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SDH及其新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SDH及其新应用
  • 韦乐平,李英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9027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光纤通信(学科: 同步通信网) 光纤通信 同步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SDH及其新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SDH的产生1

一 PDH的弱点和SDH的产生1

二 SONET和SDH的异同2

第二节 SDH网的基本概念2

第三节 SDH网的特点5

第二章 速率与帧结构7

第一节 网络节点接口7

第二节 同步数字体系的速率7

第三节 帧结构8

第四节 基本复用原理和复用单元9

第五节 开销功能11

一、开销类型11

二、段开销安排12

第六节 STM-0子速率网络节点接口18

第三章 同步复用和映射方法20

第一节 基本复用映射结构20

第二节 复用方法21

一、将N个AU复用进STM-N帧21

二、将TU复用进VC-4和VC-322

三、维持信号23

四、扰码25

第三节 指针25

一、AU指针25

二、AU-3指针29

三、TU-1/TU-2指针30

第四节 通道开销33

一、VC-3/VC-4/VC-4-XcPOH33

二、VC-12POH34

一、将139.264Mbit/s信号映射进VC-435

第五节 映射方法35

二、34.368Mbit/s的异步映射36

三、将2.048Mbit/s信号映射进VC-1238

四、ATM信元的映射39

五、IP数据报的映射42

第四章 SDH传送网结构和自愈网44

第一节 SDH网的分层和分割44

一、传送网的基本概念44

二、分层和分割44

第二节 SDH自愈网49

一、基本物理拓扑49

二、自愈网51

二、保护60

第三节 网络保护和恢复60

一、概述60

三、恢复61

四、各种保护/恢复方法的比较和协调64

第五章 SDH复用设备66

第一节 原子功能模型概述66

第二节 复用设备类型68

一、复用器类型Ⅰ.168

二、复用器类型Ⅰ.268

三、复用器类型Ⅱ.168

四、复用器类型Ⅱ.269

五、复用器类型Ⅲ.1和Ⅲ.269

六、复用器类型Ⅳ70

一、STM-N接口72

第三节 设备的抖动和漂移规范72

二、PDH接口74

第六章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78

第一节 DXC的基本概念和应用78

一、DXC的基本概念78

二、DXC的基本功能和特点79

三、集中控制与分布控制80

第二节 SDXC设备功能的概述81

一、SDXC设备功能块组成81

二、交叉连接类型81

第三节 SDXC设备类型82

一、SDXC类型Ⅰ82

二、SDXC类型Ⅱ82

三、SDXC类型Ⅲ83

第四节 SDXC的发展趋势84

第七章 传输媒质及光缆数字线路系统85

第一节 概述85

第二节 传输媒质85

一、光纤的种类85

二、新一代的干线光纤86

三、光纤的非线性88

第三节 2.5Gbit/s以下常规SDH线路系统总体设计特性89

一、系统设计和光参数89

二、横向兼容和最坏值设计89

三、联合设计89

第四节 再生器功能与传输开销90

一、再生器功能90

二、再生器RSOH字节的用法90

四、局内链路91

三、再生器内的扰码91

六、再生器接口92

第五节 运行、管理和维护92

一、故障(维护)的管理92

五、管理92

二、性能管理93

三、TMN接口93

四、公务联络93

第六节 10Gbit/s及10Gbit/s以上SDH线路系统93

一、系统功率预算限制93

二、光源频率啁啾限制94

三、光纤色度色散限制94

四、光缆极化模色散限制94

五、光纤非线性限制94

二、主要系统应用95

第七节 带光放大器的SDH线路系统95

一、掺铒光纤放大器基本特性95

第八节 10Gbit/s系统及带光放大器系统的光传输设计考虑96

第九节 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98

一、波分复用原理98

二、波分复用器件100

三、光源101

四、增益平坦的光纤放大器101

五、波分复用系统的光纤选型103

第八章 光接口103

第一节 物理层接口分类103

第五节 光接口参数104

一、光线路码型104

二、系统工作波长范围105

三、发送机107

四、光通道112

五、接收机115

第三节 光传输设计方法116

一、最坏值设计法116

二、联合设计法118

三、统计法设计118

四、系统的升级扩容118

第四节 使用光纤放大器的系统的光接口119

一、光接口分类119

二、光参数定义120

三、光接口参数的规范121

第五节 波分复用系统的光接口124

一、光接口分类124

二、光参数定义和规范126

三、光功率电平的范围128

第六节 电接口参数129

一、一般特性129

二、输出端口的规范129

三、输入端口的规范130

第九章 网同步131

第一节 网同步的基本原理131

一、同步方式131

二、时钟类型和工作模式132

第二节 SDH网同步结构和方式133

一、SDH的引入对网同步的影响133

二、SDH网同步结构133

三、SDH网同步方式134

五、同步网的可靠性135

四、同步网定时基准传输链135

六、净负荷的抖动和漂移136

七、SDH/PDH的互通137

八、分布式定时137

第三节 各级时钟的定时要求137

一、基准主时钟的定时要求137

二、节点从时钟的定时要求138

三、SDH网元时钟的定时要求139

四、SDH时钟的应用144

第十章 传输损伤147

第一节 假设参考通道和数字段147

一、假设参考连接和通道147

二、假设参考数字链路(通道)147

第二节 各类指标间的关系148

三、假设参考数字段148

第三节 误码特性150

一、误码的概念和影响150

二、误码的产生和分布151

三、误码性能规范151

第四节 抖动特性156

一、抖动的概念和影响156

二、抖动的产生156

三、抖动性能的规范158

第五节 漂移特性163

一、漂移的概念和影响163

二、漂移的产生164

二、延时的产生167

一、延时的概念和影响167

第六节 延时特性167

三、漂移性能的规范167

三、延时性能的规范168

第十一章 网络管理170

第一节 TMN的基本概念170

一、TMN的结构171

二、TMN的功能177

第二节 SDH管理网177

第三节 SDH信息模型177

第四节 管理功能178

一、一般功能178

二、故障管理179

三、性能管理179

第五节 ECC协议栈180

五、安全管理180

四、配置管理180

第六节 操作运行接口182

一、Q接口182

二、X接口182

三、F接口182

第七节 典型网管分级182

第八节 多厂家能力和互操作性184

一、多厂家能力的好处184

二、多厂家能力的实现方法184

三、互操作性185

四、以CORBA为基础的方法185

五、多厂家环境下的SDH网管186

一、组网时的几种应用方式187

第二节 微波在SDH网中的应用187

第一节 概述187

第十二章 微波与卫星的SDH传输187

二、接口188

三、射频兼容互接188

四、STM-V数字微波系统功能189

五、SDH数字微波系统的射频波道倒换189

第三节 Sub-STM-1传输速率的SDH微波系统191

一、网络接口191

二、Sub-STM-1的复用结构191

三、Sub-STM-1 SDH DRRS的复用段和再生段192

四、微波设备接口(RR-EI)193

五、Sub-STM-1 DRRS用微波补充段开销(RCSOH)来传输媒质专用功能195

六、Sub-STM-1数字微波系统功能块图197

第四节 与现有系统兼容的射频波道配置、容量配置及调制方式选择197

二、中容量SDH数字微波198

一、高容量SDH数字微波198

三、小容量微波及卫星传输199

第五节 新传输技术的采用199

第十三章 SDH新应用200

第一节 在SDH上传送IP协议200

第二节 光互联网络(IP Over SDH)201

一、光互联网络出现的背景201

二、光互联网络的概念201

三、光互联网络的参考模型203

四、光互联网络的研究课题203

第三节 各种IP传送技术的比较和协调发展205

第四节 SDH的其他新应用207

参考文献2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