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察改革措施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检察改革措施研究
  • 高一飞等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检察改革措施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检察改革的五大关系&高一飞1

一、检察制度与宪政体制的关系1

二、隐形程序与法律规则的关系5

三、打击犯罪与维护公正的关系7

四、检察一体与检察独立的关系9

五、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的关系12

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17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制度&高一飞24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4

(一)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背景24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主要内容28

(三)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重大意义30

(四)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实践中初见成效34

二、对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民众监督35

(一)检察机关拥有的自由裁量权36

(二)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方式37

(三)对检察官一定范围内自由裁量权的限制40

三、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思考52

(一)人民监督员的选任54

(二)要扩展监督案件的适用范围及程序57

(三)应当明确监督的方式和时间58

(四)强化监督意见的法律效力59

(五)完善人民监督员的听证制度60

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66

第三章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高一飞72

一、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产生与发展73

(一)实施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背景73

(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内容75

(三)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办案模式82

(四)主诉检察官的选任和制约85

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存在的根据86

(一)主诉检察官的权力来源86

(二)主诉检察官制度的法律依据90

三、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91

(一)选任与淘汰机制不健全92

(二)主诉检察官的法律地位不明确93

(三)主诉检察官与助手的关系未理顺93

(四)主诉检察官的权力与责任不明确95

(五)主诉检察官行使权力缺乏监督机制96

四、改革完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建议96

(一)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诉人队伍97

(二)明确规定主诉检察官的权利、责任和待遇99

(三)加强对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管理100

(四)重视利益保障,严格惩罚措施102

(五)建立事务检察官办案责任制103

附: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关于在审查起诉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工作方案105

第四章 检察机关以事立案制度&陈胜才 陈卫民109

一、职务犯罪侦查中以事立案的必要性110

(一)以事立案问题的提出112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要求以事立案114

(三)以事立案的现实意义115

二、以事立案的范围条件及证明标准118

(一)适用以事立案的案件范围118

(二)适用以事立案的条件120

(三)以事立案的证明标准123

三、以事立案与初查制度126

(一)现行初查制度的基本内容126

(二)初查制度产生的背景128

(三)初查制度的违法性分析129

(四)贯彻以事立案原则,取消初查制度130

四、以事立案中的法律监督131

(一)检察机关的内部立案监督的内容131

(二)当前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32

(三)立案监督的完善136

附:(一)关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以犯罪事实立案的暂行规定141

(二)关于执行《关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以犯罪事实立案的暂行规定》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142

第五章 检察引导侦查&高一飞 魏海燕144

一、检察引导侦查的概念与特征144

(一)检察引导侦查的提出与推行144

(二)检察引导侦查的概念148

(三)检察引导侦查的程序特征149

二、检察引导侦查的理论基础150

(一)检察引导侦查的法律依据150

(二)检察引导侦查的法理基础155

(三)检察引导侦查的现实性159

三、检察引导侦查与建构我国检警关系163

(一)我国现行检警关系述评163

(二)走向折中:检警关系模式考察166

(三)检察引导侦查:我国检警关系的理想结构172

四、检察引导侦查机制在实践中的问题175

(一)如何应对公安机关的抵触情绪176

(二)如何把握好引导的“度”177

(三)从个案引导走向类案引导179

(四)如何规范“适时介入”179

五、检察引导侦查机制的完善181

(一)对检察引导侦查的主体及其权限的设定181

(二)检察引导侦查案件范围的设定183

(三)检察引导侦查的内容和途径184

(四)检察引导侦查机制配套制度的完善188

第六章 零口供规则&高一飞191

一、零口供规则的产生及其价值利弊分析192

(一)零口供规则的产生及内涵的变化192

(二)零口供规则的利弊分析194

二、放弃零口供规则,确立沉默权制度196

三、重视口供价值,口供是证据之一200

四、不能轻信口供,确立口供补强规则201

五、保证合法取证,排除非法口供204

第七章 暂缓起诉制度&高一飞 丁溢208

一、暂缓起诉的改革实行情况208

(一)暂缓起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08

(二)暂缓起诉制度的主要内容210

(三)暂缓起诉制度面临的困境211

二、西方国家暂缓起诉制度的情况213

(一)德国的暂时不予起诉制度213

(二)日本的缓诉处分制度213

(三)美国的延缓起诉制度214

三、暂缓起诉的法理基础215

(一)暂缓起诉与起诉便宜主义215

(二)暂缓起诉与非刑事化政策216

(三)暂缓起诉与法治文明217

四、通过立法构建暂缓起诉具体机制218

(一)暂缓起诉的适用范围219

(二)暂缓起诉的附带处分219

(三)暂缓起诉的效力220

(四)暂缓起诉的程序220

第八章 量刑请求权&龙兴盛 高一飞223

一、量刑请求权概论223

(一)量刑请求权的概念和性质223

(二)量刑请求权的效力226

(三)量刑请求权的法理依据231

(四)量刑请求权的诉讼意义233

二、我国是否应当确立量刑请求权242

(一)量刑请求权的法律基础242

(二)量刑请求权的现实阻碍243

(三)我国能否确立量刑请求权247

三、构建我国量刑请求权运作机制249

(一)量刑请求权的适用范围249

(二)量刑请求权的行使阶段252

(三)量刑请求的提出方式256

(四)量刑请求的提出主体259

(五)量刑请求的说理260

(六)量刑请求的证明责任261

(七)量刑请求的行使形式265

第九章 中国式辩诉交易&高一飞266

一、我国存在事实上的辩诉交易266

(一)量刑减让式的辩诉交易266

(二)不起诉式的辩诉交易268

(三)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刑罚的交易269

(四)特殊情况下的辩诉交易271

二、各国辩诉交易的比较271

(一)各国辩诉交易的情况和特点271

(二)辩诉交易对各方当事人的要求277

(三)辩诉交易的存废之争279

三、中国实施辩诉交易的根据281

(一)我国学者对辩诉交易的立场281

(二)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284

(三)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意义286

四、实现机制:中国式辩诉交易的制度设计291

(一)辩诉交易案件的范围和诉讼程序294

(二)辩诉交易制度的运行环境298

(三)辩诉交易的保障及救济机制300

第十章 普通程序简易审&高一飞303

一、普通程序简易审产生的背景和改革的情况305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305

(二)产生的理论依据306

(三)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改革及其成效311

二、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概念及主要内容312

(一)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概念312

(二)普通程序简易审的主要内容313

(三)普通程序简易审与简易程序的比较316

三、实施普通程序简易审中的问题318

(一)关于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性质318

(二)部分学者对保留普通程序简易审的质疑320

(三)检、法两家理解不一致的问题323

三、实施普通程序简易审的必要性324

(一)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要求324

(二)与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和司法改革的目标相一致326

(三)与实现程序正义、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目标相统一327

(四)刑诉法规定的简易程序不能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328

四、普通程序简易审的改革方向329

(一)加强被告人律师帮助权329

(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应予尊重330

(三)将“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简易审”合并331

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