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 上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史 上 第2版
  • 晁福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3776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古代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漫长的远古时代1

第一节 叙说1

第二节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7

一、猿人的广泛分布7

二、早期智人10

三、晚期智人12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15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区域16

二、仰韶文化时期的北方与南方18

三、龙山文化时期文化区域的扩大21

四、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22

1 经济的发展22

2 社会组织的演变23

3 文化观念与原始艺术24

4 原始宗教25

第四节 古代文明的曙光27

一、贫富分化与阶级的萌芽27

二、社会观念的变革28

一、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29

第五节 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29

二、黄帝和炎帝30

三、颛项和帝喾31

四、唐尧和虞舜32

第二章 夏商西周的历史发展34

第一节 叙说34

第二节 夏朝39

一、夏族的兴起与大禹治水39

二、夏朝的建立41

三、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42

四、夏朝的巩固和发展43

五、夏朝的衰落和灭亡44

六、关于夏代的考古学探索46

第三节 商朝47

一、商族的起源和发展47

二、商朝的建立50

三、伊尹摄政与早商时期的政治发展51

四、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52

五、商朝制度和社会结构53

六、晚商政治与纣的灭亡55

一、周族的兴起56

第四节 西周56

二、周朝的建立58

三、周公当政和成康之治60

四、西周中期的社会发展62

五、西周政治制度63

六、共和行政与宣王中兴65

七、西周的衰亡66

第五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67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67

二、畜牧业的情况69

三、以青铜铸造为主的手工业71

四、商业的初步发展73

五、居住和交通74

六、服饰与饮食76

七、丧葬情况77

第六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78

一、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及纹饰78

二、史学与文学80

三、宗教与哲学82

四、筮法与《周易》83

五、歌舞艺术和科技84

第三章 春秋战国社会的变化88

第一节 叙说8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演变93

一、平王东迁与王权衰落93

1 平王东迁93

2 王权式微93

3 霸局奠基94

二、大国争霸95

1 齐桓首霸95

2 晋、楚争霸96

3 宋衷公图霸未成与秦穆公称霸西戎97

4 吴、越争霸98

三、七国争雄98

1 魏霸中原99

2 齐、秦并峙99

3 合纵连横101

4 远交近攻102

5 秦灭六国103

1 管仲相齐104

一、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104

第三节 各国的变法改革104

2 晋、楚整顿内政105

3 子产改革105

4 吴、越改革106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106

1 李悝变法107

2 吴起变法108

3 商鞅变法109

4 齐国邹忌改革110

6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11

5 申不害相韩111

7 乐毅改革112

三、列国政治制度的变化112

1 春秋时期宗法制的破坏112

2 战国时期官僚制的建立113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14

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114

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14

2 水利灌溉和施肥115

3 冶金、盐业、纺织、漆器业117

4 私人手工业118

二、城市交换经济的繁荣119

1 商业交换与商人的活跃119

2 货币流通与城市发展120

三、土地所有制的变化122

1 井田制的破坏122

2 新型土地所有制的出现123

二、思想领域的诸子百家思潮124

2 学术文化的新时代124

1、士阶层的兴起124

一、“士”的兴起与学术发展124

第五节 文化史的黄金时期124

1 老予其人其书125

2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125

3 墨子和墨家127

4 儒家的孟子和苟子127

5《易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29

6 道家与庄子129

7 法家与韩非130

9 名家131

8 阴阳家131

10 杂家132

三、史学、文学与自然科学133

1 史学133

2 文学133

3 自然科学134

第四章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成长135

第一节 叙说135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142

1 统一岭南142

第二节 统一的秦王朝142

2 开通西南夷143

3 对匈奴的战争143

4 修筑长城143

5 秦都咸阳144

二、专制集权制度的建立144

1 皇帝制度144

2 郡县制145

3 封建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145

2 上农除末146

1 “使黔首自实田”146

三、巩固统治的政策和措施146

4 秦律146

3 迁徙豪富147

4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47

5 收天下之兵器,通川防,修驰道148

6 焚书坑儒148

四、秦末农民大起义149

1 秦王朝的暴政149

2 陈胜吴广起义151

一、刘邦建立汉朝152

1 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152

4 秦的灭亡152

第三节 西汉的盛衰152

3 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斗争152

2 稳定封建秩序153

3 消灭异姓王154

4 加强军队与完善法律155

二、文景之治155

1 薄赋劝农155

3 改革任官制度157

4 实行民族和睦政策157

2 宽减刑罚157

5 削藩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159

三、汉武帝的盛世159

1 政治体制的改革159

2 财经制度的改革161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2

4 打击和削弱地方割据势力163

1 整顿吏治164

2 招抚流亡,劝民农桑164

四、昭宣中兴164

五、王莽改制和农民起义165

1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165

2 王莽代汉及改制167

3 绿林赤眉大起义169

第四节 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动荡170

一、东汉初的稳定和发展170

1 东汉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170

2 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171

3 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172

1 外戚、宦官擅权173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173

2 累世公卿官僚集团的出现175

3 党锢之祸176

4 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176

三、黄巾起义177

1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177

2 黄巾大起义178

第五节 汉代民族关系的发展179

1 汉与匈奴的关系179

2 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182

3 汉与西南、东南各族的关系184

4 汉与东北各族的关系186

第六节 汉代的社会经济188

一、各地区经济状况188

1 山西经济区188

2 山东经济区189

3 江南190

4 龙门碣石以北190

二、农业191

1 牛耕与铁农具191

2 水利工程192

3 耕作技术193

4 人口、垦田194

三、手工业194

1 冶铁194

2 纺织195

3 漆器196

4 手工艺制造196

四、商业和城市196

1 商业的发展196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197

第七节 封建关系的成长197

2 都市197

1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198

2 地主土地所有制199

3 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199

二、赋役制度199

1 田租、藁税200

2 算赋、口赋200

3 徭役201

三、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202

1 地主阶级202

2 农民阶级203

3 商人204

4 奴婢205

第八节 秦汉时期的东西交通205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205

二、汉文化的远播206

1 中国同日本、朝鲜等国的关系206

2 中国同南亚各国的关系207

1 汉初的黄老思想209

一、哲学209

第九节 汉代学术文化209

三、异域文化的传入209

2 董仲舒思想和经学谶纬210

3 王充朴素的唯物论思想211

二、经学和今古文经212

三、史学213

1 《史事己》213

2 《汉书》215

四、文学215

1 汉赋215

1 绘画216

2 乐府诗216

五、艺术216

2 雕刻217

3 音乐217

六、科技217

1 天文历法217

2 数学218

3 医学218

5 纸的发明219

4 地理学219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社会的曲折发展220

第一节 叙说220

第二节 三国和两晋226

一、魏蜀吴三国226

1 三国鼎立226

2 魏228

3 蜀229

4 吴231

1 西晋的建立232

2 统治集团的腐败232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232

3 八王之乱233

三、东晋十六国234

1 十六国的兴替234

2 东晋门阀政治236

3 匕伐与淝水之战237

第三节 南北朝的对峙239

一、南北朝初期239

1 刘宋的盛衰239

2 北魏统一北方240

3 宋魏和战241

二、南北朝中期242

1 齐粱政局242

2 北魏孝文帝改革244

3 北魏的分裂245

三、南北朝后期247

1 侯景之乱与陈的兴亡247

2 北齐与北周248

第四节 民族和民族融合249

一、少数民族的分布与迁徙249

1 北方与东北民族249

2 西北民族251

3 南方民族252

二、民族大融合254

1 内迁后的各少数民族254

2 少数民族政权和民族融合255

第五节 社会经济256

一、农业、手工业、商业256

1 农业256

2 手工业258

3 商业260

二、封建关系的发展262

1 屯田制和占田制262

2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264

3 北朝均田制的实施266

三、赋役与阶级关系267

1 租调267

2 徭役269

3 依附关系271

一、哲学和宗教273

1 魏晋玄学273

第六节 文化273

2 佛教与道教275

3 无神论277

二、史学、文学和艺术278

1 史学278

2 文学279

3 艺术281

三、科学技术283

1 数学和天文历法283

2 医学、化学284

3 农学、地理学286

第七节 中外关系287

一、与海东诸国的关系287

1 高句丽、百济、新罗287

2 日本288

二、与中亚诸国的关系289

1 大宛、大月氏、?哒289

2 波斯、大秦290

三、与南亚、东南亚诸国的关系291

1 天竺、师子国291

2 林邑、扶南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