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代议制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劲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260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议会制-研究-德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国代议制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1
绪论1
第一章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
本章导读18
第一节 人民、语言和地域18
1.人民19
2.语言20
3.地域20
第二节 建国历程20
1.独特的历史起点——氏族—部落制21
2.独特的文明碰撞——征服罗马帝国23
3.通过选举而独立——德意志帝国24
第三节 建国历程中相互制约的力量25
1.原始民主制传统26
2.罗马文明27
3.封建制29
4.世袭制倾向30
5.大一统原则30
小结与提示31
第二章 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宪法演进及等级制帝国议会(911—1806年)32
本章导读32
第一节 “德国”、“王国”/“帝国”、“国王”/“皇帝”、“宪法”考33
1.“德国”33
2.“王国”/“帝国”34
3.“国王”与“皇帝”35
4.“宪法”35
5.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国号及国家的象征39
第二节 宪法演进脉络42
1.本时期德国社会形态42
2.王朝世系44
3.宪法演进脉络47
第三节 皇帝制度50
1.国王选举50
2.皇帝加冕60
3.皇帝的地位与权力67
4.皇帝与帝国或与帝国各等级75
5.帝国宰相77
第四节 宫廷会议78
1.宫廷会议释义78
2.宫廷会议特征80
3.宫廷会议的性质及功能81
4.宫廷会议的宪法意义83
第五节 金玺诏书83
1.金玺诏书的性质84
2.金玺诏书的主要内容84
3.金玺诏书的意义88
第六节 1495年沃姆斯帝国议会及此后帝国议会概况91
1.1495年沃姆斯帝国议会的背景91
2.1495年沃姆斯帝国议会的与会者及会址97
3.1495年沃姆斯帝国议会会议的内容99
4.1495年沃姆斯帝国议会的会期及程序100
5.1495年沃姆斯帝国议会的直接成果102
6.1495年沃姆斯帝国议会的性质和宪法意义111
7.1495年后帝国议会概况117
第七节 第一帝国的结局119
1.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对德帝国宪法问题的规定119
2.1806年德帝国皇帝退位122
小结与提示123
第三章 第一帝国时期的领地—邦政权(911—1806年)127
本章导读127
第一节 第一帝国领地政体发展脉络128
1.领地政体发展的几阶段128
2.领地—邦的政权结构131
3.各领地之间力量的消长138
第二节 第一帝国领地—邦政体的宪法意义139
1.政体探索139
2.国家结构方面的启示140
第三节 第一帝国领地—邦政权类型甲——西南部诸邦的等级制议会142
1.符腾堡的等级制议会143
2.黑森等级议会146
3.萨克森邦议会147
4.梅克伦堡邦议会149
5.几点概括150
6.等级制议会与专制君主制的关系155
第四节 第一帝国邦政权类型乙——普鲁士专制政体156
1.普鲁士建国历程156
2.国王的强国梦与军国主义158
3.压倒等级议会163
4.强化政府体系178
5.强国与宪法——普鲁士道路论187
小结与提示195
第四章 德意志邦联(1815—1848年)196
本章导读196
第一节 德意志邦联的创立197
1.德意志各邦联合的必要197
2.创立德意志邦联的力量198
3.维也纳和会关于未来德意志政治联合体的方针199
4.德意志邦联文件规定的邦联制度205
第二节 德意志邦联制度的改革208
1.1815年后德意志邦联社会概貌209
2.19世纪前期德意志各种政治思潮218
3.对德意志邦联的四种态度225
4.政治、财政、军事和司法改革226
5.经济改革240
第三节 德意志邦联论243
1.具有联邦制形式要素的邦联243
2.应对而不是顺应时代要求246
3.“德国特殊”论及梅特涅249
小结与提示252
第五章 邦联前期第一次和第二次立宪大潮(1814—1841年)254
本章导读254
第一节 邦联前期第一次立宪大潮256
1.第一次立宪大潮的前奏——1807年威斯特法伦王国宪法256
2.第一次立宪大潮出现的宪法的共性259
3.萨克森—魏玛—爱森纳赫大公国1816年5月5日基本法263
4.巴登1818年8月22日宪法272
5.符腾堡1819年9月25日宪法284
第二节 第一次立宪大潮中的普鲁士斯太恩—哈登堡改革293
1.普鲁士1806—1807年国难294
2.斯太恩、哈登堡、洪堡295
3.斯太恩—哈登堡改革概览299
4.斯太恩—哈登堡改革中的行政改革301
5.斯太恩—哈登堡改革中的立宪问题305
6.斯太恩—哈登堡改革简评311
第三节 邦联前期第二次立宪大潮318
1.第二次立宪大潮概观319
2.选王侯黑森邦1831年1月5日宪法323
3.汉诺威王国1833年9月26日基本法330
第四节 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论334
1.德国由专制君主制转向立宪君主制的动因334
2.规定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的宪法335
3.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的基本原则336
4.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下的基本权利339
5.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下的等级代议制340
6.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下的政府356
7.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下的司法制度358
8.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下的司宪修宪制度359
9.德国早期二元立宪君主制在德国宪法史上的地位364
小节与提示368
第六章 1848年德国革命暨德意志帝国1849年3月28日宪法371
本章导读371
第一节 1848年德国革命即3月运动概况373
1.革命性质及任务374
2.革命背景375
3.革命过程386
4.小德意志方案的破产和邦联制度复辟391
第二节 立宪过程393
1.海德堡(五十一人)会议393
2.预备议会395
3.德意志邦联会议的转变399
4.各邦选举全德国民立宪会议议员408
5.全德国民立宪会议的工作411
6.普鲁士国王拒绝人民赋予的皇冠417
7.全德国民立宪会议被绞杀420
第三节 全德国民立宪会议即法兰克福立宪会议(保罗教堂)421
1.全德国民立宪会议中形成的党团421
2.全德国民立宪会议争论的重要问题432
3.全德国民立宪会议的立宪程序441
第四节 德意志帝国1849年3月28日宪法(法兰克福宪法)444
1.宪法结构444
2.第一章 帝国444
3.第二章 帝国的权力445
4.第三章 帝国元首451
5.第四章 帝国议会454
6.第五章 帝国法院460
7.第六章 德国人民的基本权利464
8.第七章 宪法保障470
第五节 1848年德国革命暨德意志帝国1849年3月28日宪法论473
1.1848年德国革命论474
2.德意志帝国1849年3月28日宪法论486
小结与提示504
第二卷507
第七章 普鲁士立宪君主制(1848—1866年)507
本章导读507
第一节 普鲁士1848年12月5日钦赐宪法508
1.前3月时期普鲁士的宪法状况508
2.3月革命中普鲁士国王的转变518
3.钦定宪法529
第二节 普鲁士1850年1月31日宪法532
1.对3月革命的反动532
2.普鲁士1850年1月31日宪法(Verfassungs-Urkunde für den Preuβischen Staat vom 31.Januar 1850)540
3.1850年1月31日宪法简论565
第三节 普鲁士1862—1866年宪法冲突和危机578
1.“反动时期”及“新时期”578
2.宪法冲突及任命俾斯麦接掌政府583
3.俾斯麦化解宪法危机599
4.宪法危机简评628
第四节 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论635
1.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即德国中期二元立宪君主制636
2.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的特征一:福利国家加警察国家636
3.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的特征二:大臣理政,国王拍板638
4.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的特征三:国王与议会相互制衡639
5.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的特征四:政府与议会相互分立641
6.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的特征五:众议院代表民意643
7.普鲁士二元立宪君主制的特征六: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由于政治混战而动摇645
小结与提示649
第八章 俾斯麦帝国宪法652
本章导读652
第一节 建立北德意志联邦653
1.统一大势653
2.北德意志联邦建立过程655
3.北德意志联邦宪法658
第二节 缔造俾斯麦帝国672
第三节 俾斯麦宪法678
1.修宪程序678
2.宪法结构及内容680
3.联邦制689
4.联邦会议701
5.帝国皇帝707
6.帝国宰相717
7.帝国议会723
8.帝国法院及帝国司法体制741
9.宪法保障制度743
第四节 俾斯麦宪法论751
1.确认和维护国家统一751
2.抵御议会制753
3.在宪法上有创新755
4.奉行权力意志758
5.标志着德国宪法史进入晚期二元立宪君主制764
小节与提示766
第九章 俾斯麦帝国(1871—1918年)770
本章导读770
第一节 人民权利的进展771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772
2.权利立法775
3.政党的兴起779
4.俾斯麦宰相对政党的对策794
第二节 议会制趋势802
1.帝国议员选举制度803
2.帝国议会的任期与会期807
3.帝国议会的职权807
4.议事规则826
5.议会党团829
6.议员制度835
7.保守派、自由派看议会制840
8.社会民主党看议会制850
第三节 帝国宰相870
1.帝国宰相的特别重要性871
2.俾斯麦宪法下帝国宰相的特殊性872
3.帝国行政机关的发展874
4.帝国宰相是否对帝国议会负责880
第四节 皇帝882
1.帝国主席君主化882
2.“个人亲政”要求被制止883
第五节 联邦制的进步893
1.普鲁士王国政权与德意志帝国政权的部分一体化893
2.联邦会议淡化895
3.财政、经济、法律、军事等的统一896
第六节 宪法突变900
1.俾斯麦帝国为何“迟迟”没有转变为议会制国家900
2.宪法突变907
3.宪法突变初析910
小结与提示912
第十章 德国二元立宪君主制概论916
本章导读916
第一节 通行的立宪君主制理论917
第二节 二元立宪君主制在德国宪法史上的地位920
1.德国君主制的最后形态920
2.封建政治制度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转折点932
第三节 德国二元立宪君主制的七大特点933
1.奉行君主原则但君权逐渐缩小933
2.君主行使权力的自由受限制936
3.基本权利得到承认938
4.议会积极作为939
5.大臣对君主负责,又向议会报告工作941
6.司法基本独立942
7.宪治943
第四节 德国二元立宪君主制的前途951
1.德国二元立宪君主制的几个前途952
2.议会制立宪君主制为最适宜前途955
3.深厚的代议制传统957
4.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德国宪法走势972
小结与提示975
第十一章 魏玛宪法的制定(上)977
本章导读977
第一节 11月革命中两种宪法主张的较量980
1.11月革命的性质980
2.战事与宪法984
3.两种宪法主张1003
4.走西方议会制民主道路1010
第二节 立宪程序1013
1.革命政权决定选举(魏玛)全国立宪会议1013
2.普罗斯起草宪法案1014
3.选举(魏玛)全国立宪会议议员1023
4.革命政权预审宪法案1024
5.设立临时帝国总统及政府1028
6.(魏玛)全国立宪会议正式审议并表决宪法案1030
7.临时帝国总统签署、临时帝国政府副署魏玛宪法并颁布之1035
第三节 (魏玛)全国立宪会议对宪法案的辩论1036
1.民间发表的宪法文本1036
2.“帝国”或“共和国”1037
3.国旗颜色1039
4.国家结构1041
5.帝国议会1043
6.帝国总统1046
7.帝国政府1052
8.大众制(直接民主制)1053
9.帝国参议会1054
10.帝国经济代表会议1055
11.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1057
第四节 魏玛宪法文本1059
第三卷1073
第十一章 魏玛宪法的制定(下)1073
第五节 魏玛宪法初评1073
1.立宪程序、立宪技术及宪法体例1073
2.魏玛宪法所建立的国体1080
3.魏玛宪法所创立的国家结构(上)——联邦制1082
4.魏玛宪法所创立的国家结构(下)——帝国参议会1094
5.魏玛宪法所创立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体系1103
6.国家机关的治理职能与宪政功能1115
7.帝国议会——魏玛宪法所创立的代议制政体的核心机关1118
8.帝国总统——魏玛宪法所建立的代议制政体的制衡机关1207
9.帝国政府——魏玛宪法建立的代议制政体的执行机关1226
10.议会制的弊端与大众制1240
11.议会制与法治——帝国司法机关1259
12.议会制与界别代表——帝国经济代表会议1270
13.议会制与政党1274
小结与提示1279
第十二章 魏玛共和国议会制1282
本章导读1282
第一节 现实与宪法1284
1.凡尔赛和约1284
2.德国人的宪法观1287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政党1299
1.政党阵势1300
2.政党的党内关系1318
3.帝国议会各党团的基本关系1328
4.帝国议会各党团的执政意识1330
5.各政党的反对意识1337
第三节 魏玛共和国帝国议员及帝国总统选举1341
1.以“合意”论分析选举1342
2.帝国议员选举1343
3.帝国总统选举1359
第四节 魏玛时代议会制时期的帝国议会1368
1.帝国议员1368
2.帝国议会的组织结构及议事程序1373
3.帝国议会的会期1383
4.帝国议会的立法表现1386
5.帝国议会对信任权及弹劾权的运用状况1390
6.帝国议会对监督权的运用状况1401
第五节 魏玛时代帝国总统1431
1.超越政党1431
2.任免帝国政府1435
3.解散帝国议会1452
4.发布紧急措施(紧急命令)1461
第六节 魏玛时代帝国政府的转变1473
1.议会制执政联盟的组建1473
2.议会制联盟政府的执政失败1479
3.议会制联盟政府的其他几个问题1488
4.总统制政府的任免及执政1508
第七节 魏玛时代的大众制1522
第八节 魏玛时代帝国司法机关1530
1.法院的反议会制态度1530
2.法院的司法审查权1533
第九节 纳粹主义对议会制的进攻1537
1.合宪方式的采用1538
2.进攻目标1539
小结与提示1555
第十三章 魏玛议会制失败略论1558
本章导读1558
第一节 时乖命蹇1559
第二节 魏玛宪法的漏洞1561
第三节 缺乏责任意识和妥协精神1563
第四节 策略错误1566
第五节 对议会制缺乏信念与渴望领袖专制1567
第六节 历史方位1572
第七节 宪法革命的多回合特征1574
第八节 希特勒的“贡献”1575
小结与提示1577
《德国代议制》第一、二、三卷内容索引1578
跋1640
热门推荐
- 3306134.html
- 190483.html
- 888998.html
- 1257722.html
- 1505716.html
- 2498743.html
- 449709.html
- 869195.html
- 2963236.html
- 194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94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2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2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5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1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6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7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3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5271.html