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技术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明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902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10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712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技术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Linux系统配置与管理第1章 Linux系统概述30
1.1 Linux起源及特点30
1.1.1 Linux起源31
1.1.2 Linux的特点及主要优势31
1.2 Linux版本发展33
1.2.1 Linux内核版本33
1.2.2 Linux发行版本33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及其新特点35
13.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35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新特点37
第2章 Linux系统安装及相关配置40
2.1 准备安装Linux40
2.1.1 安装程序的获取40
2.1.2 硬件需求与兼容性40
2.2 安装方式的选择41
2.2.1 从CD-ROM安装41
2.2.2 从硬盘进行安装41
2.2.3 另一种从硬盘安装的方法42
2.2.4 通过NFS安装43
2.2.5 通过FTP安装44
2.2.6 通过HTTP安装45
2.3 安装系统45
2.3.1 启动安装程序45
2.3.2 语言和键盘支持47
2.3.3 磁盘分区设置48
2.3.4 网络配置52
2.3.5 时区选择54
2.3.6 设置根口令55
2.3.7 选择安装的软件包55
2.3.8 准备安装58
2.3.9 安装完成58
2.3.10 许可协议设置59
2.3.11 防火墙设置59
2.3.12 SELinux设置60
2.3.13 Kdump设置61
2.3.14 日期和时间设置61
2.3.15 设置软件更新62
2.3.16 创建个人用户62
2.3.17 声卡设置63
2.3.18 附加安装63
2.4 升级和删除64
2.4.1 升级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64
2.4.2 删除Linux分区65
2.4.3 删除Linux引导记录66
2.5 系统安装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66
2.5.1 无法找到光驱66
2.5.2 系统显示信号11错误67
2.5.3 在安装过程中使用驱动程序盘67
2.5.4 出现“No device found to instal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错误67
2.5.5 无法使用全部硬盘空间67
2.5.6 分区表无法识别68
2.5.7 如何保存回溯追踪消息68
第3章 图形桌面管理69
3.1 桌面系统简介69
3.2 使用GNOME70
3.2.1 进入GNOME桌面70
3.2.2 GNOME面板73
3.2.3 GNOME命令行模式74
3.2.4 输入法设置75
3.2.5 屏幕分辨率和屏幕保护程序设置76
3.2.6 声卡检测77
3.2.7 添加和删除软件包77
3.2.8 刻录光盘78
3.2.9 搜索文件78
3.2.10 编辑菜单79
3.2.11 其他个性化设置80
3.2.12 退出GNOME桌面81
3.3 使用KDE82
3.3.1 进入KDE82
3.3.2 KDE桌面和面板83
3.3.3 Konqueror文件管理器85
3.3.4 KDE控制中心88
3.3.5 退出KDE桌面89
3.4 桌面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90
3.4.1 图形界面无法正常启动90
3.4.2 调整显示器和显卡90
第4章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92
4.1 普通用户的管理92
4.1.1 添加新用户92
4.1.2 解析/etc/passwd文件96
4.1.3 解析/etc/shadow文件98
4.1.4 修改用户的账号99
4.1.5 删除用户101
4.1.6 用户的临时禁用102
4.1.7 用户默认配置文件/etc/login.defs102
4.1.8 使用newusers命令批量添加用户103
4.2 根用户的管理104
4.2.1 修改root密码105
4.2.2 使用su命令切换为root105
4.2.3 root密码丢失的处理105
4.3 用户组的管理107
4.3.1 添加新用户组107
4.3.2 修改用户组属性109
4.3.3 删除用户组109
4.3.4 解析/etc/group文件110
4.3.5 解析/etc/gshadow文件111
4.4 用户和用户组的图形化管理112
4.4.1 添加新用户112
4.4.2 修改用户属性113
4.4.3 删除用户114
4.4.4 添加新用户组114
4.4.5 修改用户组115
4.4.6 删除用户组115
4.5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常见问题115
4.5.1 对/etc/shadow文件的编辑导致用户密码丢失115
4.5.2 /etc/nologin文件引起普通用户无法登录116
4.5.3 账户到期或密码失效导致用户无法登录116
4.5.4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117
4.5.5 账号管理的常用命令118
4.5.6 创建用户共享目录119
第5章 磁盘管理121
5.1 常用的磁盘管理工具121
5.1.1 Linux磁盘分区简介121
5.1.2 fdisk磁盘分区工具简介123
5.1.3 进入fdisk交互模式124
5.1.4 使用fdisk划分磁盘分区实例128
5.1.5 使用Partition Magic管理磁盘分区131
5.1.6 parted磁盘分区工具简介135
5.1.7 进入parted交互模式135
5.1.8 使用mkfs创建文件系统137
5.1.9 使用fdformat格式化磁盘137
5.1.10 使用e2fsck修复磁盘138
5.2 磁盘配额管理139
5.2.1 磁盘配额的系统配置139
5.2.2 对用户设置磁盘配额141
5.2.3 对用户组设置磁盘配额142
5.2.4 启动和终止磁盘配额144
5.2.5 使用quota命令监视磁盘使用144
5.2.6 使用du命令进行磁盘空间统计144
5.3 磁盘管理常见问题146
5.3.1 添加新磁盘146
5.3.2 修复受损文件系统147
5.3.3 无法引导文件系统147
第6章 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150
6.1 文件系统的概念150
6.2 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150
6.3 Linux系统的默认安装目录151
6.4 Linux文件系统的类型152
6.5 使用fstab文件挂载文件系统154
6.6 LVM——逻辑卷管理155
6.7 Linux文件系统的组成157
6.8 创建Linux文件系统158
6.9 Linux文件的类型159
6.10 文件和目录的权限161
6.10.1 权限的常规表示161
6.10.2 使用chmod命令进行权限设置163
6.10.3 设置特殊权限165
6.10.4 设置文件或目录的默认权限166
6.10.5 访问控制列表ACL167
6.10.6 权限的图形化管理168
6.11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用命令169
6.11.1 文件和目录操作常用通配符169
6.11.2 ls或dir命令:列出当前目录的内容170
6.11.3 cd命令:更改当前目录172
6.11.4 cp命令:复制目录或文件173
6.11.5 rm命令:删除目录或文件174
6.11.6 mkdir命令:创建目录174
6.11.7 rmdir命令:删除空目录175
6.11.8 mv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176
6.11.9 find命令:查找文件176
6.11.10 grep命令:在文件中搜索指定的字符串178
6.11.11 chown命令: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179
6.11.12 chgrp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180
6.11.13 cat命令:把一个文件发送到标准输出设备180
6.11.14 more命令:一次显示一屏信息181
6.11.15 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允许用户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后翻阅文件182
6.11.16 head命令:查看文件前面的部分内容184
6.11.17 touch命令:改变文件的时间戳184
6.11.18 sort命令:对文件中的所有行进行排序184
6.11.19 comm命令:对两个已排序文件逐行进行比较185
6.11.20 diff命令:比较两个文本文件,并显示它们的不同186
6.11.21 cut命令:移出文件中的部分内容187
6.11.22 locate命令:查找所有名称中包含指定字符串的文件187
6.11.23 split命令:将一个文件拆分成几个文件187
6.11.24 IO重定向及管道操作189
6.12 文件和目录的图形化管理192
6.12.1 启动Nautilus文件管理器192
6.12.2 打开文件和目录194
6.12.3 书签194
6.12.4 文件与目录的创建、重命名和删除195
6.12.5 文件和目录的移动/复制/链接196
6.12.6 修改文件和目录的属性197
6.12.7 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198
6.13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见问题199
6.13.1 无法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199
6.13.2 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200
6.13.3 查询设备上采用的未知文件系统200
6.13.4 恢复已删除的文件201
第7章 Linux终端常用命令202
7.1 Linux的终端窗口202
7.1.1 启动终端窗口203
7.1.2 终端窗口的常规操作203
7.1.3 命令行自动补全205
7.2 常用的信息显示命令206
7.2.1 pwd命令206
7.2.2 stat命令206
7.2.3 uname命令207
7.2.4 hostname命令207
7.2.5 dmesg命令207
7.2.6 free命令207
7.2.7 locale命令207
7.2.8 cat /etc/issue命令208
7.2.9 lastb命令208
7.2.10 date命令208
7.2.11 cal命令208
7.2.12 time命令209
7.2.13 clock命令209
7.2.14 cat /proc/cpuinfo命令209
7.2.15 cat /proc/interrupts命令209
7.2.16 cat /proc/filesystems命令210
7.2.17 lsmod命令210
7.2.18 set命令210
7.2.19 runlevel命令211
7.2.20 sysctl-a命令211
7.2.21 uptime命令211
7.2.22 ps命令211
7.2.23 top命令212
7.2.24 pstree命令213
7.2.25 history命令213
7.2.26 mesg命令214
7.3 常用的系统管理命令214
7.3.1 mkbootdisk命令214
7.3.2 kill命令214
7.3.3 killall命令215
7.3.4 alias和unalias命令215
7.3.5 clear命令216
7.3.6 reboot命令216
7.3.7 shutdown命令216
7.3.8 &命令216
7.3.9 jobs命令216
7.3.10 fg命令217
7.3.11 exit命令217
7.3.12 halt命令217
7.3.13 sync命令217
7.3.14 mknod命令217
7.3.15 chattr命令218
7.3.16 echo命令218
7.3.17 wc命令218
7.4 软盘操作命令集mtools219
7.5 Linux与DOS常用命令比较220
7.6 使用mount命令挂载外设221
7.6.1 软磁盘的挂载222
7.6.2 CDROM的挂载222
7.6.3 USB存储设备的挂载223
7.7 Linux备份与压缩的策略223
7.8 打包程序tar224
7.8.1 打包和解包的常规操作225
7.8.2 查看tar包中的内容225
7.8.3 打包链接文件225
7.8.4 向包中添加新文件226
7.8.5 生成.tar.gz压缩包226
7.9 压缩程序gzip与gunzip227
7.9.1 常规压缩与解压缩操作227
7.9.2 查看.gz压缩包中的内容228
7.9.3 自定义压缩包后缀名228
7.10 压缩程序zip与unzip229
7.10.1 使用zip生成压缩文件229
7.10.2 使用unzip进行解压233
7.11 其他常用备份与压缩工具234
7.11.1 压缩程序bzip2与bunzip2234
7.11.2 dump与restore命令236
7.11.3 cpio命令238
7.11.4 dd命令239
7.11.5 rsync命令239
7.11.6 使用cp命令制作软盘镜像240
7.11.7 制作光盘镜像241
7.12 常用联机帮助命令241
7.12.1 man命令241
7.12.2 info命令244
7.12.3 help命令245
7.12.4 其他相关命令246
第二部分 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第8章 Linux网络基础250
8.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50
8.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250
8.1.2 初级计算机网络251
8.1.3 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251
8.1.4 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251
8.2 网络基本类型251
8.2.1 按地理覆盖范围251
8.2.2 按拓扑结构253
8.3 网络体系结构255
8.3.1 OSI/RM参考模型255
8.3.2 TCP/IP参考模型257
8.4 网络配置基本内容259
8.4.1 主机名260
8.4.2 IP地址260
8.4.3 子网与子网掩码(subnet mask)262
8.4.4 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263
8.4.5 网关地址(gateway)263
8.4.6 域名服务器地址(DNS)263
8.4.7 DHCP服务器263
8.5 配置以太网连接264
8.5.1 添加以太网连接264
8.5.2 修改网络配置265
8.5.3 使用配置文件266
8.6 连接Internet267
8.6.1 使用modem拨号上网267
8.6.2 使用xDSL拨号上网272
8.6.3 使用ISDN拨号上网272
8.6.4 使用无线连接274
8.7 网络管理常用命令及应用实例275
8.7.1 hostname命令275
8.7.2 ifconfig命令276
8.7.3 ifup命令278
8.7.4 ifdown命令278
8.7.5 route命令279
8.7.6 ping命令280
8.7.7 nslookup命令282
8.7.8 arp命令282
8.7.9 netstat命令283
8.7.10 traceroute命令284
8.7.11 利用常用命令分析局域网连通故障284
第9章 DN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286
9.1 DNS服务概述286
9.1.1 DNS域名空间287
9.1.2 DNS的工作原理289
9.1.3 DNS的分类290
9.1.4 域名的注册申请290
9.2 DNS的安装291
9.2.1 Bind软件包291
9.2.2 Bind的安装294
9.3 DNS的启动、停止及测试295
9.3.1 DNS的启动与停止295
9.3.2 测试DNS服务器296
9.4 DNS服务器配置298
9.4.1 根服务器信息文件named.root298
9.4.2 DNS配置文件named.conf300
9.4.3 DNS正向解析区域文件305
9.4.4 DNS反向解析区域文件308
9.5 配置DNS服务器实例309
9.5.1 搭建一个简单的DNS服务器309
9.5.2 搭建具有视图功能的DNS服务器313
9.5.3 利用DNS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315
9.5.4 泛域名的解析316
9.5.5 直接解析域名317
9.6 DNS客户端配置318
9.6.1 Windows客户端配置318
9.6.2 Linux客户端配置319
9.7 DNS服务器的常见问题分析320
9.7.1 DNS服务器的安全配置320
9.7.2 不能完成反向解析321
9.7.3 缺少主机名后的“”321
9.7.4 工作目录设置错误322
9.7.5 忘记改变顺序号322
9.7.6 重新装载named进程323
9.7.7 从DNS服务器不能复制分区数据库323
第10章 WWW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24
10.1 WWW服务概述324
10.1.1 WWW的起源324
10.1.2 Apache概述325
10.1.3 Web服务的工作原理326
10.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与运行326
10.2.1 安装Apache服务器326
10.2.2 启动和停止Apache服务器330
10.3 Apache服务器的基本配置332
10.3.1 httpd.conf文件332
10.3.2 配置目录权限333
10.3.3 创建虚拟目录335
10.3.4 用户认证336
10.4 配置虚拟主机338
10.4.1 虚拟主机概述338
10.4.2 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338
10.4.3 配置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340
10.4.4 动态虚拟主机技术341
10.5 管理日志文件342
10.5.1 日志文件类型342
10.5.2 日志文件格式342
10.5.3 实现日志滚动343
10.5.4 Webalizer日志统计分析工具344
10.6 Apache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346
10.6.1 基本配置346
10.6.2 虚拟主机配置347
10.6.3 服务器设置349
10.6.4 性能设置349
10.7 配置动态Web服务运行环境350
10.7.1 配置CGI运行环境350
10.7.2 配置PHP运行环境352
第11章 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54
11.1 FTP概述354
11.1.1 文件传输服务器FTP工作原理354
11.1.2 Port与Passive传输模式354
11.2 Vsftpd简介355
11.2.1 Vsftp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355
11.2.2 启动和关闭Vsftpd358
11.3 Vsftpd服务器配置359
11.3.1 配置vsftpd.conf文件359
11.3.2 vsftpd/ftpusers与vsfptd/user-list文件配置360
11.3.3 匿名FTP设置361
11.3.4 真实账号设置368
11.4 FTP客户端配置375
11.4.1 FTP常用命令375
11.4.2 Windows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375
11.4.3 Linux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378
11.5 查看FTP日志379
第12章 打印服务的配置与管理382
12.1 通用UNIX打印系统(CUPS)概述382
12.2 CUPS服务的安装383
12.2.1 图形化安装方式384
12.2.2 命令行安装方式384
12.3 CUPS的启动与停止385
12.3.1 使用图形化方式385
12.3.2 在终端窗口中使用命令方式385
12.4 CUPS的配置文件386
12.4.1 CUPS服务器配置文件386
12.4.2 CUPS打印机类配置文件387
12.4.3 CUPS打印机配置文件388
12.5 CUPS打印服务管理388
热门推荐
- 2574200.html
- 1279091.html
- 1570418.html
- 1859517.html
- 531772.html
- 1112036.html
- 2926818.html
- 3110188.html
- 2746931.html
- 1266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3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18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5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3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0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2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4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9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