不韦囤异人,终成就始皇霸业57
暗度陈仓——韩信暗度陈仓,神兵天降平三秦59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不钓鱼虾钓公侯60
第三章 忠肝义胆63
莫须有——秦桧欲加其罪,岳武穆千古含冤63
鞠躬尽瘁——诸葛亮受命匡扶汉室劳死五丈原64
背水一战——韩信置己于死地复后生65
痛饮黄龙——岳将军阵前豪言畅饮庆大捷66
马革裹尸——马援征战不恋温床恋沙场67
四方之志——处处青山留白骨68
投笔从戎——班超弃文学走疆场,西域立奇功69
忠言逆耳——樊哙直言谏刘邦还军,不入秦宫70
陈雷胶漆——陈雷情义感动天下,流芳万世72
余勇可贾——高固独闯敌营为齐军勇当楷模73
精忠报国——岳母刺字造就一代忠烈名将74
肝脑涂地——娄敬冒死大胆谏刘邦75
匹夫有责——顾炎武使中华民族思想再次飞跃76
披荆斩棘——冯异杀出血路保刘秀称帝,建奇功77
舍我其谁——公孙丑一句呐喊抒发英雄情怀78
老骥伏枥——曹操宝刀不老,雄心欲吞天下79
誓死不二——李离用性命维护法律尊严80
不甘雌伏——赵温年少有志,学雄鹰终成大器81
破釜沉舟——项羽自断退路,大败秦军82
披肝沥胆——关云长念旧情,不受曹操万两金83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霍去病豪情誓灭匈奴,言犹在耳84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奚齐以怨报德,最终为人所诛85
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有名无实,曹操大权独揽86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受教育,痛改缺点图大事87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为报仇舍生取义显忠贞88
第四章 礼仪天下93
三寸金莲——窗娘襄足讨主欢心,襄脚跳舞93
祖龙之虐——秦始皇自命“祖龙”蒙蔽天下94
黄袍加身——宋太祖陈桥兵变,假借民意登基95
宾至如归——子产拆墙献礼,巧长郑国志气96
邯郸学步——蠢少年学人走路贻笑天下97
齐王舍牛——齐宣王为表仁慈,不杀无辜之牛99
桀犬吠尧——桀纣之犬吠于尧舜,显奴才本质100
二疏辞官——疏广二人急流勇退,可当楷模101
伍胥抉目——伍子胥挖目,怒看越兵颠覆吴国102
程门立雪——杨时尊师,宁受风雪求学问103
莫逆之交——领悟生死大义,四人坦然对生死104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友情似水千年不息105
三生有幸——圆泽不忘好友定三生之约106
刎颈之交——蔺相如舍私怨,终获挚友107
开诚布公——诸葛亮身体力行,以公道治蜀国108
举案齐眉——梁鸿孟光平淡度日,显夫妻真情109
万家生佛——司马光清正廉洁,美名传万家110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智斗地霸,解除百姓怨苦111
结草衔环——魏颗杨宝心怀仁爱,终获回报112
不耻下问——孔圉学知识,虚怀若谷留美名114
司马昭之心——司马昭夺权之心,路人皆知115
识时务者为俊杰——司马徽评判英雄,诚推卧龙凤雏116
第五章 品格意志119
铁杵磨针——童年李白遇老妇悟勤奋真谛119
愚公移山——愚公情感玉帝,高山变平川120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熬夜苦读圣贤书121
夸父追日——夸父追赶太阳,命丧征途化桃林122
玩物丧志——卫懿公痴迷养鹤,失去军心丧性命123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屈辱三年,暗怀灭吴壮志124
精卫填海——炎帝之女为报仇,誓要沧海变桑田125
乘风破浪——宗悫少年英雄,大展鸿鹄之志126
众志成城——周景王爱财喜乐,江山众人推127
嗟来之食——人穷志不短,坚决忍辱乞食128
不识时务——张霸拒绝权贵,彰显一身正气129
不折不挠——桥玄不畏强暴,舍子保法律130
忍辱负重——陆逊外柔内刚,担大任,内敛不张扬131
痛定思痛——韩愈常思过往痛事,以省自身133
水滴石穿——张乖崖秉公执法,判语论是非134
东山再起——谢安报朝廷,四十再出山135
映雪读书——孙康穷而有志,雪地读书显精神136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屈权贵,舍荣华得尊严13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皓刚烈,不为所屈138
不拘一格——龚自珍遇昏君,不得志,指天发问139
初生牛犊不怕虎——庞德初战不畏关羽雄风140
置之度外——光武帝不理二敌,养兵蓄锐待整河山141
第六章 外世之道145
东道主——郑国于晋秦两国夹缝间巧妙求生145
金龟换酒——酒仙诗仙相见解金龟换酒为乐146
大公无私——祁黄公以才能为标准,无私举荐147
脚踏实地——司马光数十载写就《资治通鉴》148
口蜜腹剑——李林甫,表里不一,人前伪善149
趋炎附势——李垂不阿谀奉承,两次被贬150
草菅人命——贾谊不计前嫌,引秦史救周勃151
洁身自好——屈原乱世环境仍保自身清白152
雪中送炭——宋太宗体恤民情,雪中送温暖153
信口雌黄——王衍侃侃而谈,漏洞百出154
一丘之貉——杨恽直言相谏,惨遭不测155
笑里藏刀——李义府溜须拍马,口蜜腹剑156
曲高和寡——宋玉才华横溢,难寻知音157
一见如故——子产季札初次见面如旧相识158
迷途知返——陶渊明弃官从文创杰作159
嫉恶如仇——傅成为官正直,直言善谏160
推心置腹——刘秀待人真诚,众人心悦诚服161
出言不逊——张郃遭人陷害,投奔曹操162
臭味相投——奇臭的人在一起味道也变香了163
高朋满座——王勃会朋即兴,创名作《滕王阁序》164
出尔反尔——邹穆公战败,求教于孟子165
如鱼得水——诸葛亮辅佐刘备定天下166
惺惺相惜——郭泰和李膺同舟共济成佳话167
以言取人——宰予巧言令色,险骗孔子168
与人为善——子路乐于接受批评完善自己169
狼狈为奸——狼和狈互相配合,偷吃羊170
洗耳恭听——许由高傲自大,洗耳受巢父奚落171
见利忘义——骊寄为了利益,欺骗朋友吕禄172
第七章 人情冷暖175
爱屋及乌——姜尚解周武王治国之惑175
河东狮吼——苏轼取笑陈季常,家有悍妇赠诗一首176
一“饭”千金——不得志,韩信得漂母接济,终还以千金177
覆水难收——姜太公覆水置地,情何以收178
内助之贤——马车夫之妻,贤言教夫君,改头换面179
舐犊情深——杨修被曹操所杀,其父万分痛心180
八百孤寒——李德裕被贬寒门,士子多流泪181
卧冰求鲤——王祥不计前嫌,孝顺继母182
不因人热——梁鸿性情孤傲,不受人点滴恩惠183
一往情深——桓伊对音乐一往情深184
同室操戈——兄弟二人为争夺美人而持刀相向185
门庭若市——邹忌劝齐威王,广开言路免受蒙蔽186
落井下石——许有壬反对废除科举而遭羞辱187
鸾凤和鸣——懿仲依靠卦辞选女婿188
分道扬镳——元志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拒让路189
千里送鹅毛——缅伯高以鹅毛为礼,向大唐进贡190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广聚精会神,所射之箭可穿石191
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感发妻之恩,拒娶公主192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垓下被围后,自刎于乌江边193
第八章 百姓人家197
东施效颦——丑东施不自醒,仿西施捧心皱眉197
东窗事发——秦桧同妻东窗密谋事败露198
南柯一梦——淳于棼梦归蚁穴,演绎人生百态199
家喻户晓——梁姑怕担恶名,跳入火海自杀200
乐不思蜀——亡国之君,刘禅贪图享乐201
鹤立鸡群——稽绍气宇轩昂,仪表出众202
脍炙人口——曾参为亡父戒吃羊枣203
空中楼阁——傻富人只想建第三层高楼204
孤芳自赏——张孝祥作诗言志205
左右逢源——孟子详解如何学习掌握知识206
流言飞语——汉武帝听信流言斩杀窦婴207
塞翁失马——老翁丢失马匹却不以此为祸208
世外桃源——陶渊明不畏权势追求田园生活209
纸醉金迷——名医孟斧,仿皇宫装饰家居210
叹为观止——季札借赞扬舞蹈与鲁国结盟211
画地为牢——武吉孝当先感天地212
秦晋之好——秦晋联姻成就霸业213
买椟还珠——郑人买珠宝,弃珠宝留下盒子214
指腹为婚——与时代发展相悖的理念一定要摒弃215
明月入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216
第九章 修身养性219
两袖清风——于谦为官清廉,巧赋诗以明志219
胯下之辱——潦倒韩信彰显过人品质220
坐怀不乱——柳下惠施怜悯不动淫意乃真君子221
平易近人——姜太公封归齐地,令缛节从简从易222
专心致志——孟子以弈秋授棋为例,谏大王收心223
杯弓蛇影——杯中清酒影墙上弓,闹人心病224
纸上谈兵——赵括空谈理论,致使长平之战惨败225
熟能生巧——油翁以铜钱做滤器,竟滴油不沾226
不求甚解——陶渊明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227
心坚石穿——傅先生意志坚定,钻穿石盘终成仙228
三迁之教——孟母三迁成就“亚圣”孟子229
歧路亡羊——过多岔口使人迷茫而未寻到羊230
学而不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31
纪昌学箭——纪昌练好基本功,成就高超技艺232
望洋兴叹——河神识得海神真面目,自愧不如233
缘木求鱼——孟子巧劝齐宣王实行仁政234
始作俑者——孔子痛恨第一个作俑陪葬的人235
食言而肥——鲁哀公借机讽刺孟武伯的不诚信236
韦编三绝——孔子读书三次将串连书的牛皮磨断237
后生可畏——青年人前途无量,不可小视238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曾参们需要学习舜的孝行239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孔子墨子心怀天下,筑就辉煌文化240
悦近远来——叶公请教孔子如何治理地方241
明哲保身——仲山甫既保全自己又顾全大局242
自暴自弃——孔子教育弟子要追寻仁义之路243
与民同乐——孟子以夏桀为例,劝梁惠王与民同乐244
学而优则仕——学有所成应为国家效劳245
大旱望云——百姓忍受夏桀的暴政,渴望救兵到来246
第十章 古今风云249
射石饮羽——飞将军李广射箭,入石隐尾石中249
水漫金山——法海以拿妖为名涂炭生灵250
煮豆燃箕——曹植七步作诗,问:弟兄相煎何急251
逐鹿中原——奴隶英雄傲视群雄,敢问鹿死谁手252
势如破竹——杜预借高涨士气终灭吴253
先发制人——西楚霸王杀殷通,登上历史舞台254
终南捷径——卢藏用借终南山为官,引骂名255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兵不血刃解兵权,终无后顾之忧256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用计不成,竹篮打水一场空257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云长为兄长忠肝义胆258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孔明“借”东风,助公瑾火烧赤壁259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熟谙兵法极善用兵终成“王侯将相”26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苏代三寸不烂之舌退秦兵26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大树将军失利不自馁终破贼263
倾国倾城——妲己、褒姒空有美色却引千古骂名26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心怀天下感动世人265
第十一章 文坛撷趣269
狗尾续貂——司马伦任人唯亲,乱家祸国留笑柄269
掩耳盗铃——蠢贼盗铃,耳塞棉花自言不闻铃声270
叶公好龙——表面上的喜爱不是真爱271
黄粱一梦——梦里繁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终消散272
管中窥豹——以管观豹只得一斑,怎是全貌273
汗牛充栋——好读书读好书,方为治学之本274
洛阳纸贵——左思苦写《三都赋》,一举成名275
开卷有益——宋太宗读书不辍长于治国276
推梨让枣——孔融小时了了知礼仪277
入木三分——王羲之书法道劲冠绝古今278
墙头马上——千金为爱牺牲,怎奈礼数无情遭遗弃280
琵琶别抱——琵琶女年华已逝,沦落天涯281
对酒当歌——曹操横槊赋诗求贤才282
物华天宝——王勃文不加点,语惊四座283
明日黄花——东坡借咏菊,感喟自己迟暮不遇284
诗入鸡林——香山居士文采斐然声名远扬285
牝鸡司晨——妲己蛇蝎心肠,祸国殃民286
淡妆浓抹——苏东坡寄情山水,巧赞西湖287
第十二章 衣食住行291
望梅止渴——曹操行军将士渴饮梅林291
病入膏肓——晋景公梦中闻两童子藏病292
牛郎织女——七夕传说演民间凄美爱情故事293
画饼充饥——魏文帝不自欺欺人,广纳贤能294
黔驴技穷——蠢驴露拙能终入虎口295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见识狭小不自知296
家徒四壁——相如家贫才富,文君痴心追随298
按图索骥——伯乐之子不懂变通,误将蛤蟆当良驹299
无兄盗嫂——直不疑正直宽厚,遭冤不辩解300
一笔勾销——范仲淹推行新政考核官员铁面无私301
行歌拾穗——期颐老者快乐无忧全在心境302
饥寒交迫——高宗父子体恤百姓成仁君303
梅妻鹤子——林逋隐逸西湖,超凡脱俗成佳话304
得过且过——寒号鸟只顾美丽不思进取丢性命305
天花乱坠——法师夸夸其谈,引梁武帝一心为僧306
捉襟见肘——曾参生活清苦,却乐而忘忧307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谎话即将败露仓皇而逃308
守株待兔——农夫侥幸拾兔,幻想好运日日光顾310
民以食为天——郦食其力劝汉王国守粮仓,大胜楚军311
瓜田李下——行事须谨慎,避嫌当切记312
今朝有酒今朝醉——罗隐醉在今朝,暂以忘忧313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田登专横跋扈,为害一方314
热门推荐
- 2255522.html
- 352144.html
- 1393858.html
- 2789462.html
- 927962.html
- 791062.html
- 1503929.html
- 2694533.html
- 3217006.html
- 1338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4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9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2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2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2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3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9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