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市内通信线路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市内通信线路技术
  • 刘淮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37914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75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7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市内通信线路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市内通信线路的范围1

目录1

第二节 市内通信线路技术的分类与概况2

一、传输设备技术2

二、规划、设计、施工技术3

三、维护、管理技术7

第三节 市内通信线路技术的特点9

第二章 业务预测11

第一节 业务预测的分门别类11

一、业务预测11

四、远、中、近期预测12

二、用户预测12

三、业务量预测12

五、全国网和区域网预测13

六、本地网预测13

七、小区预测13

八、专用设备网预测14

九、宏观预测与微观预测14

十、统计预测与现场预测14

第二节 电话普及率15

一、普及率的含义和内容15

二、普及率对社会经济的依附关系19

三、普及率的发展规律23

第三节 分类电话发展指标24

一、业务电话分类发展指标25

二、住宅电话发展指标26

三、公用电话发展指标26

四、各种出租专线26

第四节 预测依据26

一、企业发展方针27

二、资金开发28

三、资费政策29

四、重大运营计划30

六、设备匮乏材料33

五、历年预测材料33

七、用户小交换机发展动态34

八、大话务量用户材料35

九、公用电话动态35

十、专用网动态35

十一、人口资料36

十二、城市规划资料36

十三、城市近期建设计划36

十四、各种调查统计报告36

十五、其它资料37

第五节 数据的处理、分析、推理37

一、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7

二、时序分析38

三、移动平均法39

四、数学模型40

五、比照法49

第六节 宏观统计预测的实施应用50

一、依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推算普及率50

二、依据历史记录外推普及率51

三、依据社会经济结构推算普及率51

四、综合分析55

第七节 现场预测56

一、划分小区56

二、小区预测58

一、住宅电话正在发展为人民生活必需品61

第八节 发展住宅电话是客观必然趋势61

二、用户对住宅电话的支付能力62

三、发展住宅电话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64

第九节 改善经营管理赢得资金是加快发展速度的决定性条件66

一、发展电话事业要有足够资金66

二、企业积累是解决资金的根本途径68

第十节 业务预测是经常性工作69

一、业务预测要依情况变化不断修正69

二、业务预测要不断滚动修正69

三、业务预测技术要持续不断地研究、改进、提高70

四、业务预测要设置专职固定人员70

第一节 概述72

第三章 局所规划72

第二节 最经济局所容量73

一、寻求最经济局所容量的方法74

二、用户线的平均长度75

三、中继线的平均长度78

四、已知全网局所数的条件下各局容量的最佳分配80

五、解析法的具体应用83

六、划定交换区域界线85

第三节 寻找理想线路网中心86

一、单局制市话网理想线路网中心的寻求方法86

二、多局制市话网理想线路网中心的寻求方法91

一、结合动态发展因素92

第四节 局所分区方案受制于原有局所分布和动态发展因素92

二、结合原有局所分布94

第五节 局址勘定96

第六节 终局容量97

第七节 用户集线器在市话网结构模式中的地位98

一、集线器的最经济容量98

二、集线器的临界经济距离103

三、集线器在市话网结构模式中的地位及其对局所规划的影响107

第八节 统一规划、分别经营112

第四章 市内线路网结构114

第一节 用户线路网114

一、配线制式114

二、用户线路网的基本要求115

三、复接技术的演变116

四、交接技术的演变119

五、以固定小区为基础的交接配线122

六、推行街坊配线代替沿街配线124

七、馈线电缆系统125

八、交接箱及其运用129

九、线路建筑方式135

十、自由配线136

十一、电缆的选择137

十二、我国交接配线未能顺利发展的原因137

第二节 中继线路网138

一、中继电缆所含线对的种类139

二、中继线的组群结构140

三、中继电缆的分段与组合142

四、中继电缆的传输结构142

五、中继电缆的选择143

第三节 线路扩建方式143

一、最佳满足年限143

二、线路工程投资的特点144

三、各种设备的满足年限145

四、应当充分发挥每一部分线路设备的潜力146

五、一根电缆、一条路由地扩建146

六、要慎重对待电缆递减148

一、MDF使用率是接近于不变的149

七、中继电缆的扩建方式149

第四节 机线比例关系149

二、MDF使用率的粗略估算150

三、机线比152

四、指标的运用154

第五节 网路组织关系154

一、网网相连155

二、农话也是市话156

三、用本地网和市内线路网代替市话网和市话线路网更确切157

四、营业区域与基本营业区域决定线路服务准则157

五、线路网中心158

六、区外交换159

七、区域调整160

第六节 用户网最终是什么样161

一、用户网向ISDN发展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62

二、在现有用户环路上作四线制传输的方案162

三、扩大用户环路数字传输系统的使用范围163

四、用户环路技术将向宽带发展163

五、光纤化164

第五章 管道技术165

第一节 市内通信电缆地下化165

一、市内通信电缆地下化是适应通信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65

二、当代市内通信电缆地下化水平167

三、地下化的设计、施工、维护条件168

四、地下化的地理条件169

五、地下化的线路条件170

六、地下电缆建筑方式的综合分析171

第二节 管道规划173

一、管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173

二、管道网应具备的技术经济要求174

三、管道规划的研究期限174

四、管道网规划的基础是交接区175

五、管道网的技术模式176

六、管孔容量178

七、管道网分期建设计划181

一、管道182

第三节 管道设计182

二、人孔200

第四节 隧道216

第六章 传输技术219

第一节 通话质量与传输质量219

一、质量与量度219

二、基准参考系统224

三、传输质量评定方法发展近况230

第二节 一些国家电话传输标准损耗分配概况238

一、CCITT建议238

二、一些国家电话传输标准损耗分配概况243

三、我国曾经颁布的电话传输标准254

一、概述255

第三节 我国电话传输指标的分配与应用255

二、电话机256

三、用户线路258

四、我国以参考当量为量度的传输标准264

五、传输规划271

第四节 市内线路传输设计272

一、环路设计272

二、中继线设计279

第一节 导线282

一、铜在通信电缆导体中占主导地位282

第七章 电缆282

二、使用铝导体有一定经济意义283

三、技术正在向有利于铝导体发展284

四、铝芯电缆正在有限范围内扩大使用285

第二节 绝缘285

一、纸绝缘286

二、聚烯烃绝缘288

三、聚氯乙烯绝缘291

四、综合比较291

第三节 线径293

一、线径系列种种293

二、IEC推荐系列294

三、线径发展方向295

一、线元296

第四节 缆芯结构296

二、组群297

三、全色谱302

四、绞制312

五、备用线314

六、缆芯316

第五节 护层316

一、护层材料317

二、铅护层318

三、综合护层318

四、抗机械力量的护层321

第六节 防水电缆322

一、电缆发生水害的机理322

二、水害对电缆性能的影响323

三、填充防水材料323

四、防水缆芯结构324

五、发展动向326

第七节 PCM电缆327

一、PCM在电缆上传输的特点327

二、在原有电缆上开PCM327

三、纵向分隔内屏蔽市话电缆328

四、低电容电缆329

一、管孔内径决定最大对数330

第八节 成品电缆对数330

二、常规最大对数和超大对数331

三、电缆对数系列333

第九节 电气性能343

一、电阻344

二、电容345

三、电阻、电容不平衡346

四、串音347

五、介质强度347

六、绝缘电阻348

七、电感、电导348

九、我国全塑电缆电气性能标准349

八、二次参数349

第十节 电缆技术拾零354

一、电缆技术的几大派系354

二、电缆技术标准所包括的范围355

三、适应各种需要的电缆356

四、适应各种需要的技术措施357

第八章 复用技术359

第一节 引言359

第二节 市话电缆的高频特性359

一、市话电缆线对的阻抗频率特性360

二、市话电缆线对的衰减频率特性365

三、市话电缆线对的衰减温度系数频率特性366

四、市话电缆线对的串音特性368

五、市话电缆线对串音特性与长度及频率的关系378

第三节 各种高频特性的测试379

一、市话电缆阻抗的测量379

二、市话电缆衰减常数的测量384

三、市话电缆衰减常数温度系数的测量388

四、市话电缆串音特性的测量390

第四节 市话线路上的频分复用的实用系统399

一、设备简化使短距离通信经济合用399

二、能适应各种传输媒介399

三、增音机采取频率倒置400

四、使用压缩扩展器402

一、指标分配404

第五节 市话线路上的时分复用的实用系统404

二、等效传输频率406

三、等效串音频率406

四、串音的分布与平均串音衰减406

五、计算单电缆PCM中继的基本公式407

六、计算双电缆PCM中继的基本公式408

七、单电缆制中继段计算举例408

八、再生段的实验验证410

第九章 光纤技术的兴起与应用411

第一节 光纤通信的特征412

一、以光纤低损耗化和器件长寿命化为特点的发展历程412

二、光纤通信与常规通信的异同414

三、光纤通信的优越性417

第二节 光纤与光缆418

一、光纤传输原理418

二、光纤的分类422

三、光纤的传输特性425

四、光纤、光缆的机械特性431

五、光纤、光缆的制造432

六、施工、安装和接续438

七、光纤技术的标准化442

第三节 通信用光器件445

一、光源器件446

二、光检测器件448

三、无源光器件450

第四节 光纤通信系统453

一、系统构成453

二、系统特性453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456

四、光纤用于市内通信线路时的几个选择问题460

第五节 光纤通信测试462

一、光纤损耗测试462

二、光纤传输带宽测试464

第六节 结语466

第十章 电缆的接续与成端469

第一节 电缆芯线接续469

一、连接电阻的构成469

二、导线的连接电阻及其变化机理471

三、导线接续技术的演变472

四、接线子473

五、流行的接线子及其接线机具479

六、模块接线系统485

七、铝线接续486

八、芯线接续方法的展望487

第二节 电缆护套接续488

一、综合护层接续的种类488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护层接续方法491

三、塑料电缆护套接续方法的采择与瞻望501

第三节 电缆成端技术503

一、成端的快速夹线法504

二、总配线架成端507

三、交接箱的成端技术510

四、分线设备的成端技术512

第十一章 市内通信电气防护技术515

第一节 外界干扰源515

一、外界影响的类型516

二、各种外界影响源的特性518

第二节 强电线对通信线产生影响的基本理论527

一、产生影响的物理过程527

二、信线在强电线电磁影响下的感应电位及通感应电流528

三、强电设备与弱电设备的阻性耦合(地电位问题)534

四、市话线路防护技术中几个有关参数的确定551

第三节 防护措施559

一、强电线电影响及磁影响的防护措施559

二、阻性耦合影响的防护措施572

三、电台干扰的防护措施573

参考文献575

第十二章 电缆充气技术578

第一节 电缆充气维护的缘起578

一、防止电缆发生水害的必要性和途径578

二、充气与充油的比较579

三、防止水害的一般抉择581

第二节 电缆充气维护技术发展概况582

一、充气维护系统583

二、我国电缆充气维护技术发展概况596

第三节 电缆充气的基本知识598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598

二、流量602

三、气阻603

四、湿度605

五、露点607

第四节 分子筛脱水610

一、分子筛的组成及种类610

二、分子筛的特性612

三、分子筛脱水的机理616

四、无热再生分子筛干燥充气设备623

第五节 气体含水量的测定630

一、低湿气体使用的测量仪631

二、常湿气体使用的测量仪634

第六节 测压及查漏637

一、测压637

二、查漏646

第十三章 计算机在市话网设计中的应用658

第一节 概述658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编制市话网局所规划659

一、前言659

二、基本原理660

三、算法中若干问题的说明662

五、原始资料690

四、框图690

六、输出结果693

第三节 音频线路网线路衰减最佳分配的计算机解法697

一、前言697

二、基本概念699

三、程序的编制及举例703

第四节 最小距离树及电路配置712

一、前言712

二、多段决策过程714

三、无后效性715

四、最优化原理715

五、树、最小距离树716

六、各段电路配置722

七、结尾语724

参考文献725

第十四章 市内通信网的经济分析727

第一节 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727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727

二、资金等价变换的基本公式727

三、国家资金的运动模式730

四、经济分析的基本指标732

第二节 经济分析和比较的基本方法734

一、投资比较法735

二、投资现值比较法736

三、年经费比较法737

四、年经费现值比较法739

五、单位成本比较法741

六、内部收益率742

七、资金利润率743

八、投资回收期744

九、折现法和简单法745

第三节 市内通信网的综合经济分析745

一、通信工程经济分析的特点745

二、企业效益、全网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746

三、完整的计算含量747

四、不确定性经济分析748

五、综合经济分析7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