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IMS融合、开放的下一代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基于IMS融合、开放的下一代网络
  • 张智江,朱士钧,肖征荣(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336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通信交换-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IMS融合、开放的下一代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下一代网络与IMS概述1

1.1 通信发展史1

1.2 下一代网络的由来2

1.2.1 现有电信网络的发展回顾5

1.2.2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融合与开放5

1.2.3 发展下一代网络的驱动力6

1.3 下一代网络的总体架构7

1.3.1 下一代网络的体系架构7

1.3.2 下一代网络的功能模型8

1.4.1 软交换10

1.4 下一代网络控制层关键技术10

1.4.2 IP多媒体子系统(IMS)12

1.5 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简介12

第2章 软交换与IMS15

2.1 软交换网络15

2.1.1 软交换架构15

2.1.2 软交换的组成与功能17

2.1.3 软交换基本协议18

2.2 WCDMA移动软交换20

2.2.1 MSC服务器21

2.2.2 移动媒体网关28

2.2.3 流程32

2.2.4 移动性管理37

2.2.5 移动软交换的引入步骤38

2.3 CDMA移动软交换39

2.3.1 基本架构39

2.3.2 CDMA2000 LSMD呼叫管理及相关信令流程39

2.3.3 移动性管理42

2.3.4 QoS42

2.3.5 CDMA/WCDMA核心网PRE-IMS融合43

2.4 IMS网络架构及其特点43

第3章 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及标准化组织45

3.1 WCDMA系列核心网发展45

3.1.1 GSM45

3.1.2 GPRS47

3.1.3 EDGE50

3.1.4 R9952

3.1.5 R453

3.1.6 R557

3.1.7 R659

3.1.8 R761

3.2 CDMA2000系列核心网发展64

3.2.1 IS-9564

3.2.2 CDMA 1x网络65

3.2.3 CDMA 2000核心网的演进68

3.3.1 3GPP组织70

3.3 标准化组织概述70

3.3.3 IETF组织72

3.3.2 3GPP2组织72

3.3.4 OMA组织74

3.3.5 ITU组织75

3.3.6 ETSI组织78

4.1.1 3GPP IMS体系结构80

4.1.2 3GPP IMS主要功能实体80

4.1 IMS的网络架构80

第4章 IP多媒体系统IMS/MMD详解80

4.2 IMS网络相关协议85

4.2.1 SIP85

4.2.2 H.248协议89

4.2.3 IPv4/IPv6协议91

4.2.4 Diameter协议95

4.2.5 COPS协议98

4.3 3GPP IMS主要接口100

4.3.1 接口HSS-CSCF(Cx接口)100

4.3.5 接口CSCF—IP多媒体网络(Mm接口)105

4.3.4 接口MGCF—CSCF(Mg接口)105

4.3.6 接口CSCF—MRFC(Mr接口)105

4.3.2 接口CSCF-UE(Gm接口)105

4.3.3 接口MGCF—IM-MGW(Mc接口)105

4.3.7 接口MRFC—MRFP(Mp接口)106

4.3.8 接口应用服务器—MRFC(Sr接口)106

4.3.9 接口CSCF—CSCF(Mw接口)106

4.3.10 SCP的接口106

4.3.11 接口GGSN—PCF(Go接口)106

4.3.12 接口Gq107

4.3.13 接口CSCF—BGCF(Mi接口)112

4.3.14 接口BGCF—MGCF(Mj接口)112

4.3.15 接口BGCF—BGCF(Mk接口)112

4.3.20 Ut接口113

4.4.1 UE接入IMS113

4.4 IMS中的主要流程113

4.3.21 IMS服务控制接口113

4.3.16 接口CSCF—SLF(Dx接口)113

4.3.19 Dh接口113

4.3.18 Si接口113

4.3.17 Sh接口113

4.4.2 与外部网络互通116

4.5 IMS进展116

4.5.1 IMS阶段2116

4.5.2 IMS阶段3120

5.1.1 接入安全性125

第5章 IMS运营的关键技术125

5.1 安全125

5.1.2 网络安全127

5.2 QoS机制128

5.2.1 IM CN子系统会话的QoS要求128

5.2.2 IM CN子系统信令的QoS要求129

5.3 计费129

5.3.1 离线计费130

5.3.2 在线计费131

5.3.3 流计费功能要求135

5.4 用户识别和用户数据管理139

5.6 编号和路由141

5.5 漫游141

5.7 IMS网管142

5.8 IMS Bootstrap152

5.8.1 网络结构152

5.8.2 功能实体152

5.8.3 接口153

5.8.4 流程154

5.9 与外部网络互通155

5.10 CSI技术155

5.10.1 功能实体156

5.10.2 业务流程157

6.1 3GPP/3GPP2标准比较159

6.1.1 核心网IMS融合简介159

6.1.2 3GPP/3GPP2异同159

第6章 基于IMS的移动核心网融合159

6.1.3 IMS融合160

6.2 下一代移动核心网融合161

6.2.1 控制协议的融合161

6.2.2 网管融合165

6.2.3 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融合167

6.2.4 ITU-T融合规范进展170

7.1.1 基于IMS的NGN结构173

7.1.2 PSTN/ISDN仿真子系统/功能实体173

第7章 基于IMS融合、开放的下一代网络173

7.1 基于IMS的NGN结构173

7.1.3 IP多媒体子系统(IMS)/功能实体175

7.1.4 流媒体175

7.1.5 接入网附着子系统175

7.1.6 资源和接纳控制子系统181

7.2 NGN实体与IMS的关系184

7.2.1 NGN实体184

7.2.2 会话/边界控制(S/BC)实体185

7.3.1 ETSI TISPAN Rl189

7.3 基于IMS的NGN要求189

7.3.2 ITU-T NGN R1192

7.4 IMS与WLAN的融合和互通197

7.4.1 Wa197

7.4.2 Wd197

7.4.3 Wg197

7.4.6 Wn198

7.4.7 Wx198

7.4.8 D'/Gr'198

7.4.5 Wm198

7.4.4 Wi198

7.4.9 Wf199

7.4.10 Wo199

7.5 IMS与WiMAX网络的融合和互通199

7.6 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未来发展200

7.6.1 概述200

7.6.2 FMC201

第8章 IMS/MMD业务技术详解205

8.1 IMS业务要求205

8.1.1 总体要求205

8.1.2 消息业务要求205

8.2 利用IMS域来支持业务的架构206

8.1.3 群组业务要求206

8.3 基于OSA的IMS业务207

8.3.1 OSA概述207

8.3.2 基于OSA的典型业务210

8.3.3 Parlay X模型211

8.3.4 Parlay X API及映射214

8.4 利用智能网来提供IMS业务215

8.4.1 架构215

8.4.2 基于IM-SSF的应用服务器接口215

8.4.3 检测点(DP)216

8.4.4 CAMEL订阅数据描述217

8.4.5 CAMEL状态模型描述218

8.4.6 IM-SSF应用服务器流程223

8.5 基于SIP服务器的IMS业务225

8.5.1 IM/呈现业务225

8.5.2 EV-DO分组域可视电话226

8.6 PoC227

8.6.1 业务描述228

8.6.2 PoC会话229

8.6.3 网络结构232

8.6.4 SIP业务部署模型235

附录1 常见名词及缩略语236

附录2 标准240

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