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巴黎手稿》研究 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巴黎手稿》研究 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
  • 韩立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2719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3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巴黎手稿》-马克思著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巴黎手稿》研究 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巴黎手稿》: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1

一、关于“卡尔·马克思问题”的三种解释模型1

二、研究早期马克思的新范畴:《巴黎手稿》10

三、马克思思想转折的标志:社会关系视角的出现12

四、关于术语的翻译15

小结20

第一章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21

一、马克思思想的转向22

二、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学本质26

1.市民社会的三原理26

2.黑格尔与斯密31

3.作为经济社会的市民社会40

三、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43

1.黑格尔国家观的矛盾45

2.同一还是对立50

3.异质性的意义54

四、法哲学框架内的市民社会认识57

小结59

第二章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下)——《德法年鉴》上的两篇论稿研究60

一、《论犹太人问题》中的“人的解放”60

1.马克思的鲍威尔批判60

2.“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差异63

二、市民社会与无产阶级67

1.“犹太精神”与货币异化论67

2.无产阶级的发现70

三、国家的“消失”72

小结75

第三章 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回到赫斯”——赫斯与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关系77

一、科尔纽的“回到赫斯”78

1.赫斯的思想特质78

2.从费希特到费尔巴哈80

3.赫斯之于《巴黎手稿》的影响82

二、日本的赫斯研究84

1.山中隆次与畑孝一的科尔纽批判84

2.广松涉的赫斯“压倒性影响”说86

3.良知力的“合题”立场90

三、中国的赫斯研究94

1.侯才的先驱性研究94

2.赫斯对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的建构97

四、赫斯的思想局限102

1.缺少黑格尔的辩证法102

2.对国民经济学的表面理解105

小结107

第四章 《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109

一、什么是《巴黎手稿》109

二、《巴黎手稿》文献学研究的主题117

1.日本学者的先行研究118

2.拉宾的“两个阶段”说120

3.新MEGA的排列问题123

4.罗扬的“《手稿》问题”127

三、“陶伯特说”是否可信135

1.文献学上的事实137

2.思想推断的根据146

小结150

第五章 异化劳动规定上的破绽——对[异化劳动和私人所有]一节的研究(上)153

一、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异化概念的差异153

1.黑格尔:异化使人社会化154

2.费尔巴哈:孤立人的自我异化157

二、第一规定与第二规定的“非整合性”161

1.第一规定:是“自然的异化”还是“产品的异化”161

2.第二规定:“自我异化”中的“别人”165

3.望月清司的问题167

三、第三规定:“类本质异化”的特殊性172

四、第四规定:“人同人相异化”的困境175

小结180

第六章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究竟是不是循环论证——对[异化劳动和私人所有]一节的研究(下)182

一、“aporia”的由来182

二、“aporia”是“循环论证”吗188

1.大井正的质疑189

2.广松涉的解释191

3.山之内靖的总结192

三、破解“循环论证”之谜:私人所有的历史196

1.不同的概念196

2.关于私人所有的历史理论201

四、“aporia”的最终解决:从孤立人到社会207

小结210

第七章 《精神现象学》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212

一、黑格尔对近代的“解”213

二、《自我意识章》中“承认”的辩证运动219

1.自我意识的双重含义220

2.《自我意识章》的困难222

三、《理性章》中的“物象本身”理论224

1.“物象本身”的中介作用225

2.人与物象关系的颠倒231

四、《精神章》中的普遍性237

1.从异化到“陶冶”238

2.“良心”和“精神”239

小结242

第八章 耶拿《精神哲学》草稿中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兼评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和霍耐特的《为承认而斗争》244

一、从“人伦的悲剧”到“精神”的诞生244

1.耶拿前期的“人伦的体系”248

2.耶拿后期的“精神的哲学”253

二、国民经济学的吸收与“物象本身”概念的形成260

1.《人伦的体系》中的“剩余劳动”260

2.《精神哲学草稿Ⅰ》中的“分工劳动”265

3.《精神哲学草稿Ⅱ》中的“价值”268

4.黑格尔对抽象劳动和贫富分化的批判271

三、评卢卡奇与霍耐特的耶拿手稿研究275

1.卢卡奇《青年黑格尔》的局限275

2.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的问题279

小结285

第九章 《穆勒评注》的新视野——《穆勒评注》解读(上)291

一、货币与人的异化292

1.中介的独立:货币293

2.货币的本质:私人所有的异化295

3.道德的异化:信贷297

二、人的本质与私人所有的对立300

1.人的本质是“Gemeinwesen”300

2.私人所有的外化本质304

三、从营利劳动到真正的生产310

1.什么是营利劳动310

2.物象的胜利与真正的生产313

四、《穆勒评注》中的黑格尔318

1.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相似性318

2.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区别321

小结323

第十章 《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穆勒评注》解读(下)327

一、《穆勒评注》研究的文献学前提327

二、异化劳动理论的缺陷330

1.异化劳动的结构330

2.异化劳动第四规定的问题333

三、交往异化与社会关系336

1.交往异化的结构336

2.社会关系的视角344

四、《穆勒评注》与赫斯349

1.《第一手稿》与《穆勒评注》孰高孰低349

2.赫斯与马克思孰高孰低351

小结356

第十一章 异化与物象化——兼评日本的“早期马克思论争”357

一、概念的辨析358

1.物象化与拜物教358

2.异化与物象化的区别362

3.“物化”概念的迷雾364

二、广松涉与望月清司在异化论问题上的对立371

1.广松涉对异化论的否定372

2.望月清司对广松涉的批判375

三、如何评价这场“早期马克思论争”379

1.交往异化是不是一种新的异化379

2.广松涉为什么忽视交往异化381

3.缺少对黑格尔的理解385

小结386

附录:从马克思的物象化理论来看性交易387

第十二章 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转折点——对《第三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解读391

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转向392

二、马克思对早期共产主义理论的批判397

1.早期共产主义的发展史398

2.现代共产主义的几种形式401

3.德国的“哲学共产主义”404

三、《巴黎手稿》中的“社会”概念407

1.对私人所有的积极扬弃407

2.人与自然、个体与类之间矛盾的解决409

3.人性的全面恢复412

4.作为“运动”的共产主义415

小结418

第十三章 从费尔巴哈到黑格尔的转变——[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上)419

一、“对象性”:唯物主义的真理421

1.费尔巴哈的功绩421

2.黑格尔的“双重错误”423

3.主体与客体的非同一性430

二、自然主义的人的理解434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34

2.“人的无机的身体”436

3.人的“类本质”特征438

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吸收440

1.从消极的异化到积极的异化440

2.异化辩证法与共产主义442

小结444

第十四章 对象化与异化是否同一——[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下)446

一、什么是“卢卡奇命题”446

二、藤野涉对“Entgegenst?ndlichung”的解释451

1.库莱拉、施蒂勒与科尔纽451

2.“Entgegenst?ndlichung”的解释问题454

三、马克思的异化认识457

1.黑格尔的对象化与异化457

2.马克思对异化的双重理解461

3.“卢卡奇问题”的是与非464

小结465

主要参考文献467

索引484

后记文本中的时代5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