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过程与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软件过程与管理
  • 骆斌主编;荣国平,葛季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0748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件过程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软件质量与软件过程1

1.1.1 从焦油坑谈起1

1.1.2 传统行业质量管理2

1.1.3 软件行业质量管理7

1.2 软件过程发展简史8

1.2.1 20世纪50年代的软件工程8

1.2.2 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工艺9

1.2.3 20世纪70年代的形式化方法与瀑布过程10

1.2.4 20世纪80年代的生产率与可伸缩性12

1.2.5 20世纪90年代的并发过程与顺序过程15

1.2.6 2000年之后的敏捷方法与基于价值的方法16

1.3 经典软件过程和实践17

1.3.1 PSP/TSP17

1.3.2 CMM/CMMI19

1.3.3 RUP23

1.3.4 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26

1.3.5 Scrum29

1.3.6 SPICE30

1.3.7 净室软件工程31

1.3.8 其他软件过程32

1.4 过程改进框架35

1.4.1 适用于传统行业的PDCA模型35

1.4.2 适用于软件行业的IDEAL模型36

本章小结38

思考题39

参考文献39

第一部分 个体级软件过程第2章 个体软件过程44

2.1 简介44

2.1.1 基本原则44

2.1.2 PSP成熟度级别45

2.2 PSP过程度量46

2.2.1 度量时间46

2.2.2 度量缺陷47

2.2.3 度量规模48

2.3 PROBE估算原理49

2.3.1 通用计划框架49

2.3.2 PROBE估算流程51

2.3.3 应用PROBE的注意事项53

本章小结57

思考题58

参考文献58

第3章 个体软件过程质量管理59

3.1 PSP质量观与质量策略59

3.2 评审与测试60

3.3 评审过程质量61

3.3.1 评审检查表61

3.3.2 质量指标64

3.3.3 评审的其他考虑因素69

本章小结72

思考题72

参考文献72

第4章 个体软件过程中的设计74

4.1 设计与质量74

4.2 设计过程75

4.3 设计模板76

4.3.1 OST76

4.3.2 FST77

4.3.3 SST78

4.3.4 LST80

4.4 设计的考虑80

4.4.1 UML与PSP设计模板的关系81

4.4.2 设计的层次84

4.5 设计验证方法85

4.5.1 状态机验证85

4.5.2 符号化验证89

4.5.3 执行表验证89

4.5.4 跟踪表验证91

4.5.5 正确性检验91

本章小结93

思考题94

参考文献94

第二部分 团队级软件过程第5章 团队工程开发96

5.1 需求开发96

5.1.1 需求获取97

5.1.2 需求验证98

5.1.3 需求规格文档制作99

5.1.4 优秀需求规格文档的特征99

5.1.5 需求规格文档的表示方法100

5.2 团队设计101

5.2.1 团队智慧101

5.2.2 设计标准101

5.2.3 复用性考虑102

5.2.4 可测试性考虑102

5.2.5 可用性考虑103

5.2.6 设计的文档化103

5.3 实现策略103

5.3.1 评审的考虑103

5.3.2 复用策略103

5.3.3 可测试性考虑103

5.4 集成策略选择104

5.4.1 大爆炸集成策略104

5.4.2 逐一添加集成策略104

5.4.3 集簇集成策略104

5.4.4 扁平化集成策略104

5.5 验证与确认104

5.5.1 差别与联系105

5.5.2 验证与确认活动105

本章小结106

思考题106

参考文献106

第6章 团队项目规划107

6.1 工作分解结构与范围管理107

6.1.1 WBS表示方式107

6.1.2 创建WBS的方法108

6.1.3 范围管理109

6.2 开发策略与计划109

6.3 生命周期模型选择110

6.3.1 生命周期典型阶段描述111

6.3.2 裁减约定112

6.3.3 V字形开发阶段对应关系112

6.4 日程计划原理和方法113

6.5 质量计划原理和方法114

6.6 风险计划114

6.6.1 风险识别115

6.6.2 风险应对116

6.7 TSP团队项目规划实例117

6.7.1 TSP对自主团队的支持117

6.7.2 TSP项目启动118

6.8 计划评审和各方承诺121

本章小结121

思考题122

参考文献122

第7章 团队项目跟踪与管理123

7.1 项目跟踪意义123

7.2 挣值管理方法124

7.2.1 原理124

7.2.2 挣值管理的应用125

7.3 里程碑评审127

7.4 其他计划跟踪127

7.4.1 日程计划跟踪127

7.4.2 承诺计划跟踪128

7.4.3 风险计划跟踪129

7.4.4 数据收集计划跟踪129

7.4.5 沟通计划跟踪129

7.5 纠偏活动的管理129

本章小结130

思考题130

参考文献131

第8章 项目总结132

8.1 项目总结的意义132

8.2 项目总结过程132

8.2.1 一般项目总结介绍132

8.2.2 TSP项目总结介绍135

本章小结138

思考题138

参考文献138

第9章 项目管理支持活动139

9.1 配置管理139

9.1.1 配置管理简介139

9.1.2 配置管理活动140

9.2 度量和分析145

9.2.1 度量和分析简介145

9.2.2 度量和分析活动145

9.2.3 GQM方法原理和应用152

9.3 决策分析155

9.3.1 决策分析简介155

9.3.2 决策分析活动156

本章小结159

思考题160

参考文献161

第10章 团队动力学162

10.1 自主团队的特点162

10.2 自主团队的外部环境163

10.2.1 在项目启动阶段获得管理层的支持163

10.2.2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获得管理层的支持164

10.3 承诺文化的建立与团队激励165

10.4 团队领导者与角色经理的区别166

10.5 典型TSP角色167

10.5.1 项目组长167

10.5.2 计划经理169

10.5.3 开发经理170

10.5.4 质量经理172

10.5.5 过程经理173

10.5.6 支持经理174

本章小结175

思考题176

参考文献176

第三部分 组织级软件过程改进第11章 IDEAL模型之初始阶段178

11.1 IDEAL模型概述178

11.2 初始阶段概述180

11.3 准备开始184

11.4 识别商业需求和改进的驱动力184

11.5 撰写SPI提案185

11.6 培训和构建支持186

11.7 使SPI提案获得批准并初始化资源186

11.8 构建SPI基础设施187

11.9 评估SPI风气192

11.10 定义SPI总体目标193

11.11 定义SPI程序指导原则193

11.12 启动程序194

11.13 构建SPI程序的组织机构194

11.14 初始阶段与CMMI对应197

本章小结199

思考题199

参考文献200

第12章 IDEAL模型之诊断阶段201

12.1 诊断阶段概述201

12.2 确定需要怎样的基线204

12.3 制定基线计划204

12.4 实施基线205

12.5 介绍发现物205

12.6 开发最终发现物和建议报告206

12.7 与组织交流发现物和建议206

12.8 诊断阶段与CMMI对应207

本章小结208

思考题208

参考文献208

第13章 IDEAL模型之建立阶段209

13.1 建立阶段概述209

13.2 选择战略执行计划过程并组织培训212

13.3 评审组织的愿景212

13.4 评审组织的商业计划213

13.5 确定关键的商业主题214

13.6 评审过去的改进成果214

13.7 描述改进的动机215

13.8 确定当前和将来的(计划的)改进活动215

13.9 确定各种基础设施实体的角色和职责216

13.10 设定活动的优先级和制定改进日程216

13.11 基于基线发现物和建议协调已有的、计划好的改进活动217

13.12 将SPI总体目标转换成特定的可度量的目标217

13.13 建立或更新SPI战略执行计划218

13.14 评审并批准用于SPI战略执行计划的资源218

13.15 构建技术工作团队218

13.16 建立阶段与CMMI对应219

本章小结220

思考题220

参考文献221

第14章 IDEAL模型之执行阶段222

14.1 执行阶段概述222

14.2 为TWG完成战术计划225

14.3 开发解决方案226

14.4 试验潜在的解决方案227

14.5 选择解决方案提供者228

14.6 确定长期支持需求228

14.7 开发首次展示战略和计划模板229

14.8 整理打包改进并移交给SEPG229

14.9 解散TWG230

14.10 首次展示解决方案230

14.11 转变为长期支持234

14.12 执行阶段与CMMI对应234

本章小结239

思考题239

参考文献239

第15章 IDEAL模型之调整阶段240

15.1 调整阶段概述240

15.2 收集获得的经验教训241

15.3 分析经验教训242

15.4 重新修订组织方法243

15.5 评审资助与承诺243

15.6 建立高层次目标243

15.7 开发新修订的软件过程改进提案244

15.8 继续软件过程改进过程244

15.9 调整阶段与CMMI对应245

本章小结246

思考题246

参考文献246

附录A SPI程序的基础设施247

附录B SPI程序的模板253

附录C SPI程序的基线262

附录D 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程序267

附录E 软件过程方法学的思考274

附录F IDEAL模型全程图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