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
  • 徐子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903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艺术史-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艺术与审美论1

艺术定义与艺术史新论——兼对前人成说的清理和回应1

一、前人“艺术”定义之评说2

二、关于定义和史的正面回应7

三、现状与对策12

关于艺术史模式与艺术史分期的若干问题18

一、对既有模式的检视和回应18

二、艺术史分期之关键:原始、古典和现代26

三、结论31

审美解放与艺术变迁——兼谈中国艺术史的分期问题33

元代艺术与中国艺术42

一、文人画:造型艺术主体由尚实转向写意43

二、元曲:听觉艺术的转型与综合性艺术的提升47

三、元代:近古艺术的开端51

艺术魅力:真实生命之内充55

生命层级与艺术表现65

生命沦落与艺术辉煌——一种特殊的反比效应77

中西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之比较——兼谈国内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问题91

一、传统学科设置:史和论的错位与断裂92

二、艺术学:中国独有的学科94

三、二级学科艺术学:问题与对策96

第二编 曲学与中国戏剧学100

中国戏曲晚熟之非经济因素剖析100

一、原始宗教和神话的不发达显示着人们思维方式的局限和戏剧土壤的贫瘠101

二、生活和艺术观念的保守性以及所造成的社会文化结构的惰性严重阻碍了戏剧因素发展中的综合进程107

三、文人远离表演艺术而同仕途经济紧密结合使得我国戏曲的产生长期没有创作基础112

谈元曲兼及“一代之文学”问题117

明初剧场及其演变124

一、勾栏庙台:残存的历史记忆124

二、教坊司及其演变127

三、钟鼓司和内廷戏剧演出132

明代北曲剧场兴衰论137

一、定型化、僵化与杂剧的自我封闭137

二、北杂剧市俗土壤失落与观众萎缩141

三、北剧南曲之画地相角145

四、整体艺术气势与“广陵散”——北曲终成绝响150

论昆曲杂剧155

一、昆曲杂剧非即昆唱杂剧156

二、昆曲杂剧亦非南杂剧的同义语158

三、昆曲杂剧的分类159

四、结论161

关于当前戏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62

一、戏曲概念和定义的本质——扮演故事162

二、剧诗和诗剧:美学意义?抑或文体学意义?——兼谈戏剧和诗歌理论的分合交叉166

三、单折戏——中国式独幕剧171

戏曲学——中国戏剧学论纲177

一、戏曲学:定义、性质、方法177

二、戏曲理论:戏曲学之基础180

三、戏曲史:戏曲学之源泉185

四、戏曲批评:戏曲学之动力188

戏曲小说与中外文化192

一、戏曲小说的产生是对儒家正统文化的一种反动192

二、戏曲小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195

三、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中国戏曲小说199

第三编 文学史论203

思想解放与文学变迁——兼论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203

生命:悲怨文学的活力之源217

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悲怨与人生217

二、知觉敏锐而需求匮乏——愁苦之本原219

三、是可忍,孰不可忍?——超稳心态的扭曲与断裂224

四、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生命力和阻力228

悲怨:一个文学史母题——中西经典作家的悲感认知及其描述233

一、人类情感之两极233

二、民族的心理趋向237

三、来自异域的启迪242

悲怨:中国古代文学之内驱——一个文学史母题的发展历程描述247

儒学伦理道德与中国悲怨文学261

妙词通戏语,艳曲警芳心——论中国古代悲怨文学中两种生命的契合269

一、同一作品对不同接受者的吸引力269

二、同一作品产生的不同接受反应271

三、答案:两种生命之契合273

辽金元文学与文人境遇——兼谈统治者文化政策及其后果277

元代文化转型与中国古典文学291

元代诗歌的分期及其评价问题304

再论元诗分期标准及有关问题——兼答门岿先生314

一、诗歌盛衰、科举兴废——把握元诗分期问题的钥匙314

二、互相冲突、此消彼长——戏曲和传统诗文确实存在着的势头319

三、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尊唐”、“学宋”及其他322

第四编 作家、艺术家考论328

从先驱者到孤独者——耶律楚材心态剖析328

一、特殊身世和心理抉择329

二、推尊儒学,延揽人才332

三、以佛治心——特殊的孤独者336

与道共进退——许衡及其心态341

一、为学苏门,隐居修道342

二、学以致用,缘道出山346

三、势不可为,归去来兮351

人格自尊与文化尊道——刘因心态剖析357

一、志在兼济,初入仕途357

二、尊道自尊,拒聘避世361

从知恩图报到自悔自责——试析赵孟頫的心态历程366

一、知恩图报,赤心输诚366

二、“自念”顿悟,自悔“罪出”370

从宋濂、刘基的早期诗文看其由元入明前后的心态374

李汝珍年谱384

第五编 文献及作品论394

剑溪堂刻本《书经》考述394

《新编全唐五代文》整理札记399

一、关于程知节399

二、关于崔祐甫401

三、关于崔沔402

庸中佼佼者——评《李师师外传》兼及宋人传奇405

悲剧之生命,生命之悲剧——《三国》《水浒》作家作品比较论410

《西游记》艺术层次论420

一、宏观—表层分析:浪漫主义420

二、宏观—深层分析:象征主义422

三、微观—细节:现实主义424

后记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