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四编 第17册 唐代僧俗交涉之研究 以僧人世俗化为主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四编 第17册 唐代僧俗交涉之研究 以僧人世俗化为主 上
  • 王明孙主编;叶珠红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237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 四编 第17册 唐代僧俗交涉之研究 以僧人世俗化为主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1

第二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5

一、释「僧俗交涉」5

二、研究内容6

第三节 研究回顾与研究方法8

一、研究回顾8

二、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唐代帝王与佛教19

第一节 唐代帝王对于佛教的管理19

一、道先佛后的主张20

(一)高祖——老先、次孔、末释20

(二)太宗——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22

(三)高宗——道先佛后25

二、对于度牒、僧尼籍的控管27

(一)度牒与僧尼籍27

(二)公度与私度30

三、沙汰僧尼32

(一)沙汰伪滥僧32

(二)以「试经」沙汰35

(三)视为「蠹物」沙汰39

四、会昌毁佛41

第二节 唐代帝王的佛教政策44

一、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44

(一)藉僧人之助定天下45

(二)藉佛经以安天下47

1.唐初帝王对于译经的贡献48

2.武则天与佛教49

第三节 唐代帝王与僧人之交涉51

一、对僧人之礼遇52

(一)延为内道场供奉52

(二)赐紫方袍54

(三)赐寺额与谥号56

二、唐代帝王与异僧之交涉58

(一)预言僧58

1.「帝师」万回60

2.「天师」一行63

(二)祈雨僧67

(三)丹药僧67

第四节 小结70

第三章 唐代皇室贵族与佛教75

第一节 议沙门致拜君、亲75

一、唐以前之沙门「致礼」问题75

二、唐代沙门「致礼」问题77

第二节 轮回果报的信仰80

一、立寺与造像81

二、奉迎佛骨84

第三节 唐朝皇室成员之法事活动86

一、为亡者追福87

二、唐代皇室贵族受菩萨戒89

第四节 唐代皇室贵族与胡僧90

一、胡僧惠范91

二、开元三大士93

(一)善无畏93

(二)金刚智95

(三)不空98

第五节 小结102

第四章 唐代官吏与佛教105

第一节 维护儒家伦常与社会安定105

一、判僧之自由心证106

二、对违戒僧人之判文108

三、良吏与劣僧110

第二节 襄助译经与饭僧邀福112

一、译场之分职113

二、唐代译场概况115

三、饭僧邀福118

(一)唐代帝王与官吏之奢靡119

(二)唐代官吏饭僧123

第三节 唐代官吏与异僧之交涉125

一、预言僧人126

(一)知前世今生126

(二)明祸福休咎129

二、法术僧人133

第四节 唐代宦官与佛教135

一、唐代宦官之娶妻养子136

二、唐代宦官及妻、女崇佛141

第五节 小结144

第五章 唐代文士与佛教(上)149

第一节 佛寺纪游150

一、文化浸润的休闲因素150

二、离苦得乐的宗教因素156

三、遥体僧情的社交因素163

第二节 游寺题诗167

一、因景生情、就地题诗168

二、僧房题诗173

(一)对僧人之崇敬174

(二)题诗作别176

三、影堂题诗178

第三节 文士与僧人之休闲活动181

一、茶与诗181

二、棋与琴183

(一)弈棋183

(二)弹琴186

三、花园与药圃188

四、共结林中社191

第四节 寓止佛寺与习业山林194

一、寓止佛寺195

二、习业山林198

下册205

第六章 唐代文士与佛教(下)205

第五节 访僧不遇与共僧同宿205

一、访僧不遇205

二、与僧同宿209

第六节 戏僧与悼僧213

一、文人戏僧213

二、别僧与悼僧217

第七节 唐代士人之释门文章221

一、为佛寺、经像撰碑铭、序记222

二、为译经、注经作序224

三、为僧人作塔铭、碑文、序文226

(一)帝王敕作227

(二)应邀而作227

四、唐代士人与佛事文章231

(一)寺碑与院碑231

(二)神异与功德233

五、文士与僧人之书信往来234

第八节 小结238

第七章 唐代庶民与佛教245

第一节 消灾追福之法事活动245

一、舍宅与立社246

(一)舍宅为寺以邀福246

(二)立邑社同修福248

二、造像与写经251

(一)造像252

(二)写经253

三、为亡者追福255

第二节 冥报故事与佛典启示257

一、报应之福善祸淫257

(一)因善得福258

(二)不善致祸259

二、佛典的流行261

(一)初唐《法华经》流行概况261

(二)中唐《金刚经》之流布262

第三节 唐代妇女与佛教265

一、唐代妇女与比丘尼的社会地位265

(一)唐初妇女地位的提升266

(二)佛门对女性的歧视268

二、以华情学梵事270

(一)唐代妇女奉佛概况271

(二)唐代比丘尼与家庭275

(三)唐代比丘尼与家族276

第四节 唐代僧人之世俗化277

一、唐代僧人违律278

(一)僧人之贪鄙趋利278

(二)唐代僧人违戒情形280

二、僧人之世俗化281

(一)门僧与客僧281

(二)「异僧」与「狂僧」283

三、唐代胡俗与胡僧284

(一)唐代胡俗285

(二)胡僧识宝287

(三)《全唐诗》里看胡僧292

四、域外僧人之僧俗交涉293

第五节 小结295

第八章 僧俗交涉所彰显之寺院功能303

第一节 寺宝奇闻303

一、镇寺之宝304

二、寺院传说与奇僧逸闻309

(一)寺院传说309

(二)奇僧逸闻311

第二节 济贫救苦之设施312

一、普通院312

二、悲田养病坊313

(一)「悲田养病坊」缘起314

(二)寺院主办与朝廷专使315

第三节 文化休闲与娱乐317

一、上元灯节318

二、赏牡丹花321

(一)寺院与牡丹321

(二)文士与牡丹325

(三)牡丹与杜鹃326

三、观百戏328

(一)寺院与百戏329

(二)戏场与百戏330

四、听俗讲332

(一)唐代俗讲盛况333

(二)唐代俗讲师的魅力336

第四节 小结339

第九章 唐代僧俗交涉对于文化之触发与创建343

第一节 对于佛教文化之触发344

一、对「财施」观念的强化345

(一)三阶教「无尽藏」之创建345

(二)武则天、唐玄宗检校「无尽藏」347

(三)无尽财与长生钱、长生库349

二、对佛教戒律的奠定351

(一)大唐第一律师——释道宣352

(二)道宣与南山律宗356

(三)戒律与唐代僧人358

三、佛教节日与佛教文物361

(一)盂兰盆会的定型361

(二)经幢与舍利362

1.经幢362

2.舍利塔364

第二节 对于中国文化之创建365

一、对于世学之创建366

(一)韵书与字典、辞典366

(二)诗学观念与诗体新创368

1.诗学观念——「造境说」368

2.诗体之新创372

二、对茶文化之推行373

(一)开元时首创饮茶之风373

(二)「茶僧」与「茶神」375

1.「茶神」陆羽375

2.「茶僧」皎然376

(三)陆羽传说378

三、对于书法艺术之创建380

(一)书僧怀素381

(二)怀素与草书382

第三节 唐代古文家与僧人之会通儒、释385

一、李华主禅定不废礼386

二、梁肃与天台387

三、柳宗元之中道观388

四、唐代僧人之会通儒、释390

第四节 小结392

第十章 结论399

参考文献4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