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科技史 上部 石器时代至20世纪中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编;温泽先主编;郭贵春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771692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科技史 上部 石器时代至20世纪中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火与石器——从西侯度到陶寺一 旧石器时代的技术积累4
西侯度——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古老文化4
匼河遗址——石器打制技术的缓慢进步6
丁村遗址——石器打制技术的飞跃与最早的石锯6
许家窑遗址——石球与原始的狩猎技术8
峙峪遗址——中国最早的弓箭9
下川遗址——先进的细石器制作技术10
二 新石器时代的技术进步12
石器制作技术的进步——罕见的大型石器制造场14
玉器制作技术的进步16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7
畜牧业的产生21
采集、渔猎技术的改进22
制陶业的兴起与繁荣23
漆木器的起源27
其他手工业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9
建筑技术的发展——窑洞与城址30
三科学知识的萌芽与原始自然观 36
天文历法知识的萌芽36
动植物学知识的萌芽37
数学的萌芽38
原始医药知识的萌芽38
神话传说、科学技术与原始自然观39
第二章 青铜与陶——从“夏墟”史影到晋国称霸一 华夏文明中心或近缘时期山西的科学技术43
二 农业技术的变革46
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农田水利技术47
作物种类的丰富与农具的改进 50
三 青铜技术的成熟 52
四 制陶技术的发展57
五 早期的建筑技术成就 59
六 初期的天文历法和数学60
第三章 铁器与战车——从晋国称霸到三晋称雄一 从晋国称霸到三晋称雄 65
二 农业技术的长足进步 67
农耕制度的变革与农学理论67
铁农具的推广与农具的进步69
人工施肥——提高地力的新技术71
农田水利、运河及堤防工程 73
园圃、林业、畜牧与蚕桑技术74
三 辉煌的铁器时代 77
青铜技术的新进展77
找矿经验与矿产开发83
冶铁技术与铁器时代86
货币铸造技术87
四 机械制造与力学88
组合机械技术——赵卿墓坑的车马88
制弓工艺与力学知识90
制陶术的深入与原始瓷技术91
五 陶瓷、漆器与建筑技术 91
漆器技术的进步 93
建筑技术成就 94
六 医学科学的发展 95
医药学知识的积累95
疾病知识的积累与名医扁鹊在山西97
七 天文历法和数学99
八 “乐律之父”——师旷 101
九尸子、荀子和韩非的自然观 103
尸子的时空观 104
荀子的自然观105
韩非的自然观110
第四章 盐铁甲天下——从秦到两汉一 从河东到雁门 115
二 农业技术与水利工程 116
新型农具与牛耕技术 116
农田水利与技术革新 118
附:代田法、区田法与《氾胜之书》120
三 铜冶的发展与冶铁术的进步122
铜矿开采与冶炼技术122
冶铁技术的进步125
机械制造与转动原理的应用126
四煤的开采利用与盐的生产 127
煤的开采与利用127
“国之宝”——安邑池盐的利用129
五陶瓷、漆器和纺织技术 130
制陶术的深入与瓷器的出现130
漆器制作技术的繁荣132
纺织技术的发展 134
第五章 裂变时代的科学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 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之于山西 139
二 农业生产技术 142
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142
农田水利技术143
附:《齐民要术》与北方旱作技术144
北魏的城市绿化 149
三 矿冶与纺织技术 150
矿冶铸造与冶金技术150
纺织技术的进步151
四 陶瓷、制盐与酿制技术 153
陶瓷技术的进步153
制盐技术的发展 155
酿制技术的进步 156
五 特色独具的建筑技术成就 158
城市建设——北魏平城 158
石窟寺建筑技术 160
砖石建筑技术 162
木结构建筑技术 162
墓葬建筑164
琉璃制造技术 165
壁画绘制技术 165
六 灿烂辉煌的地理学成就 167
裴秀与“制图六体”167
法显的域外旅行及其《佛国记》171
附:《水经注》与山西174
七 天文学、医学和物理学成就179
斛兰与铁浑仪的铸造 179
李业兴修历180
王叔和与脉学 181
鲍姑与山西历史上的几位女医家183
物理学知识及其应用183
八 裴頠与孙盛的无神唯物自然观 184
裴頠的“崇有论”及其影响184
孙盛的神灭思想 186
第六章 并剪剪取吴淞半江水——隋唐五代时期一 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191
二 农业技术的进步 195
农业技术的发展 196
农田水利建设成就与技术 197
三 采矿、冶铸、陶瓷、制盐、纺织等技术的进步 199
矿物开发与冶铁技术 199
金属铸造技术201
陶瓷琉璃技术 203
垦畦浇晒法——池盐技术的突破207
纺织与造纸技术 209
四 辉煌灿烂的建筑技术成就211
城市建设——唐代北都太原211
木构建筑——中国建筑史的“活化石”213
砖石建筑技术216
桥梁建筑技术——永济黄河浮桥217
园林建筑技术——绛守居园池219
壁画绘制技术220
王轩与浑天说 221
五 天文、数学、生物和地理成就 221
马重绩与调元历222
段成式与唐代山西的生物学223
裴矩与西域地理学 224
六柳宗元的自然观 226
第七章 熔炉中心的科学技术——宋辽金元时期一 概述234
二 农业技术与兽医学 236
淤田技术与踏犁的推广237
鲁明善与《农桑衣食撮要》237
常顺与兽医侯 238
三 手工技术的全面进步 239
煮盐与矾石技术239
冶铁技术240
纺织技术241
造纸与印刷术243
雕版与活字印刷技术245
陶瓷与琉璃技术 246
四 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250
木结构建筑技术251
砖石建筑技术255
民居建筑技术 257
壁画绘制技术 257
五 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的辉煌成就262
天文历算成就262
辉煌的数学成就 263
医学成就265
六 贾鲁与黄河的治理266
第八章 晋商时代的高超技术——从明初至鸦片战争一 晋商的崛起与山西的科学技术273
二 采矿与冶金技术成就 277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277
铁矿的开采与冶炼279
其他矿产的开采利用283
丝织技术成就285
三 丝织、制盐、酿酒与制药等技术成就 285
制盐技术成就 287
酿酒技术成就289
制药技术的杰出成就——龟龄集和定坤丹292
其他手工业技术成就295
四 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 298
城市建设 298
晋商民居301
坞壁建筑 304
木构建筑 306
砖石建筑与明长城308
书院建筑技术 313
壁画绘制技术314
贴金装銮与太原贴金油315
明代蔺芳、刘东星的治黄业绩316
五 山西人与黄河的治理316
清代孙嘉淦、兰第锡、康基田、栗毓美、乔松年的治黄业绩318
明清其他山西水利家的业绩323
六 农业科技与农田水利建设325
祁寯藻与《马首农言》326
汾河流域农田水利的发展328
第九章 晋商时代的灿烂科学——从明初至鸦片战争一 辉煌的地理学成就 333
阎若璩的历史地理学成就334
祁韵士与西北地志学研究的开创335
张穆与中国边疆地理学的实践338
徐继畬——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41
王轩、杨笃等与光绪《山西通志》350
清代山西地理学派的成就和影响351
季元瀛对地震及其规律的认识353
徐霞客、戴震、段玉裁与山西的地理学356
山西古建筑的避雷措施361
二 建筑避雷与回音的认识和应用361
莺莺塔的声学效应367
临猗“双塔交影”的科学机制370
三 商业的鼎盛与数学的大发展372
王文素与《算学宝鉴》373
“龙门账”——中国会计学的开端379
阎若璩、张敦仁和安清翘的数学成就380
明清其他山西天算家的著述与成就385
四 《植物名实图考》:现代植物志的先声387
《植物名实图考》的内容及特点388
《植物名实图考》的科学价值390
学术界对《植物名实图考》的评价 390
五 傅山与山西医学 391
傅山的医学成就 391
吕复与刘华的医学成就395
明清山西其他医家的著述与成就396
六 薛瑄、王廷相的自然观 398
薛瑄的自然观398
王廷相的科学认识与自然观 400
第十章 西学东渐在山西——清末民初时期一 近代山西社会与科学技术409
二 农业科技、中医药学与水利成就 411
农业科技的进步411
农艺学家张维藩414
中医药学的发展414
刘懋赏与山西近代的水利事业416
三 传统工艺技术的自行发展 417
采煤、制铁技术的发展与铜锡业的出现418
制盐、酿酒与制醋等技术的延续419
四 近代工业技术的引进422
轻工业技术的引进422
重工业技术的萌芽427
传教士在山西的活动及影响430
五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430
山西大学堂的创立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433
近代交通电信业的出现437
第十一章 依托科技 产业兴省——民国时期一 实用主义的科技观与激励科技进步的措施 441
实用主义的科技观 442
激励科技进步的措施 446
二 农业、水利、地矿和医学等成就 453
农业科技活动与成就 453
山西农艺家及其成就 455
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成就457
曹瑞芝对现代山西及中国水利事业的贡献459
耿步蟾与现代山西的矿产开发461
中西医学及其他科技成就 462
三 现代工业技术体系的确立 464
采煤技术465
电力技术466
冶金技术467
化工技术468
机械制造技术 470
水泥制造技术 472
轻工技术473
四 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的萌芽476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477
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成效 480
五 走向世界的山西科学家 482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任之恭 483
“试管婴儿之父”、“口服避孕药之父”张民觉485
其他山西海外科学家的贡献487
六 日据时期的科技活动489
七 解放区科学技术的发展492
附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山西籍和在山西工作的院士简介497
参考文献517
索引530
热门推荐
- 362073.html
- 538566.html
- 878984.html
- 2446559.html
- 2164268.html
- 1257678.html
- 1183178.html
- 996421.html
- 2508582.html
- 691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4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0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2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0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2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4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0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3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