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南传佛教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郑筱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680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佛教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南传佛教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学术研究综述2
二 学术研究思路8
三 主要研究内容8
四 研究方法11
五 学术价值及创新之处12
第一编 历史记忆:中国南传佛教的传播17
第一章 中国南传佛教的分布17
第一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地理位置分布17
第二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信仰民族分布19
一 云南省境内傣族的分布20
二 云南境外的傣泰族群22
第二章 中国南传佛教的传播及发展27
第一节 云南宗教传播及其发展27
一 佛教传播及其特点27
二 伊斯兰教传播及其特点31
三 道教传播及其特点32
四 基督教传播及其特点34
五 天主教传播及其特点44
第二节 东南亚佛教传播及发展49
一 缅甸佛教的传播及发展49
二 泰国佛教的传播及发展53
第三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传播及发展55
一 佛教传入云南的一些观点55
二 对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时间的分析60
三 中国南传佛教传播的特点64
第二编 中国南传佛教的教理与派别69
第三章 中国南传佛教经典及基本教义69
第一节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经典69
一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三藏69
二 云南上座部佛教仪式中常颂的佛经72
第二节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教理、教义76
一 缘起论77
二 业报轮回的思想79
三 四念处79
第四章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派别89
第一节 斯里兰卡佛教派别89
一 大寺派、无畏山寺派、祗多林派90
二 林居派和村居派91
第二节 泰国佛教派别93
一 兰那泰王国佛教派别93
二 素可泰王国等泰国佛教派别96
第三节 缅甸的佛教派别96
一 蒲甘王朝时期佛教派别97
二 南北朝时期佛教派别97
三 东吁王朝时期佛教派别98
第四节 中国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派别99
一 润派佛教99
二 左抵派佛教103
三 摆庄派佛教105
四 多列派佛教106
第三编 中国南传佛教的宗教管理模式111
第五章 中国南传佛教社会的世俗组织制度111
第一节 传统的政教关系模式111
一 传统的中国南传佛教与政治的关系111
二 社会组织制度对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能动作用122
第二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发展与村社制度127
一 傣族社会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途径127
二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重要生命线132
三 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序化发展的重要保证137
第三节 中国南传佛教社会的当代世俗社会组织制度141
第六章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僧阶制度及僧团管理模式144
第一节 传统的僧阶管理模式144
第二节 当代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僧阶认定149
一 南传佛教称谓与僧阶149
二 探索当代中国南传佛教僧阶制度认定的独特性150
三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151
四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寺院住持的管理模式154
附录一 《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155
附录二 《南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158
附录三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160
第三节 中国南传佛教僧团管理模式162
一 以布萨羯磨仪式来加强僧团管理的凝聚力162
二 以六和敬精神来统摄僧团,促进僧团内部和合163
第七章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居士管理模式165
第一节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居士制度165
一 “五戒”信徒和“八戒”信徒165
二 居士的等级制度167
三 信徒们的宗教实践169
第二节 波章:中国南传佛教的特殊居士172
一 生命的圣化过程173
二 “神圣权威”知识含量的认定175
三 出色的世俗组织、管理能力176
四 伦理道德价值的要求——世俗社会权威的认可177
五 结论178
第三节 波章的双重身份及其悖论性特征178
一 中国南传佛教社会管理体系的权威178
二 在世俗空间被去圣化的普通人180
三 波章身份悖论性特征分析181
四 结论187
第四节 波章管理系统的建立188
第八章 中国南传佛教佛寺佛塔的管理模式191
第一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佛寺组织管理模式191
第二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佛塔系统组织管理模式195
一 传统的佛塔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195
二 当代佛塔管理模式197
第三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运行特点197
一 中国南传佛教高度重视基层宗教的管理,以僧阶制度来管理区域佛教197
二 将宗教活动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之中199
结论202
第四编 中国南传佛教与社会实践205
第九章 中国南传佛教的寺院教育205
第一节 传统的寺院教育模式205
第二节 当代寺院教育206
一 佛学院系统的寺院教育模式206
二 变化中的当代寺院教育207
三 与时俱进的当代居士寺院教育208
第十章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寺院经济及供养模式211
第一节 传统寺院经济及供养模式211
第二节 当代中国佛教寺院经济及供养模式215
第十一章 中国南传佛教的社会记忆——以泼水节为例218
第一节 泼水节传说异体故事类型中历史记忆的彰显与切换218
一 泼水节传说异体故事类型中历史记忆的彰显219
二 泼水节传说异体故事类型中历史记忆的切换223
第二节 泼水节活动仪式叙述的历史记忆与切换225
一 叙述模式:仪式中的历史记忆225
二 当代仪式叙述模式的切换228
第三节 泼水节管理模式的历史记忆与转变236
一 泼水节管理模式的历史记忆236
二 当代泼水节管理模式的转换237
第四节 泼水节活动地点的历史记忆与转变239
一 泼水节活动地点的历史记忆239
二 当代泼水节活动地点的转换:神圣空间到世俗空间的切换240
第五节 泼水节活动目的的历史记忆与转变242
一 泼水节活动目的的历史记忆242
二 当代泼水节活动主要目的的转换243
结论244
附录一 西双版纳傣族创世史诗《巴达麻嘎捧尚罗》246
附录二 2004年西双版纳泼水节安排249
附录三 西双版纳2007年泼水节安排251
附录四 云南民族村2007泼水节狂欢活动方案253
第十二章 中国南传佛教慈善事业257
第一节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的“凡尘使命”257
第二节 以“佛光之家”为代表的中国南传佛教慈善事业260
一 采取多方合作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260
二 加强队伍建设,使之真正服务于社会261
三 在慈善活动的内容安排上,心灵关怀和物质关怀并重,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261
第三节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凡尘使命”的意义266
一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凡尘使命”的现实意义266
二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凡尘使命”的理论意义268
第四节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慈善事业的挑战及发展趋势269
一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慈善事业面临的挑战270
二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271
参考文献273
后记283
热门推荐
- 499801.html
- 2334175.html
- 2007438.html
- 1393482.html
- 3865056.html
- 2634333.html
- 3499652.html
- 460686.html
- 2284331.html
- 381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54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2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3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1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6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98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1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