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丝路佛教的图像与禅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丝路佛教的图像与禅法
  • 赖鹏举著 著
  • 出版社: 财团法人圆光佛学研究所
  • ISBN:957280880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丝路佛教的图像与禅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2

英文自序3

第一部 纪元后的西北印佛教13

第一章 纪元后西北印以「释迦佛」为中心的思想、造像与禅法14

第一节 部派佛教中的「念佛」思想15

第二节 一~二世纪马鸣对「佛传」的宣扬19

第三节 纪元后秣菟罗地区的佛像制作21

第四节 纪元后西北印与「释迦佛」有关的造像23

第五节 二~四世纪西北印「念佛」禅法的形成25

第六节 西北印「念佛」禅法的实修场所29

第二章 纪元后北传地区「三世佛」的思想、造像及禅法32

第一节 早期北传经论中的「三世佛」思想33

第二节 纪元后西北印的「三世佛」与「过去七佛」造像34

第三节 三世纪初康僧会禅法中的「三世佛」观36

第四节 四世纪末炳灵寺169窟的「三世佛」与「过去七佛」造像37

第五节 五世纪初河西地区在「三世佛」的脉络下开展为「千佛观」41

第三章 健陀罗的大乘「法身」思想及其在中亚、河西地区的开展44

第一节 健陀罗佛教后期的「法身」造像44

第二节 三世纪龙树《十住毘婆沙论》的「法身」思想48

第三节 四世纪后半叶中亚「那揭国」的「佛影」造像50

第四节 四世纪末甘肃炳灵寺169窟的「法身」造像52

第五节 五世纪初庐山慧远的「佛影」造像55

第四章 纪元后北传地区「过去七佛」造像与受戒、忏悔法60

第一节 三~四世纪西北印地区的「过去七佛」造像与受戒法60

第二节 四~五世纪西北印地区修禅有关的忏悔法门61

第三节 四~五世纪中亚与河西地区受菩萨戒有关的忏悔法门63

第四节 四世纪末河西炳灵寺的「过去七佛」造像与忏悔法64

第五节 北魏敦煌石窟礼忏用的「前部」及其造像65

第二部 中亚佛教67

第五章 四~六世纪阿富汗石窟所形成的「十方三世佛」造像68

第一节 二世纪末中亚禅者安世高禅法中的「十方三世」思想68

第二节 五世纪涉及阿富汗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将「十方佛」与「过去七佛」并列70

第三节 阿富汗石窟吸收《华严经》中的「十方三世」思想71

第四节 阿富汗卡克拉克石窟中「十方佛」与「过去佛」结合的造像71

第六章 四~六世纪中亚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76

第一节 早期中亚流传的华严经典77

第二节 四世纪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78

第三节 天山南麓目前所保留的卢舍那造像85

第四节 天山南麓卢舍那造像与《十住经·法云地》的「法身观」89

第五节 天山南麓卢舍那造像与《十住经·法云地》的「一切佛国体性三昧」90

第六节 天山南麓卢舍那造像与《十住经·法云地》的「光照十道众生」92

第七节 天山南麓卢舍那造像的「佛身菩萨装饰」92

第七章 西北印念佛禅法在中亚的进一步开展:以龟兹石窟的禅法为例94

第一节 新疆龟兹石窟的形制及其以念佛禅法为主的造像94

第二节 龟兹石窟中的大乘「法身观」造像96

第三节 龟兹石窟中大乘「法身观」的进一步开展99

第三部 后秦关河佛教103

第八章 关河的禅法:中国大乘禅法的肇始104

第一节 罗什入关前中国佛教界的禅法105

第二节 罗什的大乘禅法107

第二节 僧肇对罗什实相禅法的实践114

第九章 关河的「三世学」与河西的「千佛思想」118

第一节 关河的「三世」义学与禅学119

第二节 河西对关河「三世」学的吸收125

第三节 河西的「千佛」思想128

第十章 北传佛教「净土学」的形成140

第一节 四世纪末中亚「净土」思想及其相关禅法的形成141

第二节 五世纪初后秦罗什僧团的「净土学」146

第三节 炳灵寺169窟西秦无量寿佛龛的造像与铭149

第四节 无量寿佛龛造像中的「法身观」与「净土观」155

第五节 无量寿佛龛中的「菩萨十方佛观」159

第六节 净土造像中阿弥陀主尊一侧的二立佛163

第四部北涼佛教167

第十一章北涼以「十方三世」为内涵的「涅槃」思想、禅法与造像168

第一节 由北涼石塔三个切面看北涼佛教的深层结构169

第二节 由北涼石塔看北涼佛教「十方三世」思想的形成173

第三节北涼「涅槃学」中的「十方三世」思想及其禅法174

第四节 北涼石塔「七佛一菩萨」造像的大乘「涅槃」观177

第五节 北涼吐峪溝44窟的「十方世」佛造像178

第十二章北涼佛教「中心塔柱式」石窟的形成182

第一节 北涼石塔中《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将七佛一菩萨造像由平面转为环形183

第二节北涼石塔转为中心塔柱后因「绕塔」所形成的修行动线与造像186

第三节「十方三世」的石窟造像在「中心塔柱」形成后的改变187

第四节 敦煌北朝石窟「中心柱窟」与「方形窟」的重新配合189

第十三章北涼的弥勒净土思想及其禅窟造像192

第一节 北涼净土思想的形成192

第二节 敦煌268 、 272窟的弥勒佛下生净土造像195

第三节 敦煌275窟的弥勒菩萨兜率净土造像200

第五部 北朝佛教205

第十四章后秦僧肇的「法华三昧」禅法与陇东南北石窟寺的七佛造像206

第一节 姚秦长安僧肇对「法华三昧」禅法的开展206

第二节 北魏陇东南北石窟寺的造像内容209

第三节 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南石窟寺碑〉碑文的重新校读212

第四节 南北石窟寺造像的禅法与僧肇的「物不迁观」214

第十五章 以敦煌造像看北朝佛教由涅槃「白衣佛」到华严「卢舍那佛」的转变218

第一节 敦煌北魏以「涅槃」思想为主的石窟造像218

第二节 涅槃诸窟中「白衣佛」的出现及北魏435窟的「宝冠白衣佛」220

第三节 敦煌北周428窟华严「卢舍那佛」与涅槃「白衣佛」的同时出现222

第四节 隋唐以后华严「卢舍那佛」在敦煌石窟的主导地位223

第十六章北齐僧稠由「涅槃」到「卢舍那」的禅法:中国佛教「十方三世」卢舍那禅法的肇始226

第一节 僧稠禅法发展的过程227

第二节 僧稠的大乘《涅槃经》「四念处」禅法及其中印度渊源230

第三节 僧稠「四念处」禅法与「念佛」禅法的衔接232

第四节 僧稠的《华严经》「卢舍那」禅法233

第五节 僧稠由卢舍那禅法至弥陀、弥勒净土236

图 版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