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回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芬)伊萨·麦特萨拉,胡哈·萨尔梅林主编;郑文杰,刘明晶,陈学彬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7100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移动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回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言1
1.1 为什么读本书1
1.2 什么是“移动回传”2
1.3 本书的目标和范围2
1.4 本书的结构3
第1部分 移动和分组传输网络5
第2章 移动回传和“分组”时代5
2.1 回传网络、层和成本5
2.1.1 回传网络层级5
2.1.2 回传网络成本分布5
2.2 既存系统7
2.2.1 回传基本技术7
2.2.2 回传拓扑7
2.3 移动回传网络的变革驱动力8
2.3.1 移动业务发展和通信量增长10
2.3.2 移动网络趋势11
2.3.3 回传网络的性价比改进13
2.3.4 更低的运营成本14
2.4 基于分组的回传网络16
2.4.1 物理网络和拓扑16
2.4.2 逻辑网络和协议层16
2.5 向分组技术网络演进16
2.5.1 基于分组的回传网络的演进策略17
2.5.2 实施转型和网络演进19
第3章 3GPP移动系统21
3.1 3GPP21
3.1.1 无线技术和回传21
3.1.2 组织22
3.1.3 规范22
3.1.4 版本23
3.2 2G24
3.2.1 电路交换业务25
3.2.2 分组交换域27
3.2.3 Abis28
3.3 3G29
3.3.1 电路交换业务31
3.3.2 分组交换业务31
3.3.3 3G空中接口信道33
3.3.4 FP、MAC和RLC协议34
3.3.5 HSDPA(HS-DSCH)和HSUPA(E-DCH)36
3.3.6 Iub接口38
3.3.7 Iur接口39
3.3.8 Iu-cs接口39
3.3.9 Iu-ps接口40
3.3.10 GTP-U协议40
3.4 LTE42
3.4.1 架构42
3.4.2 分组交换业务44
3.4.3 空中接口45
3.4.4 S1接口45
3.4.5 X2接口46
3.4.6 承载46
3.4.7 移动性管理47
3.4.8 与2G和3G共存48
3.4.9 语音支持48
3.4.10 自动配置和自动优化49
3.5 小结50
参考文献50
第4章 分组网络53
4.1 移动回传网络应用53
4.1.1 回传服务53
4.1.2 接入、聚合和核心55
4.1.3 3GPP回传指南55
4.1.4 组网和回传56
4.2 标准化57
4.2.1 IEEE57
4.2.2 IETF58
4.2.3 ISO58
4.2.4 ITU-T58
4.2.5 MEF59
4.2.6 IP/MPLS论坛59
4.3 物理接口60
4.3.1 高数据速率60
4.3.2 以太端口60
4.3.3 E1/T1/JT161
4.3.4 SDH/Sonet62
4.4 PPP和ML-PPP63
4.4.1 E1/T1/JT1承载PPP63
4.4.2 ML-PPP64
4.4.3 基于Sonet/SDH的PPP65
4.5 以太网和电信级以太网66
4.5.1 电信级以太网66
4.5.2 以太网和以太网桥接67
4.5.3 以太网链路聚合69
4.5.4 VLAN69
4.5.5 业务类别70
4.5.6 VLAN案例70
4.5.7 以太OAM71
4.5.8 提供商桥接72
4.5.9 提供商骨干桥接73
4.5.10 基于MPLS的电信级以太网73
4.6 IP与传输层协议73
4.6.1 IP74
4.6.2 IP地址和分配77
4.6.3 转发79
4.6.4 路由协议80
4.6.5 DS81
4.6.6 ARP81
4.6.7 ICMP82
4.6.8 UDP82
4.6.9 RTP83
4.6.10 TCP84
4.6.11 SCTP86
4.6.12 IPv686
4.7 MPLS/IP应用87
4.7.1 MPLS架构88
4.7.2 LDP88
4.7.3 BGP89
4.7.4 MPLS Ping90
4.7.5 MPLS层3 VPN和MP-BGP91
4.7.6 伪线仿真93
4.7.7 MPLS层2 VPN-VPLS94
4.7.8 MPLS-TE98
4.7.9 MPLS-TP99
4.8 小结99
参考文献100
第5章 回传传输技术103
5.1 传输系统103
5.1.1 OSI模型103
5.1.2 接入方案103
5.1.3 PDH104
5.1.4 SDH106
5.1.5 SDH保护108
5.1.6 OTH109
5.1.7 NG-SDH110
5.1.8 ATM110
5.1.9 混合TDM/分组传输111
5.2 无线回传技术111
5.2.1 无线波传播112
5.2.2 频率和容量114
5.2.3 网络拓扑116
5.2.4 可用性和故障可恢复性117
5.2.5 性能118
5.2.6 其他无线技术119
5.3 有线回传技术119
5.3.1 DSL技术119
5.3.2 光技术121
5.3.3 以太网接口123
5.3.4 EFM123
5.3.5 DOCSIS124
5.4 汇聚和骨干层124
5.5 移动回传专线服务125
5.5.1 以太服务和SLA(MEF)126
5.5.2 租用以太网服务129
5.5.3 IP作为回传服务130
5.6 小结130
参考文献131
第2部分 移动回传特性133
第6章 同步133
6.1 蜂窝网络同步基本要素133
6.1.1 频率精度133
6.1.2 时间精度134
6.2 TDM网络中的频域同步135
6.2.1 TDM网络中的同步架构135
6.2.2 PDH136
6.2.3 SDH/Sonet136
6.2.4 ATM137
6.2.5 OTN137
6.3 分组网中的频域同步137
6.3.1 ACR137
6.3.2 NTP138
6.3.3 PTP138
6.3.4 频域同步的ITU PTP通信框架141
6.3.5 同步以太网142
6.3.6 链接不同的同步技术142
6.3.7 ITU分组网络中与频域同步相关的推荐总结143
6.3.8 TICTOC143
6.4 TDM网络和同步以太网中的同步测度144
6.4.1 稳定性测度144
6.4.2 TDM漂移规格与基站时钟准确性的关系145
6.4.3 TDEV146
6.5 分组同步基础与测度148
6.5.1 频域同步的分组计时原理148
6.5.2 频域同步的报文延时测度152
6.5.3 双通道消息处理157
6.5.4 延时跳动157
6.5.5 测试报文计时从端157
6.6 分组计时网络的拇指规则158
6.7 时间同步159
6.7.1 GNSS159
6.7.2 时间同步中的PTP160
6.8 小结160
参考文献161
第7章 网络弹性162
7.1 简介162
7.1.1 重建与保护162
7.1.2 恢复163
7.1.3 可用性163
7.1.4 MTBF和MTTR164
7.1.5 提升可用性165
7.1.6 网络故障165
7.1.7 人为错误166
7.2 本地以太网和弹性166
7.2.1 以太网桥接167
7.2.2 生成树操作167
7.3 电信级以太网169
7.3.1 电信以太网169
7.3.2 MEF服务170
7.3.3 以太网OAM170
7.4 IP层171
7.4.1 VRRP171
7.4.2 负载共享172
7.4.3 路由协议172
7.4.4 OSPF173
7.4.5 BFD176
7.4.6 进一步讨论176
7.4.7 无循环替换177
7.5 MPLS弹性178
7.5.1 标签分配178
7.5.2 LDP会话179
7.5.3 IP MPLS VPN179
7.5.4 VPLS180
7.5.5 MPLS TE和快速重路由181
7.5.6 MPLS OAM182
7.5.7 MPLS-TP182
7.5.8 GMPLS控制面182
7.6 BTS接入弹性183
7.6.1 BTS和BTS站址183
7.6.2 BTS接入184
7.6.3 IP寻址184
7.6.4 激活-非激活端口185
7.6.5 IP负载共享187
7.6.6 以太网链路聚合187
7.6.7 接入网中的OSPF187
7.6.8 静态路由189
7.6.9 第一跳网关冗余190
7.6.10 微波接入链路190
7.6.11 附着MEF服务191
7.7 控制器与核心网之间的网络弹性192
7.7.1 BSC和RNC以及站址解决方案193
7.7.2 VRRP例子193
7.7.3 使用SCTP多址的信令弹性193
7.7.4 使用多个核心网节点194
7.8 小结195
参考文献196
第8章 QoS198
8.1 终端用户服务、无线网络层和传输层服务198
8.1.1 传输层服务198
8.1.2 端到端QoS198
8.1.3 回传QoS的需求199
8.1.4 无线和回传的QoS对齐201
8.2 作为终端用户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202
8.2.1 UDP202
8.2.2 TCP203
8.2.3 TCP拥塞控制204
8.2.4 承载在无线上的TCP207
8.3 DSCP、业务族和优先级比特208
8.3.1 差异化服务208
8.3.2 IPv6209
8.3.3 每下一跳行为210
8.3.4 使用DSCP和处理集的推荐210
8.3.5 IP隧道中的DSCP212
8.3.6 移动回传中使用DSCP212
8.3.7 MPLS业务等级213
8.3.8 IEEE 802.1Q优先级比特213
8.3.9 VLAN215
8.3.10 使用MEF服务的QoS215
8.4 入口和出口功能217
8.4.1 入口分类与规则217
8.4.2 单速率双色监管218
8.4.3 双速率三色监管218
8.4.4 出口调度、队列管理和整形218
8.4.5 严格优先级调度器218
8.4.6 WRR调度器219
8.4.7 WFQ调度器219
8.4.8 组合调度器219
8.4.9 缓存220
8.4.10 尾部丢弃221
8.4.11 激活队列管理221
8.4.12 整形221
8.5 2G222
8.5.1 本地基于PCM的Abis接口222
8.5.2 承载在伪线上的Abis接口222
8.5.3 Abis接口例子222
8.6 3G/HSPA223
8.6.1 承载以及对应的属性223
8.6.2 Iub接口224
8.6.3 Iub接口例子226
8.6.4 在MBH中的拥塞控制227
8.6.5 HSPA系统中的拥塞控制228
8.6.6 HSDPA拥塞控制229
8.6.7 HSUPA拥塞控制230
8.6.8 无线网络共存231
8.7 LTE232
8.7.1 QoS架构232
8.7.2 分组流和承载232
8.7.3 QoS参数234
8.7.4 准入控制235
8.7.5 S1接口236
8.7.6 S1接口例子236
8.8 小结238
参考文献238
第9章 网络安全240
9.1 3GPP移动网络的安全240
9.1.1 网络域安全241
9.1.2 2G244
9.1.3 Abis、A和Gb接口244
9.1.4 3G245
9.1.5 Iub接口245
9.1.6 Iu-cs域、Iu-ps域和Iur接口246
9.1.7 LTE246
9.1.8 S1和X2接口247
9.1.9 业务管理247
9.2 回程保护248
9.2.1 加密保护与其他保护的比较248
9.2.2 租用服务和自组回传网络248
9.2.3 业务分离248
9.2.4 以太网服务249
9.2.5 IEEE 802.1x和IEEE 802.1ae250
9.2.6 MEF251
9.3 IP层保护251
9.3.1 IPsec251
9.3.2 IPsec SA251
9.3.3 IPsec ESP251
9.3.4 IPsec AH252
9.3.5 IKE协议253
9.3.6 反重放保护255
9.3.7 网元认证256
9.3.8 防火墙和接入控制列表260
9.3.9 网络控制协议保护261
9.4 IPsec VPN部署261
9.4.1 小区和Hub站点解决方案261
9.4.2 IPsec配置262
9.4.3 VPN弹性263
9.4.4 分块266
9.4.5 IPsec和QoS267
9.4.6 LTE S1和X2实例268
9.5 小结272
参考文献273
第10章 分组回传解决方案274
10.1 创建基于分组的MBH解决方案274
10.2 MBH解决方案起始点275
10.2.1 硬起点275
10.2.2 软起点276
10.3 MBH优化276
10.3.1 经济方面优化276
10.3.2 技术方面优化277
10.3.3 针对特定运营商的优化277
10.3.4 对特定区域的优化277
10.3.5 对弹性的优化278
10.3.6 优化实现278
10.4 MBH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278
10.4.1 使用NG-SDH/MSPP设备增加SDH/Sonet网络279
10.4.2 使用分组覆盖增强SDH/Sonet网络280
10.4.3 MBH骨干层和汇聚层使用基于全分组的网络282
10.4.4 建设全分组MBH接入网对接新基站282
10.4.5 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建设基于全分组的MBH接入网285
10.4.6 其他可能的方法和策略285
10.5 外包MBH网络或者部分网络285
10.5.1 经济方面上的考虑286
10.5.2 策略和组织结构上的考虑286
10.5.3 技术问题287
10.6 选择MBH接入解决方案的一个具体案例288
10.6.1 在密集城市区域LTE的MBH解决方案(发达区域)288
10.6.2 在郊区3G+LTE的MBH解决方案(发达区域)290
10.6.3 在乡村新建3G网络的MBH解决方案290
10.7 从MBH解决方案到网络详细规划291
10.8 小结292
第11章 总结293
热门推荐
- 2150170.html
- 149877.html
- 3854773.html
- 1274242.html
- 1268207.html
- 291816.html
- 1859849.html
- 721033.html
- 216057.html
- 1390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6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8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3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5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5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5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7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6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79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