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末民初的“中国意识”与文学中的“国家想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霞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10579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研究-近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清末民初的“中国意识”与文学中的“国家想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绪论1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中国意识”与文学书写28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主流文化转型与“中国意识”的确立28
一、“天下”观念的变革与“中国意识”的生发29
二、“无国”的焦虑和国家理论的输入32
三、新式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同34
四、小说合法地位的确认36
五、文学中“中国意识”书写的确立42
第二节 “中国意识”视阈下文学演进的现代焦虑45
一、文学产生代变观念体现出的文化焦虑45
二、现代性判断错位引发的持续焦虑49
三、文学进程中“势大于人”的情状52
第三节 清末民初中国文学中的西方问题56
一、旅外文学与西方形象的输入56
二、中国文学话语中“西方”与“现代”的合法化过程59
三、“传教”与翻译对近代文学社会功能的强化63
四、中国文学中的“两个西方”与中国文化的选择69
第二章 “中国意识”对清末民初文学想象力的影响74
第一节 清末民初文学对现代国家的历史认识和想象性描述74
一、故事新编:在“无理取闹”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感情74
二、幻想叙事:借理想之境界抒强国强种之夙愿80
三、大话中国:黑暗世界的苦笑和太息87
四、三种“国家想象”方式展开的“国家寓言”模式92
第二节 国家思维模式与文学想象力98
一、清末民初文学中的现实观与未来观99
二、文学书写的政治功用性特征101
三、文学想象力的亏欠和禁限105
第三节 文学中“国家想象”在近现代之际转换的悖论110
一、新小说的象征资本无以为继110
二、国家思维模式的消歇和文学想象力的栖息114
三、《文明小史》等显示的对于改革目标和方向的混乱118
四、小说维护自身地位的无意识调整126
第三章 清末民初文学主体建构中的“中国意识”情结133
第一节 清末民初文学主体的选择与调整134
一、清末民初文学主体的形成及其文学选择135
二、清末民初文学主体的“原忧”与自我赋形155
三、重建文学主体历史位置的文化策略166
第二节 文学主体困于文学对象的窘迫174
一、新式知识分子对于读者的理想化想象174
二、清末民初的社会教育与文学亚群体的形成179
三、先驱者文本的“阅读问题”189
第三节 清末民初“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195
一、“漂流阶层”的特征与超越秩序代表者的身份196
二、“中国式”的痛苦199
三、走向晚年的他们207
第四章 清末民初文学叙事中的“中国意识”213
第一节 文学叙事形态转化中对传统的背离213
一、文学叙事时空的变化214
二、二元对立模式的消解219
三、超情节模式的应用222
第二节 “中国意识”的话语表达与叙事重构224
一、话语表达方式转换中的文化焦虑224
二、叙事基点变化中的“国家意识”231
三、由“虚”入“实”的叙事趋向235
第三节 “中国意识”对近现代文学语言形式的影响239
一、文学书写对民族语国家典范的探索239
二、宣传性言语行为257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建构中的新传统因素268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历史化268
一、《文学兴国策》与文学救国论的兴起268
二、国家焦虑的主题话语272
三、文学追求的非文学特征280
四、文学史写作的确立和文学历史的经典化285
第二节 文学建构的社会化292
一、文学传播的制度化292
二、文学组织的集团化299
第三节 文学演进的尚武化307
一、文学审美倾向的极端化和尚力化308
二、文学演进方式的运动化和革命化312
第四节 文学现代性的悖论化313
一、文学想象的悖论呈现:乌托邦化314
二、“中国意识”的话语语境与现代性规约317
三、近现代文学悖论的渊源:被移植和被抑制的“现代性”320
结语328
参考文献332
后记341
热门推荐
- 2793618.html
- 1394532.html
- 1924316.html
- 3221441.html
- 1793651.html
- 3442893.html
- 961835.html
- 3063603.html
- 1572228.html
- 3232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4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1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2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5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9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8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7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