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械通气学:生理学与临床应用 第5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机械通气学:生理学与临床应用 第5版
  • J.M.CAIRO原著;卞金俊,邓小明主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9688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342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机械通气学:生理学与临床应用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机械通气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2

第一章 机械通气的基本术语与概念2

一、机械通气相关的生理名词和概念3

(一)自主通气时的正常力学3

(二)肺的特性5

(三)时间常数7

二、呼吸机的类型和机械通气时使用的名词9

(一)机械通气的类型9

(二)正压通气时的压力定义10

第二章 呼吸机工作原理15

(一)呼吸机分类的历史回顾15

(二)内部功能16

(三)动力源或输入动力16

(四)控制系统和回路18

(五)动力传输和转换系统21

第三章 呼吸的输送25

(一)吸气时肺通气的基本模式26

(二)吸气时的控制和测定参数27

(三)吸气波形控制的概述27

(四)呼吸的四个阶段和阶段变量29

(五)呼吸的类型37

第二部分 启动通气42

第四章 机械通气指征42

(一)急性呼吸衰竭42

(二)患者病史和诊断44

(三)急性呼吸衰竭的生理学检查46

(四)机械通气标准总论48

(五)有创通气可能的可行替代方法49

第五章 呼吸机及其模式选择55

(一)无创和有创正压通气:患者接口选择56

(二)部分和完全呼吸支持57

(三)通气模式及类型57

(四)通气输送和通气模式59

(五)双水平正压通气67

(六)机械通气的其他模式67

第六章 呼吸机初步设定74

一、容量控制呼吸时的初步设定74

(一)分钟通气量的设置75

(二)分钟通气量的特殊考虑82

(三)容量通气时的吸气停顿82

二、压力通气时呼吸机的初步设定83

(一)基础压力设定-生理性PEEP83

(二)伴容量目标的压力通气模式的初始设定85

第七章 完善呼吸机设定89

一、呼吸机附加参数的选择和最终设定90

(一)选择吸入氧浓度(F1O2)90

(二)触发灵敏度的设定90

(三)报警93

(四)周期性肺复张/叹息通气94

(五)呼吸机的设备安装的最终考虑95

二、选择合适的呼吸机96

呼吸机性能的评估96

三、特定患者类型的呼吸机初始设置96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6

(二)神经肌肉病变98

(三)哮喘99

(四)闭合性颅脑外伤100

(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1

(六)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103

第三部分 机械通气的监测108

第八章 患者初步评估108

(一)患者-呼吸机系统的记录109

(二)初始30分钟110

(三)气道压力监测113

(四)生命体征,血压和胸部体检116

(五)气管内导管和气管造口切开导管套囊的管理118

(六)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监测121

(七)呼吸机流程表的评价备注栏124

第九章 呼吸机波形图127

一、容量、流速、压力和时间的相互关系128

二、恒定流速的容量控制通气128

(一)呼吸机波形的产生129

(二)计算129

(三)详解容量控制持续指令通气中流速-时间标量图129

(四)压力-时间曲线变化133

(五)容量坐标134

(六)容量控制通气图形要点134

三、压力控制通气135

(一)恒定压力波形的压力控制通气135

(二)压力控制通气图形要点139

四、压力支持通气139

(一)压力支持通气时压力-时间波形详解139

(二)压力支持通气时的流速切换140

(三)自动调节流速切换的标准142

五、SIMV中使用压力支持通气142

(一)压力-容量环142

(二)压力容量环和呼吸功145

(三)压力-容量环故障排除145

六、机械通气中流速-容量环组成146

(一)指令通气中流速-容量环组成146

(二)机械通气时流速-容量环排除故障146

第十章 呼吸功能的评估151

一、无创血气监测152

(一)脉搏血氧饱和度仪152

(二)二氧化碳描记图(二氧化碳监护仪)155

(三)呼出一氧化氮的监测161

(四)经皮监测161

二、间接热量和代谢测量162

间接热量测定的概述162

三、呼吸系统力学评估164

测量165

第十一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172

(一)心血管理论回顾173

(二)血流动力学测量173

(三)血流动力学指标诠释179

(四)临床应用184

第四部分 治疗性干预措施——呼吸机参数的调整190

第十二章 人机管理中改善通气的策略190

一、纠正通气异常191

(一)根据PaCO2和pH值调整机械通气的常用方法191

(二)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194

(三)混合性酸碱平衡失常194

(四)肺生理死腔量增加195

(五)代谢增强及CO2产生增加195

(六)医源性过度通气195

(七)允许性高碳酸血症196

二、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清理197

(一)人工气道分泌物的清除197

(二)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治疗201

(三)体位性引流和胸部震动排痰治疗205

(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206

三、机械通气患者的其他治疗和管理技术208

(一)患者体位和正压通气的重要性208

(二)上呼吸道感染和痰液210

(三)体液平衡211

(四)心理和睡眠状态211

(五)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212

(六)急救机构内机械通气患者的转运213

第十三章 改善氧合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219

一、应用F1O2、PEEP分析和压力容量曲线的氧合基础确定最适PEEP220

(一)组织氧输送的基础知识220

(二)呼吸末正压和持续气道正压的简介223

(三)PEEP的范围224

(四)PEEP和CPAP的适应证225

(五)启动PEEP治疗225

(六)选择合适的PEEP/CPAP水平(最适PEEP)225

(七)应用肺血管压力监测PEEP230

(八)PEEP的禁忌证和生理效应231

(九)PEEP的撤离233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34

(一)病理生理学234

(二)ARDS的CT影像学改变234

(三)ARDS中的炎症反应过程236

(四)ARDS中的PEEP与垂直梯度237

(五)肺保护策略:ARDS潮气量和压力的设置237

(六)ARDS患者的长期随访238

(七)为ARDS患者设定PEEP时的压力-容量环和复张手法238

(八)ARDS患者复张手法的小结243

第五部分 机械通气的影响和并发症252

第十四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2

(一)流行病学253

(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理机制254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254

(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256

(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策略257

第十五章 镇静、镇痛和肌松药物263

(一)镇静、镇痛药264

(二)肌松药267

第十六章 机械通气的肺外效应271

一、正压通气对心脏及胸腔内血管的影响271

(一)正压通气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271

(二)正压通气心血管效应的影响因素273

(三)正压通气对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有利影响273

(四)减小机械通气相关的生理学影响和并发症273

二、机械通气对颅内压、肾脏、肝脏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276

(一)机械通气对颅内压和脑灌注的影响276

(二)机械通气对肾脏功能的影响276

(三)机械通气对肝脏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277

(四)机械通气时的营养并发症277

第十七章 正压通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280

(一)机械通气相关的肺损伤281

(二)机械通气对肺内气体分布和肺血流的影响285

(三)机械通气状态下的呼吸性和代谢性酸碱状态286

(四)气体陷闭(内源性PEEP)288

(五)机械通气进行氧疗的危害290

(六)增加呼吸功291

(七)呼吸机机械性原因和操作造成的损害295

(八)人工气道的并发症296

第十八章 故障排除及问题解决302

(一)术语“问题”的定义303

(二)保护患者303

(三)患者突发呼吸窘迫的识别304

(四)患者相关问题305

(五)呼吸机相关问题306

(六)常见的报警情况308

(七)运用图形来识别通气问题315

(八)意外的呼吸机应答316

第六部分 无创正压通气322

第十九章 无创正压通气的基本概念322

(一)无创通气技术的类型323

(二)无创正压通气的目标和适应证324

(三)NIV的其他适应证326

(四)患者选择标准326

(五)NIV的设备选择327

(六)NIV的设置和准备334

(七)NIV的监测和调整335

(八)NIV的雾化给药系统336

(九)NIV的并发症336

(十)NIV的脱机和停止337

(十一)关于患者医疗团队338

第七部分 通气和长期通气的中止344

第二十章 机械通气脱机344

一、脱机技术345

(一)脱机过程中呼吸机定量支持方法345

(二)闭环控制脱机模式348

二、脱机的循证推荐350

(一)临床脱机标准的评估350

(二)脱机失败因素356

(三)其他推荐359

第二十一章 长期机械通气366

(一)长期机械通气的目标367

(二)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场所367

(三)患者的选择368

(四)出院回家前的准备370

(五)随访和评估372

(六)家庭机械通气的设备选择372

(七)长期正压通气的并发症376

(八)家庭有创通气以外的选择377

(九)呼气肌辅助和分泌物清除381

(十)气管切开套管、发声阀和气管扣382

(十一)家庭机械通气的辅助设备和设备清洁386

第八部分 新生儿及小儿的呼吸支持394

第二十二章 新生儿及小儿的机械通气394

(一)识别机械通气支持的必要性395

(二)新生儿和小儿机械通气支持的目标396

(三)无创呼吸支持396

(四)常规机械通气401

(五)高频通气415

(六)撤机和拔管420

(七)辅助形式的呼吸支持423

第九部分 通气支持中的特殊应用432

第二十三章 机械通气中的特殊技术432

一、气道压力释放通气433

(一)别称433

(二)APRV与常规通气模式相比的优点434

(三)缺点434

(四)初始设置435

(五)调整通气和氧合436

(六)APRV模式的脱机436

二、成人高频振荡通气437

(一)技术层面437

(二)初始设置437

(三)适应证和排除标准439

(四)监护、评估和调整439

(五)调整设置维持动脉血气指标440

(六)恢复常规通气模式441

三、氦氧混合气治疗和机械通气442

(一)气道中混合气气流442

(二)氦氧混合气用于避免插管及在机械通气中的作用442

(三)拔管后喘鸣443

(四)向自主呼吸患者输送氦氧混合气的装置443

(五)市售氦氧混合气输送系统444

(六)机械通气中的氦氧混合气输送及雾化吸入445

四、膈肌电活动监测及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447

(一)神经系统对呼吸的控制447

(二)膈肌电活动监测447

(三)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451

附录A 答案458

附录B 异常生理过程回顾475

附录C 图形练习题479

词汇表484

缩略词490

索引4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