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微观运行与宏观效应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微观运行与宏观效应研究
  • 童士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5491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金融机构-信贷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微观运行与宏观效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1

1.1 选题背景1

1.2 概念、基本假设和方法3

1.2.1 有关概念3

1.2.2 基本假设:关于规模导向与利润导向4

1.2.3 关于方法论与数据来源6

1.3 文献综述7

1.4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13

2 信贷制度变迁及其逻辑18

2.1 信贷:财政的附庸19

2.1.1 计划信贷配置制度的确立19

2.1.2 信贷与财政:货币资源配置的两种途径21

2.2 信贷:财政的替代25

2.2.1 放权让利式改革与国家财力的下降25

2.2.2 财政融资功能的下降与信贷重要性的上升27

2.3 信贷:融资功能的回归31

2.4 小结:关于行政性信贷配给与市场性信贷配给34

3 信贷总量增长:轨迹描述与实证分析37

3.1 信贷增长轨迹: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情形37

3.2 贷款供求与贷款供求函数40

3.2.1 完美竞争性信贷市场贷款供求:贷款利率是决定性因素40

3.2.2 S—W模型:非单调的贷款供给曲线41

3.2.3 S—W模型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44

3.2.4 中国的贷款供求函数:一个综合49

3.3 信贷增长的实证分析54

3.4 小结62

4 信贷投向结构:关于信贷配给与信贷拥挤64

4.1 信贷投向结构与信贷配给64

4.2 市场性信贷配给与信贷拥挤68

4.3 信贷配给与信贷拥挤并存的原因72

4.3.1 银行风险观、利率管制与超额信贷供给74

4.3.2 预算软约束、银企关系与企业过度借贷78

4.3.3 银行市场定位雷同与信贷集中81

4.4 信贷配给、信贷拥挤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84

5 信贷期限结构:信贷长期化的原因与结果88

5.1 信贷长期化的事实88

5.2 信贷期限结构的决定:理论分析91

5.2.1 信贷期限的决定92

5.2.2 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期限结构的主要因素94

5.3 信贷长期化的原因:实证分析96

5.3.1 变量选取96

5.3.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相关性检验97

5.4 信贷长期化的微观与宏观影响101

6 贷款/GDP:变化态势与影响因素105

6.1 贷款效率:含义与变化态势105

6.1.1 贷款效率:含义及衡量指标105

6.1.2 贷款/GDP:能否衡量贷款的配置效率107

6.1.3 贷款/GDP:变化态势108

6.2 影响贷款/GDP的主要因素:理论模型110

6.2.1 文献简述110

6.2.2 影响中国贷款/GDP的主要因素与变量111

6.3 影响贷款/GDP的主要因素:实证检验113

6.4 小结116

7 金融机构信贷运行与宏观经济119

7.1 信贷总量增长与经济增长119

7.1.1 文献简述119

7.1.2 实证检验120

7.2 信贷波动与经济周期124

7.2.1 信贷波动及其原因124

7.2.2 信贷波动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影响128

7.3 信贷增长与物价上涨130

7.4 信贷总量与货币供应量132

7.5 小结:贷款能否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34

8 总结与政策建议139

8.1 值得强调的几点结论139

8.2 政策建议141

8.2.1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141

8.2.2 发挥政策性信贷在矫正信贷市场失灵中的作用143

8.2.3 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145

8.2.4 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相结合,保持信贷的适度平稳增长146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47

8.3.1 贷款的微观效益与配置效率相背离的问题148

8.3.2 信贷拥挤是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常见的信贷现象148

附录1 2009年中国信贷井喷的解读——兼谈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149

附录2 中国金融机构贷款的区域分布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62

参考文献177

后记188

图1.1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函数的偏离与回归5

图1.2 本书的框架结构14

图2.1 1953—1978年财政收入与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4

图2.2 1978—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与城乡储蓄存款余额对比情况28

图2.3 1978—2004年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32

图3.1 1952—1977年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及增长率38

图3.2 1978—2007年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及增长率39

图3.3 1978—2003年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及财政经济建设费支出40

图3.4 完全信息下的竞争性信贷市场的均衡41

图3.5 银行的期望收益与利率的关系曲线43

图3.6 S—W贷款供求模型及信贷配给均衡43

图3.7 基于主观概率决策的信贷供求曲线48

图4.1 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区域分布67

图4.2 高风险信贷市场与低风险信贷市场的均衡差异76

图5.1 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及占比情况90

图5.2 企业资金需求量的波动与不同期限的贷款需求(模拟图)94

图6.1 中国1977—2006年人民币贷款/GDP的变化情况109

图6.2 1981年以来中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外部融资存量的比重117

图7.1 模拟的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曲线127

图7.2 1953—2007年人民币贷款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波动129

图7.3 M2与人民币贷款余额之比的变化133

表1.1 中国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的变化2

表2.1 1950—1978年中国财政收支结构22

表2.2 1978—1995年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格局26

表3.1 贷款增长回归结果(样本期:1980—2006年)57

表3.2 贷款增长回归结果(样本期:1994—2006年)58

表4.1 改革开放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行业分布结构65

表4.2 改革开放后金融机构短期贷款的分布结构66

表4.3 中国部分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69

表4.4 2001—2007年中国非金融性上市公司的借款与货币资金情况71

表4.5 上海市金融机构2005—2006年各季度票据贴现利率与贷款最低利率的差异77

表4.6 中国部分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82

表5.1 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的构成及其占比情况91

表5.2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与相关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相关性检验97

表5.3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04

表6.1 贷款/GDP水平的国际比较110

表6.2 解释贷款/GDP决定因素的主要模型111

表7.1 对名义GDP的回归结果121

表7.2 全国人民币贷款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23

表7.3 东部地区贷款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24

表7.4 人民币信贷增长的波动相对于实际经济增长率波动的时差相关分析129

表7.5 人民币贷款增长率(LG)与CPI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31

表7.6 1998—2006年中国新增贷款与M2增长率调控目标数与实际数比较1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