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医学实验方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医学实验方法学
  • 汪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285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07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9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医学实验方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方法3

第一篇 整体机能与器官功能检测方法3

第一章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功能检测方法3

第一节 全胚胎培养模型3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

第三节 脑卒中动物模型9

第六节 糖尿病模型的制作 (19

第四节 心衰模型11

第五节 胃癌动物模型15

第七节 癫癎动物模型22

第八节 肝损伤模型24

第九节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9

第十节 速发型过敏性哮喘模型30

第十一节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31

第十二节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动物模型33

第十三节 人肝癌组织裸鼠模型的复制及实验室应用34

第十四节 器官移植模型36

第二章 器官模型的建立和功能检测方法55

第一节 离体器官的灌注方法55

第二节 微透析技术与离体组织条方法60

第三章 微循环实验方法65

第一节 微循环实验方法概论65

第二节 脏器微循环观测70

第二篇 形态学方法79

第四章 各种电镜及光、电镜免疫双标、三标方法79

第一节 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79

第二节 铸型扫描技术81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水平的低温技术83

第四节 双重和多重免疫标记87

第五节 光镜三标和电镜三重显示技术95

第五章 逆行追踪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98

第一节 辣根过氧化物酶法98

第二节 荧光素逆行标记法99

第三节 免疫荧光法100

第四节 酶标记抗体法101

第五节 非标记抗体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法)102

第六节 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ABC法)104

第七节 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PAP法)106

第八节 荧光素逆行标记与免疫荧光结合法107

第六章 形态测量学方法109

第一节 目镜测微器定量分析109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116

第三节 计算机图像分析和三维结构重建119

第七章 原位分子杂交及应用122

第一节 原位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基本原则122

第二节 原位杂交探针制备和标记125

第三节 常见原位杂交方法133

第八章 其他方法142

第一节 苏木精-伊红染色的应用和局限性142

第二节 固定液的选择及要点144

第三节 特殊细胞的形态学鉴定方法147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的注意事项、对照设计及结果判断150

第三篇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155

第九章 普通细胞培养方法155

第一节 培养室仪器设备及试剂155

第二节 原代分离细胞培养157

第三节 细胞克隆化159

第四节 组织块培养161

第五节 器官培养162

第六节 体内细胞培养及细胞培养新技术163

第七节 细胞培养中饲(滋)养细胞的制备及成纤维细胞的去除165

第八节 细胞培养中污染检测和排除165

第九节 培养细胞的观察167

第十节 培养细胞的冻存、复苏与运输172

第十章 特殊细胞培养方法及细胞培养方法的应用173

第一节 神经细胞培养方法173

第二节 肝细胞、库普弗和伊藤痣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75

第三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78

第四节 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80

第五节 特殊免疫细胞的培养181

第六节 脂肪细胞培养184

第七节 中国地鼠卵巢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培养185

第八节 肿瘤细胞培养186

第九节 细胞培养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中的应用187

第十节 无血清培养细胞的应用190

第十一节 细胞培养在细胞转化及癌基因研究中的应用192

第十二节 肝炎病毒细胞模型196

第十一章 信号传递与细胞通讯…199

第一节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检测199

第二节 细胞膜受体的分离与纯化202

第三节 第二信使系统207

第十二章 电生理学方法在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220

第一节 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220

第二节 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229

第三节 膜片钳技术231

第四节 各种诱发电位的检测239

第五节 其他方法255

第十三章 细胞膜的制备与功能检测方法267

第一节 细胞膜的制备267

第四篇 亚细胞结构及功能检测方法267

第二节 细胞膜功能的测定271

第十四章 线粒体的制备和应用…280

第一节 线粒体的制备280

第二节 线粒体功能特征的检测283

第三节 线粒体功能检测的应用288

第十五章 微粒体的制备及微粒体酶系的测定290

第一节 微粒体的制备291

第二节 Cyt.P-450的多样性和MFOs的纯化与重组292

第三节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活性的测定292

第四节 诱导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动物模型296

第五节 溶酶体和过氧化氢酶体的制备和应用297

第一节 肾和小肠质膜的分离制备301

第十六章 肾脏与小肠质膜的制备及应用301

第二节 制备物的性质鉴定303

第五篇 医学化学分析方法…307

第十七章 脂质和生物膜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的检测………307

第一节 检测氧自由基实验方法307

第二节 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的测定312

第三节 不饱和脂肪酸测定法316

第十八章 大型分析仪器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318

第一节 离心分离技术318

第二节 色谱分析322

第三节 光谱分析333

第四节 电化学检测346

第十九章 流式细胞术350

第一节 基本原理350

第二节 流式细胞常用荧光染料351

第三节 制备单细胞悬液技术352

第四节 细胞的荧光标记354

第五节 流式细胞术的数据分析356

第六节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359

第六篇 蛋白质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检测362

第二十章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362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前处理及蛋白质抽提362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初步纯化363

第三节 蛋白质的进一步纯化366

第四节 纯化步骤的安排373

第五节 样品纯度鉴定374

第二十一章 蛋白质的序列测定…375

第一节 序列测定前的准备375

第二节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376

第三节 氨基酸组成分析379

第四节 蛋白质末端氨基酸分析381

第五节 蛋白质的部分裂解及肽片段的分离382

第六节 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测定384

第七节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推定386

第二十二章 细胞因子的检测387

第一节 概论387

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的检测389

第三节 其他细胞因子的检测400

第七篇 分子生物学方法408

第二十三章 核酸的提取408

第一节 质粒DNA的制备408

第二节 λ噬菌体DNA的提取与纯化409

第三节 真核细胞DNA的制备412

第四节 真核细胞RNA的制备414

第二十四章 核酸的电泳与纯化…416

第一节 核酸凝胶电泳的原理及影响因素416

第二节 琼脂糖凝胶电泳418

第三节 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419

第四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419

第五节 脉冲场凝胶电泳420

第六节 各种凝胶电泳的应用421

第七节 核酸片段的回收421

第八节 核酸的层析技术424

第九节 超速离心技术427

第二十五章 核酸分子杂交及核酸序列分析技术430

第一节 核酸探针的标记430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436

第三节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442

第四节 核酸序列分析技术445

第二十六章 基因克隆450

第一节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技术…450

第二节 目的基因的制备451

第三节 质粒载体451

第四节 连接反应452

第五节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453

第六节 含重组质粒的细菌菌落的鉴定454

第二十七章 基因文库的构建455

第一节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455

第二节 cDNA文库的构建(一)457

第三节 cDNA文库的构建(二)460

第二节 原核表达载体463

第三节 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463

第一节 宿主细胞463

第二十八章 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463

第四节 包涵体的分离与蛋白质纯化…464

第五节 表达产物的检测465

第六节 融合蛋白表达系统466

第二十九章 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467

第一节 真核载体的基本元件467

第二节 真核基因转移载体468

第三节 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472

第四节 重组反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474

第五节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475

第三十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480

第一节 PCR的原理与基本操作480

第二节 PCR引物设计481

第三节 PCR模板的制备482

第四节 PCR扩增产物的分析483

第五节 PCR相关技术及应用483

第六节 差异显示及其他PCR新技术486

第三十一章 核酸与蛋白质互相作用的分析方法490

第一节 宿主细胞蛋白的提取490

第二节 DNA和蛋白质的互相作用…492

第三节 RNA和蛋白质的互相作用…495

第三十二章 未知基因的克隆策略500

第一节 抑制性消减杂交501

第二节 差异显示PCR504

第三节 基因芯片技术505

第四节 cDNA末端快速扩增507

第三十三章 电子计算机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511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中的数据库512

第二节 序列同源性比较和对库同源检索514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位点预测516

第四节 实验辅助设计517

第八篇 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学分析及医学科研结果的计算机处理523

第三十四章 医学科研设计523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523

第二节 不同场合的研究设计525

第三节 研究设计的类型525

第三十五章 医学统计方法534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534

第二节 统计学指标535

第三节 t分布与t检验537

第四节 方差分析539

第五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543

第一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547

第三十六章 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547

第二节 医学科研论文的发表551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诊断方法557

第九篇 检验质量保证和实验室数据的合理应用557

第三十七章 检验质量保证与全程质量管理557

第一节 分析前的质量管理557

第二节 分析阶段的质量管理558

第三节 分析后的质量管理559

第三十八章 医学试验的选择和评价560

第一节 方法的选择560

第二节 方法学的评价561

第三节 医学诊断试验的临床评价指标563

第四节 用ROC曲线评价医学试验的临床准确性565

第三十九章 医学检验结果的解释与应用567

第一节 参考值和参考范围568

第二节 分界值的选择568

第三节 医学决定水平569

第四节 医学实验室的责任和医生的任务570

第十篇 临床一般体液检查…572

第四十章 血液一般检验572

第一节 基本技术572

第二节 红细胞检查573

第三节 白细胞检查577

第四节 血小板计数581

第五节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582

第四十一章 血型鉴定及血清学检查587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587

第二节 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590

第三节 交叉配血试验594

第一节 尿液蛋白质的分类检查595

第四十二章 尿液检查595

第二节 尿液化学分析仪的应用598

第三节 尿液沉渣细胞分析仪601

第四节 干化学法检查与显微镜检查601

第五节 尿液沉渣染色镜检法601

第四十三章 排泄物和分泌物检查602

第一节 粪便检查602

第二节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查604

第三节 阴道分泌物的检查606

第四十四章 浆膜腔液检查607

第一节 蛋白质检查608

第二节 酶学检查609

第三节 脂类检查610

第四节 糖及代谢产物检查610

第五节 免疫学检查610

第六节 实验室方法评价612

第十一篇 临床生物化学诊断613

第四十五章 蛋白质测定613

第一节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测定613

第二节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膜电泳614

第三节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615

第四节 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测定616

第五节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617

第六节 脑脊液蛋白质测定617

第七节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617

第八节 糖蛋白测定618

第九节 α1-抗胰蛋白酶测定618

第十节 铜蓝蛋白测定619

第十一节 转铁蛋白测定619

第四十六章 酶学测定620

第十二节 β2-微球蛋白测定620

第一节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621

第二节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622

第三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622

第四节 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623

第五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624

第六节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625

第七节 血清淀粉酶测定626

第八节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627

第九节 血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628

第十节 血清脂肪酶测定629

第十一节 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630

第十二节 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630

第十三节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631

第十四节 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632

第十五节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测定633

第十六节 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634

第十七节 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测定635

第十八节 血清醛缩酶测定636

第十九节 心肌梗死诊断方法与评价636

第四十七章 糖及其代谢物测定638

第一节 体液葡萄糖测定638

第二节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640

第三节 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的测定641

第四节 尿液葡萄糖测定642

第五节 血清乳酸、丙酮酸测定643

第六节 酮体测定D 3-羟丁酸测定(酶)643

第四十八章 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644

第一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644

第二节 血清脂质测定645

第三节 血清脂蛋白测定647

第四节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651

第四十九章 内分泌激素测定653

第一节 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653

第二节 尿液17-酮类固醇测定654

第三节 尿液香草苦杏仁酸测定655

第四节 性激素测定656

第五节 甲状腺激素测定658

第六节 垂体激素测定659

第七节 胰岛素测定661

第八节 前列腺素测定661

第九节 环核苷酸测定662

第十节 肽类激素测定663

第五十章 肝功能试验663

第一节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664

第二节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669

第三节 血氨测定671

第四节 肝功能试验方法选择与评价672

第五十一章 肾功能试验676

第一节 血清尿素(urea)测定676

第二节 血清肌酐(Cr)测定678

第三节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679

第四节 血清尿酸离子测定679

第五节 肾功能试验方法选择680

第五十二章 血清无机离子测定682

第一节 钾、钠离子测定682

第二节 氯离子测定683

第三节 血钙与离子钙测定683

第四节 无机磷测定(硫酸亚铁磷钼蓝比色法)684

第五节 镁测定(Calmagite法)685

第六节 血清铜、锌测定686

第七节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亚铁嗪比色法)687

第五十三章 血气分析与酸碱指标测定689

第一节 血气分析与酸碱失衡判断的常用指标689

第二节 血气与酸碱指标测定方法690

第三节 血气和酸碱失衡的分析步骤与诊断方法692

第五十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697

第一节 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697

第二节 在遗传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698

第三节 在恶性肿瘤检测中的应用701

第五十五章 治疗药物监测702

第一节 环孢素703

第二节 地高辛704

第三节 茶碱704

第五节 苯妥英705

第四节 利多卡因705

第六节 庆大霉素706

第七节 甲氨蝶呤706

第五十六章 临床毒物分析707

第一节 乙醇707

第二节 有机磷707

第三节 重金属708

第四节 其他毒物分析710

第十二篇 临床免疫学诊断…713

第五十七章 免疫学检测基本技术713

第一节 酶免疫标记技术713

第二节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715

第三节 放射免疫技术717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720

第五节 免疫印迹技术721

第六节 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标记免疫技术722

第七节 胶体金标记技术725

第五十八章 补体检测技术729

第一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729

第二节 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H测定730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C3、C4等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730

第四节 补体C3裂解产物(C3SP)测定731

第五节 C3肾炎因子(C3Nef)测定-交叉免疫电泳测定法732

第六节 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活性(CRA)测定(酶-抗酶法)732

第五十九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技术…733

第一节 IgG、IgA、IgM检测——超微量快速免疫比浊法733

第二节 IgD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734

第三节 IgE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734

第四节 IgG亚类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735

第六十章 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736

第一节 甲胎蛋白测定736

第二节 癌胚抗原检测738

第三节 EB病毒抗体检测739

第四节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740

第五节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放射免疫分析法)741

第六节 糖链抗原检测742

第六十一章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745

第一节 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分析法745

第二节 T细胞亚群测定——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染色法745

第三节 K细胞活性测定——51Cr释放法746

第四节 NK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释放法747

第五节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斑蝥皮泡法747

第六节 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测定——硝基蓝四氮唑法748

第七节 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免疫黏附法749

第六十二章 免疫复合物的测定750

第一节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750

第二节 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754

第六十三章 HLA检测技术756

第一节 血清学分型技术756

第二节 细胞学分型技术757

第三节 DNA分型技术759

第四节 补体遗传多态性的检测761

第五节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检测763

第六节 HLA抗体检测764

第六十四章 自身抗体的检测765

第一节 类风湿因子检测765

第二节 抗核抗体检测766

第四节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769

第三节 抗甲状球蛋白抗体检测769

第五节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770

第六节 抗肝特异性脂蛋白抗体检测770

第七节 抗平滑肌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771

第八节 抗线粒体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771

第九节 抗精子抗体检测772

第十节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772

第六十五章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测773

第一节 甲型肝炎的免疫学检测(ELISA法检测HAV-IgM)773

第二节 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774

第三节 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777

第四节 丁型肝炎的免疫学检测779

第五节 戊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780

第六节 庚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RT-PCR检测HGV-RNA)781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及其病原微生物782

第十三篇 临床微生物诊断…782

第六十六章 医院内感染及实验室诊断782

第二节 医院内感染的实验室监测786

第六十七章 性病实验室检查795

第一节 淋病实验室检查795

第二节 梅毒实验室检查797

第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实验室检查800

第四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实验室检查803

第五节 软下疳实验室检查804

第六节 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检查804

第七节 艾滋病实验室检查805

第六十八章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808

第一节 分枝杆菌的实验室诊断808

第二节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实验室诊断814

第三节 志贺菌属的实验室诊断815

第四节 沙门菌属的实验室诊断*817++第五节 霍乱弧菌属的实验室诊断820

第六节 O139型霍乱弧菌823

第六十九章 监控抗感染治疗的实验室试验824

第一节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824

第二节 厌氧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840

第三节 酵母样真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841

第四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试验842

第十四篇 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846

第七十章 骨髓检查846

第一节 骨髓检查的适应证*846++第二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846

第三节 常见血液病骨髓象检查855

第七十一章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病的检测862

第一节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862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866

第三节 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873

第七十二章 止血与血栓性疾病检验877

第一节 概述877

第二节 凝血仪临床应用878

第三节 血管壁检验883

第四节 血小板检验885

第五节 凝血因子检测890

第六节 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892

第七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892

第八节 纤溶活性检验892

第九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诊断893

第七十三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894

第一节 血液黏度的检测894

第二节 血浆黏度测定895

索引8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