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管员必读:服务器与数据存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1547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服务器-基本知识;数据存贮-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管员必读:服务器与数据存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1篇 服务器技术篇3
第1章 服务器基础3
1.1 服务器概述4
1.1.1 服务器简介4
1.1.2 服务器的“四性”5
1.2 服务器的主要性能和外观特点6
1.3 服务器的主要结构类型9
1.3.1 三种服务器结构类型9
1.3.2 刀片服务器的技术原理及主要优势12
1.4.1 按应用层次划分16
1.4 服务器的分类16
1.4.2 按处理器架构划分21
1.4.3 按处理器的指令执行方式划分22
1.4.4 按用途划分24
第2章 服务器技术概述27
2.1 RISC和CISC架构技术28
2.2 SMP对称多处理技术28
2.2.1 SMP系统对处理器的要求29
2.2.2 实现SMP的其他条件31
2.2.3 其他并行扩展技术32
2.3 双处理(Dual Processor,DP)技术34
2.3.1 支持双处理的Intel处理器34
2.3.2 如何识别支持双处理的处理器35
2.3.3 支持双处理的主板需要什么37
2.4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技术38
2.4.1 I2C总线的性能38
2.4.2 I2C总线的工作原理38
2.4.3 I2C总线的基本操作39
2.5 智能监控管理技术39
2.6 智能输入/输出(I2O)技术40
2.7 服务器集群技术41
2.8 负载均衡技术42
2.8.1 传输链路聚合43
2.8.2 更高层交换43
2.8.3 带均衡策略的服务器集群44
2.9 硬件冗余技术45
2.10 热插拔技术(Hot Plug)48
2.10.1 热插拔的实现48
2.10.2 主要PCI热插拔技术49
2.10.3 热插拔控制器和针对槽位的电流控制50
2.11 诊断技术50
2.12 64位处理器技术51
2.12.1 64位的优势52
2.12.2 AMD Opteron处理器的优势53
2.12.3 Intel Itanium/Itanium2处理器55
2.12.4 Intel Nocona Xeon处理器56
2.12.5 Opteron与Nocona的角逐57
第3章 服务器处理器技术59
3.1.1 IBM Power处理器60
3.1 主要RISC指令架构处理器60
3.1.2 Sun SPARC处理器64
3.1.3 HP PA/Alpha处理器69
3.1.4 SGI公司的MIPS处理器71
3.2 Intel的服务器CPU72
3.2.1 Pentium Pro处理器72
3.2.2 Pentium Ⅱ Xeon处理器72
3.2.3 Pentium Ⅲ Xeon处理器73
3.2.4 Xeon处理器74
3.2.5 64位至强处理器Nocona74
3.2.6 Xeon MP处理器75
3.2.7 Itanium/Itanium2处理器77
3.3.1 Athlon MP处理器78
3.3 AMD服务器CPU78
3.3.2 Opteron处理器81
3.3.3 AMD和Intel的服务器处理器的最新发展趋势83
3.4 64位处理器技术84
3.5 服务器双核心处理器技术84
3.5.1 Intel的双核心策略85
3.5.2 AMD的双核心策略87
3.5.3 服务器双核心处理器的历程88
第4章 服务器内存技术91
4.1 通用服务器内存技术92
4.1.1 内存为什么会出错92
4.1.2 奇偶校验技术92
4.1.3 ECC内存查纠错技术93
4.2 IBM服务器内存技术94
4.2.1 Chipkill内存技术94
4.2.2 大容量高速度技术96
4.2.3 内存保护(Memory ProteXion)96
4.2.4 内存镜像(Memory Mirroring)技术97
4.3 HP服务器内存技术98
4.3.1 HP新ECC内存技术98
4.3.2 在线备份内存模式99
4.3.3 镜像内存方式102
4.3.4 热插拔RAID内存(Hot Plug RAID Memory)技术104
4.4 主要服务器内存模组技术108
4.5 下一代服务器的内存体系架构——FB-DIMM110
4.5.1 现有内存架构DIMM的不足112
4.5.2 FB-DIMM体系架构的特性113
4.5.3 FB-DIMM内存的优势和不足114
4.5.4 FB-DIMM架构的最新发展116
第5章 服务器I/O总线技术117
5.1 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历程118
5.2 主要最新系统总线技术简介121
5.2.1 3GIO(PCI-Express)总线121
5.2.2 AGP 8X总线123
5.2.3 InfiniBand和PCI-X总线125
5.2.4 HyperTransport总线127
5.3 InfiniBand总线技术128
5.3.1 InfiniBand总线概述128
5.3.2 InfiniBand体系架构129
5.3.3 InfiniBand架构设备和层次结构131
5.3.4 InfiniBand架构的网络化I/O技术132
5.3.5 InfiniBand的优缺点133
5.4 PCI-X总线技术134
5.4.1 PCI-X总线结构134
5.4.2 PCI-X总线的前景136
5.5 PCI-Express总线技术137
5.5.1 PCI总线的不足137
5.5.2 PCI-Express的系统架构139
5.5.3 PCI-Express总线的优势142
5.5.4 PCI-Express总线的体系结构144
5.5.5 PCI-Express总线的物理结构149
第6章 并行扩展技术151
6.1 计算机扩展技术概述152
6.1.1 并行扩展技术的发展历程152
6.1.2 并行扩展概述153
6.1.3 服务器扩展所要考虑的三个主要方面156
6.2 并行扩展技术157
6.2.1 并行计算模型157
6.2.2 并行计算模型比较159
6.2.3 并行机存储结构160
6.3 主要并行体系结构162
6.3.1 主要并行体系结构概述162
6.3.2 SMP扩展技术163
6.3.3 MPP扩展技术165
6.3.4 机群(COW)扩展技术166
6.3.5 分布式共享存储处理机DSM扩展技术166
6.3.6 四种并行扩展技术的比较168
6.4 NUMA扩展模式169
6.4.1 NUMA技术概述169
6.4.2 IBM NUMA-MBB扩展技术170
6.4.3 NUMA与SMP的关系172
6.5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MP172
6.5.1 英特尔Xeon MP处理器概述172
6.5.2 Xeon MP处理器的使用环境需求174
6.5.3 集成基于Intel至强处理器MP的系统176
6.5.4 维护和升级基于Intel至强处理器MP的系统178
6.6 IBM企业级X架构的“按需扩展”技术179
6.6.1 Xpand On Demand(按需扩展)理念的产生背景180
6.6.2 Xpand On Demand(按需扩展)原理181
6.6.3 IBM第二代企业级X架构182
6.6.4 IBM第三代企业级X架构183
6.6.5 Remote I/O(远程I/O)技术185
6.6.6 IBM“Xtended Design Architecture”扩展架构187
第7章 服务器集群扩展技术及应用189
7.1 集群基础190
7.1.1 典型集群结构190
7.1.2 集群技术的优势192
7.2 故障转移解决方案192
7.2.2 故障转移原理193
7.2.1 故障转移解决方案考虑因素193
7.2.3 故障转移解决方案示例195
7.3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196
7.3.1 负载均衡概述197
7.3.2 负载均衡所需考虑的因素198
7.3.3 负载均衡会话状态管理198
7.3.4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示例199
7.3.5 负载均衡集群所具有的优缺点201
7.3.6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202
7.3.7 单级向多级调整的方案示例203
7.4 微软Windows系统的集群服务207
7.4.1 微软集群技术简介207
7.4.2 集群服务资源组件概述213
7.4.3 集群服务组件215
7.4.4 非集群服务组件218
7.4.5 集群资源221
7.4.6 集群的创建与操作222
7.4.7 故障检测224
7.5 集群服务器配置示例225
7.5.1 硬件安装及连接226
7.5.2 磁盘阵列安装步骤227
7.5.3 系统安装229
7.6 集群服务器系统产品简介230
7.6.1 曙光天潮4000L服务器230
7.6.2 联想深腾6800超级服务器231
7.6.3 HP Linux集群解决方案232
第8章 服务器容错技术及应用233
8.1 服务器容错技术概述234
8.2 服务器网卡容错技术235
8.2.1 网卡出错冗余(AFT)235
8.2.2 网卡自适应负载平衡(ALB)236
8.2.3 快速以太通道(FEC)和千兆以太通道(GEC)237
8.3 服务器容错技术238
8.3.1 双机容错方案239
8.3.2 单机容错方案241
8.4 IBM中小型企业双机容错方案242
8.4.1 方案总体部署242
8.4.2 方案特点243
8.4.3 选型产品介绍244
8.5 宝德双机热备份容错方案245
8.5.1 方案简介246
8.5.2 方案主要软、硬件配置246
8.6 联志的双机热备份方案247
8.6.1 方案简介247
8.6.2 方案特点248
8.7 Stratus全系列容错服务器248
8.7.1 Stratus公司的容错服务器的发展历程249
8.7.2 Stratus公司的主要容错服务器系列249
8.7.3 Stratus的连续处理技术251
8.8 HP NonStop容错服务器252
8.8.1 NonStop容错服务器简介253
8.8.2 NonStop S系列服务器的可扩展性能和带宽254
8.8.3 持续的系统可用性255
8.8.4 轻松维护与管理256
8.8.5 配置和扩展的灵活性257
8.9 NEC Express5800容错服务器258
8.9.1 NEC容错服务器概述259
8.9.2 NEC容错服务器的主要容错技术259
第9章 功能服务器的选购与较量261
9.1 功能服务器概述262
9.2 Web服务器的选购263
9.2.1 Web服务器基础架构和流行的Web服务器系统263
9.2.2 Web服务器的选购注意事项265
9.3.1 Web服务器产品介绍267
9.3 Web服务器产品横向比较267
9.3.2 综合性能比较269
9.4 邮件服务器的选购272
9.4.1 邮件服务器的选购注意事项272
9.4.2 推介邮件服务器产品介绍274
9.4.3 综合性能比较275
9.5 VOD服务器的选购278
9.5.1 VOD服务器的选购注意事项278
9.5.2 推介VOD服务器产品介绍280
9.5.3 综合性能比较283
9.6 数据库服务器的选购284
9.6.1 数据库服务器选购注意事项285
9.6.2 推介数据库服务器产品简介285
9.6.3 综合性能比较288
9.7 游戏服务器的选购289
9.7.1 推介服务器产品介绍289
9.7.2 综合性能比较291
9.8 网吧服务器的选购293
9.8.1 推介产品综合介绍293
9.8.2 综合性能比较295
9.9 防火墙服务器的选购297
9.9.1 推介服务器产品介绍297
9.9.2 综合性能比较301
第2篇 数据存储篇305
第10章 磁盘阵列技术及配置305
10.1 磁盘阵列(RAID)概述306
10.2 RAID控制卡308
10.3 SCSI磁盘接口311
10.3.1 SCSI接口简介311
10.3.2 SCSI控制卡简介314
10.3.3 SCSI总线的体系结构318
10.3.4 SCSI体系结构模式(SAM)318
10.3.5 SCSI控制卡的安装319
10.3.6 SCSI控制卡的选购要点322
10.4 主要RAID模式及相关技术323
10.4.1 主要RAID模式323
10.4.2 主要阵列模式比较330
10.4.3 IDE RAID与SCSI RAID的比较331
10.4.4 与RAID相关的技术332
10.5.1 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容器)334
10.5 磁盘阵列配置实例334
10.5.2 在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逻辑磁盘)337
10.5.3 软件RAID的实现341
第11章 数据存储技术基础347
11.1 数据存储概述348
11.1.1 什么是数据存储348
11.1.2 数据存储方式的发展349
11.2 三种数据存储形式351
11.2.1 三种数据存储形式概述351
11.2.2 近线存储的优点351
11.3 NetApp的NearStore近线存储方案352
11.3.1 NearStore的优点353
11.3.2 NearStore方案的主要应用354
11.3.3 企业备份与恢复分段356
11.3.4 移动和台式机备份357
11.3.5 电子邮件存档358
11.3.6 项目和数据存档359
11.3.7 HSM(存储合并)360
11.3.8 采用镜像进行远程灾难恢复362
11.4 三种主流数据存储方式363
11.4.1 DAS数据存储方式363
11.4.2 NAS数据存储方式364
11.4.3 SAN存储方式365
11.4.4 三种存储方式之争368
11.5.1 HP存储效率SAN方案369
11.5 SAN方案推介369
11.5.2 HP高可用性SAN方案372
11.5.3 IBM中小企业数据中心SAN方案374
11.5.4 IBM数据中心整合(DCC)解决方案375
11.6 主要NAS和SAN方案产品推介375
11.6.1 NAS服务器推介376
11.6.2 SAN光纤交换机推介377
11.7 NAS和SAN的融合378
11.7.1 NAS和SAN融合的源动力378
11.7.2 HP NAS与SAN整合方案379
11.7.3 NetApp统一存储方案381
11.7.4 同时支持NAS和SAN的NAS服务器384
11.8 数据存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386
第12章 智能存储技术389
12.1 智能存储概述390
12.1.1 什么是智能化存储390
12.1.2 智能存储的优势391
12.2 智能存储产品392
12.2.1 ADIC智能存储方案392
12.2.2 思科多层智能存储交换机方案397
12.2.3 IBM企业存储服务器(ESS)401
12.3 数据迁移404
12.3.1 数据迁移概述404
12.3.2 数据迁移方案简介404
12.3.3 常见的数据迁移应用406
12.4 虚拟存储407
12.4.2 催生虚拟存储的源动力408
12.4.1 虚拟存储定义408
12.4.3 虚拟存储技术的实现方式409
12.4.4 基于网络的虚拟存储分类410
12.4.5 虚拟存储的主要优缺点412
12.4.6 虚拟存储产品推介413
第13章 FC SAN存储技术与方案419
13.1 光纤通道(FC)概述420
13.1.1 光纤通道相对SCSI通道的优势420
13.1.2 光纤通道的主要不足421
13.2 FC基本结构422
13.2.1 FC体系结构422
13.2.2 光纤通道(FC)标准423
13.2.3 光纤通道帧格式424
13.3.1 点对点连接426
13.3 光纤通道的三种主要拓扑结构426
13.3.2 光纤通道仲裁环(FC Arbitrated Loop,FC-AL)连接427
13.3.3 交换结构431
13.4 光纤通道设备432
13.4.1 光纤通道端口类型432
13.4.2 FC SAN的主要设备433
13.4.3 光纤集线器和交换机434
13.5 Dell Power Vault 128T服务器光纤通道的安装与光缆连接436
13.6 SAN技术的最新发展438
13.7 光纤交换机的分类与选购439
13.7.1 光纤通道交换机的分类439
13.7.2 光纤通道交换机选购注意事项441
13.8 中小型企业光纤通道存储解决方案443
13.8.1 方案需求分析444
13.8.2 方案简介444
13.8.3 选用产品介绍445
13.9 高校光纤存储备份方案448
13.9.1 高校特点和存储要求448
13.9.2 ROSE HA方案简介449
13.9.3 ROSE HA存储系统的基本功能450
13.9.4 ROSE HA高可用性系统的构造450
13.9.5 ROSE HA工作原理451
13.9.6 选用产品介绍451
第14章 IP SAN存储技术与方案453
14.1.1 IP存储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454
14.1 IP SAN存储454
14.1.2 存储隧道技术455
14.1.3 本地IP存储456
14.2 基于IP协议的光纤通道(FCIP)457
14.2.1 FCIP简介457
14.2.2 FCIP的协议栈和数据封装459
14.2.3 FCIP的优缺点460
14.3 iSCSI协议461
14.3.1 iSCSI协议简介461
14.3.2 iSCSI协议栈和数据包封装462
14.3.3 iSCSI会话464
14.3.4 iSCSI解决方案的体系架构465
14.3.6 iSCSI协议的优缺点466
14.3.5 iSCSI设备466
14.3.7 iSCSI技术的应用467
14.4 iFCP协议469
14.5 三种主要IP存储协议的比较470
14.6 图书馆IP SAN存储系统方案472
14.6.1 方案简介472
14.6.2 选用产品介绍473
14.7 SATA分级存储方案476
14.7.1 SATA接口的优势476
14.7.2 典型SATA磁盘阵列477
14.8 主流厂商的IP存储产品480
第15章 数据备份与容灾483
15.1.1 数据备份概述484
15.1 备份基础484
15.1.2 备份的重要性485
15.1.3 加强几方面的认识485
15.1.4 主要备份方式486
15.1.5 数据备份活动组成487
15.2 常见的数据备份设备489
15.3 磁带技术495
15.3.1 磁带格式技术495
15.3.2 两种磁带驱动技术503
15.3.3 磁带介质技术505
15.3.4 磁带技术的发展趋势505
15.4 磁带机、磁带库和磁带的选购506
15.4.1 主流磁带设备厂商和产品507
15.4.2 磁带设备选购的注意事项508
15.5 备份软件511
15.5.1 备份软件功能简介512
15.5.2 备份软件技术的最新发展513
15.5.3 主要备份软件厂商及产品515
15.6 存储容灾516
15.6.1 什么是容灾517
15.6.2 数据备份与容灾的关系517
15.6.3 数据容灾等级518
15.6.4 异地容灾系统简述520
15.6.5 主要异地容灾技术520
15.7 HP的异地容灾方案523
15.6.6 灾难恢复的关键注意事项523
15.7.1 康柏(Compaq)公司的容灾方案524
15.7.2 惠普的容灾方案527
15.8 IBM的异地容灾方案529
15.8.1 IBM容灾方案概述529
15.8.2 数据级容灾备份——PPRC530
15.8.3 应用级容灾备份——HAGEO532
15.8.4 NAS容灾方案533
15.9 其他公司的异地容灾方案535
15.9.1 CA的异地容灾方案535
15.9.2 EMC的异地容灾方案536
15.9.3 Veritas的异地容灾方案537
热门推荐
- 3687733.html
- 859984.html
- 1124867.html
- 2947188.html
- 2853951.html
- 2487494.html
- 3742856.html
- 1448701.html
- 2076406.html
- 1805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72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80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2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7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0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1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17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3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2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