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的空间 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新的空间 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 王缉慈等著(北京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994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学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的空间 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节 全球·国家·区域1

前言1

全球化与本地化1

第一章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区域1

80年代中期以前4

80年代中期以后6

国家和区域7

第2节 技术·组织·区域10

我国的研究背景10

技术震撼社会:从福特制到后福特制11

本书的目的12

专栏1 我国对传统重化工业的集聚诱因和类型的认识15

创新模式:从突破性到渐进性,从线性到非线性15

专栏2 福特工厂的装配工16

创新的本地化对企业集群的要求17

技术影响组织:从等制大企业到企业网络19

专栏3 中国东南沿海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域22

第二章 地方生产系统26

第1节 产业联系、生产链和生产系统26

产业联系27

产业类型28

专栏4 转包联系30

从生产链到生产系统32

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37

专兰5 集聚为在广东惠州的韩国LG音响生产厂提供了便利41

专栏6 日本汽车工业即时生产系统的弹性42

第2节 地域化和国际流的互动43

第三章 产业集聚理论综述50

第1节 产业集聚经济理论50

韦伯的集聚理论51

增长极理论53

专栏7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56

地域生产综合体58

专栏8 产业综合体60

产业集聚经济理论的分析评价61

主流经济学的贸易和分工理论62

专栏9 瑞典的工业空间结构67

主流经济学对空间和专业化分工的再发现68

专栏10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思想70

第2节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71

专栏11 发达国家两种典型的企业网络84

专栏12 战略联盟85

专栏13 动态网络86

第1节 “新产业区”学派87

第四章 “新产业区”及其相关学派87

马歇尔的产业区90

专栏14 马歇尔的产业区定义及其特征91

“新产业区”学派94

专栏15 德国巴登等三个产业区创新主体间的区内联系101

第2节 “新的产业空间”学派103

第3节 “创新环境”学派和“创新系统”学派107

区域创新环境107

区域创新系统108

专栏16 鲁尔煤铁钢综合体的企业联系110

非正式交流中知识创新与扩散113

专栏17 中关村兴起club文化115

第4节 “集群”学派116

培育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环境117

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地理集中120

专栏18 波特笔下的加利福尼亚葡萄酒业集群126

第五章 新产业区理论探索127

第1节 理论内容127

企业网络与产业区的灵活性128

劳动力市场网络和工人的合作关系130

为学习和创新而结成网络132

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概念133

第2节 新产业区的概念和发展机制136

关于新产业区概念的争论137

关于新产业区形成和发展机制的争论140

第3节 新产业区类型141

新产业区类型的划发标准143

专栏19 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150

第4节 产业区概念的扩大154

马库森的产业区分类156

轮轴式产业区161

卫星平台式产业区163

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165

混合型产业区167

专栏20 假设的产业区特征168

第5节 我国研究新产业区理论的价值和展望171

新产业区在我国的研究背景173

对新产业区理论的进一步探讨176

新产业区讨论对我国的价值177

新产业区理论展望178

第六章 高技术产业的企业集群180

第1节 高技术产业集聚机理180

产业的本地联系180

劳动过程181

企业的衍生181

第2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184

增长极184

新产业区186

高新区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制约因素189

专栏21 中关村巡礼:服务产业191

第3节 硅谷发展成功的因素分析192

硅谷发展成功的本地因素193

硅谷发展成功的非本地因素198

第4节 加利福尼亚多媒体产业的企业集群199

加利福尼亚多媒体中小企业的集聚200

加利福尼亚多媒体产业存在的问题202

公共政策203

对我国的启示204

第5节 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的学习型网络205

台湾IC厂商的学习网络206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中的劳动力流动210

新竹与硅谷的联系211

公共机构的作用213

对我国大陆的启示218

专栏22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企业集群分析218

在中关村的过去与未来间思考220

第6节 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集群分析220

中关村区域的变化及其政策因素221

“电子街”现象和中关村企业的空间特征224

中关村和国外发达的高技术区域的主要区别226

专栏23 从“村里”到“嘉里”,再到?230

第7节 广东东莞的电脑相关企业集群分析234

海外直接投资--东莞高速发展的驱动力235

东莞的台资企业网络238

迅速成长的本地PC制造业集群241

关于东莞模式的战略思考246

专栏24 苏州:悠悠古乐续新篇249

第8节 东京大田区--日本机械产业的核心253

大田区的变化254

产业综合体的形成与升级255

年轻一代的加入257

企业的特征258

产业综合体的巩固与加强259

社区、政府与环境260

对我国的启示262

第七章 传统产业的企业集群264

第1节 意大利式产业区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64

“第三意大利”的研究264

意大利的国家竞争优势产业265

意大利成功的经验267

对我国专业化产业集聚区域的启示268

专栏25 关于意大利产业区的异议270

第2节 浙江诸暨大唐袜业产业区分析278

大唐袜业的发展278

“弹性专精”279

创新的产业文化280

大唐袜业生产系统和意大利式产业区的共同点282

大唐袜业蓬勃发展的理论解析283

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285

今后发展方向和应对的措施287

专栏26 浙江温州柳市镇--中国低压电器之都290

专栏27 观察:浙江5大产业网站何以家家盈利293

第3节 河北清河羊绒产业区分析294

羊绒产业发展的背景295

羊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296

羊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作298

清河羊绒产业的本地网络298

对清河县羊绒产业本地网络的再分析301

第4节 印度提若普乐针织产业区研究303

产业现状305

农业联系307

影响农业转型的G族人网络308

政府信贷310

遵循农民规则--自下而上的区域发展道路313

第八章 发展企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315

第1节 对传统区域发展理论和政策的反思316

第2节 知识和创新323

知识和创新324

非正式交流--创新扩散的主渠道和主源泉330

第3节 营造区域创新环境334

营造区域创新环境337

营造区域创新环境的两种渠道338

创新基础设施343

企业行为及企业战略346

专栏28 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351

专栏29 筑波科学城各种研究交流会一览表(按中文拼音字母顺序排序)352

第4节 研究议题353

研究中的热点问题354

我国区域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357

后记360

附 新产业区调查问卷365

参考文献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